呂燕娜
小歐是我們班的“開心果”,他憨憨的樣子,胖胖的身材,為人敦厚老實,很招人喜歡,但令人痛惜的是,他有先天性認知障礙:不會認字,更談不上閱讀和寫字,每次上課要么找不到書,要么找不到本子,等這兩樣都備齊了,他一定是找不到筆了。因此,無可奈何地開始上課,然后再無所事事地等待下課,這就是小歐的學習常態(tài)。坦白說,每每想起這樣的畫面,我總是感到揪心和痛心。我腦海里總縈繞著一個問題:我該用怎樣的方式來愛這個孩子呢?讓他能夠在學習中、課堂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呢?哪怕只是一丁點兒也好啊。
后來,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小歐需要的不是過多的關注和照顧,而是簡單的兩個字——等待。因為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我耳邊響起的總是小歐 “特有”的語言:“等一下!”“等等,好嗎?”“老師,你可以教我讀這里嗎?”每一次,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好!”當然,我沒辦法每一次都馬上滿足小歐的要求,尤其是在課堂上,因為時間是大家的。因此,大部分時候,我會利用下課或放學后的零碎時間去“等待”小歐,或教他寫幾個字,或教他讀幾句話,或回答他提出的“獨特”的問題,然后在他的書本或作業(yè)本上畫一顆五角星,以示獎勵。而且我們約定:他每攢滿十顆五角星就能換一張表揚信。每次看到他滿足離去的表情,我總能感覺到,這些零碎時間是他最自信、最快樂的時光。
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小歐又和往常一樣:一會兒玩紅領巾,一會兒玩繩子,一會兒凝望窗外,坐累了便趴下,趴煩了便又坐起來……我沒有試圖打斷他的思緒,把他從自己的世界里“拯救”出來。我想:如果他真的聽不懂,沒興趣,那么你一味要求他“坐端正,不許玩”又有何意義呢?
課進行到一半,我們開始討論《七顆鉆石》的主要內容,在各組代表分享后,正當我們準備進入下一主題的教學時,耳邊響起了那個熟悉的聲音:“老師,我也想試一試!”說話的正是小歐。
“哦?真的嗎?你也想試試?”我以為自己聽錯了,因為平時小歐也會有躍躍欲試的時候,但一般都是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墒?,今天討論的是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沒有一定的領悟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很難完成的。然而,小歐竟然也想試一試。盡管課堂時間十分寶貴,盡管這樣會耽擱教學進度,但我愿意把時間留給小歐,我愿意“等等”他。我相信其他同學也十分愿意,因為大家表現(xiàn)出和我一樣的驚喜。于是我說:“好,請你來試試。”得到我的允許后,小歐如獲至寶,歡呼雀躍地跑上了講臺。那一刻,我看到他臉上洋溢著大方與自信。講臺上的小歐讓我們刮目相看,他一會兒皺眉思考,一會兒比劃手勢,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他把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得頭頭是道,而且重點突出,抓住了老師的引導詞和關鍵詞。臺下一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在為小歐喝彩,小歐則自豪地咧著嘴大笑。
又有一次,我們在學習《灰雀》一課時,當我們正在討論“小男孩為什么把灰雀帶回家,又為什么后來主動把灰雀送回來”這個問題時,孩子們各抒己見,大家既讀懂了小男孩的內心世界,理解了孩子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時也感受到了列寧同志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和呵護。眼看教學目標水到渠成了,這時小歐高高地舉起了手。得到我的允許后,他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說:“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不能隨便帶回家的,要問問別人同不同意,要問問小鳥愿不愿意。”他的回答再一次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意外的是,有一次我竟把小歐惹火了。原因很簡單——我沒有等他,沒有解決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我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評比,每答對一個問題就可以為小組晉級加分。那一次小歐舉手回答了,和往常一樣只要他積極作答是一定給予加分的,因此他興高采烈地跑上講臺加分。大約過了兩分鐘,正當我講得眉飛色舞時,小歐突然跑了上來。我沒有停下講課,只是用手示意問他怎么回事。他焦急地說:“加錯分了,我要把它改回來?!蔽乙豢幢?,馬上要下課了,我得把剩下的內容講完,于是請他先回座位上,可他哪里肯聽,堅持要改,但這樣會耽誤我講課呀,于是我再次讓他先回座位上去。他只好氣鼓鼓地回去了。我以為小歐自己會平靜下來,哪知正準備繼續(xù)講課時,耳邊傳來了“嘣嘣嘣”的聲音,原來是小歐在用拳頭捶打墻壁,一直到下課,孩子們都排隊做操了,他還在不停地敲打。他漲紅了臉,緊握著拳頭,連手都打紅了,眼淚還嘩嘩流著,我馬上就意識到自己“闖禍”了,于是趕緊走過去,用溫和的語氣問他:“怎么啦,誰惹你生氣了?”自然地,我這一問“正中他下懷”,他舉起手用力地指向我說:“你,就是你!你為什么不讓我改過來?”我想,是的,也許我錯了,我不該只顧著講課,而忽略了小歐的感受。他能為小組加分,這是多么重要的事??!于是,我誠懇地向小歐致歉,并用了足足十分鐘把他“說服”,最終我們拉鉤“和好”了。這件事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小歐最需要的是等待,不要試圖讓他趕上你的節(jié)奏,更不能因為怕浪費時間而去傷害了一個孩子的心。當然,在具體的處理方式上還需要再委婉而智慧一些,不能因為顧及他的感受而犧牲了其他同學的權益。
小歐的成長告訴我,有一種愛叫“等等”。除了靜待花開,孩子更需要我們適時停下腳步,踩準他的節(jié)奏,給他一個可以??康母蹫?。
(作者單位:廣州市黃埔區(qū)荔園小學
廣東廣州 510700 )
責任編輯 余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