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委內瑞拉將鈔票印刷外包給其他國家公司的新聞,感到很奇怪。各個國家的鈔票不都是自己印刷的嗎?希望解釋一下,不同國家印鈔公司之間的區(qū) 別?
—Agatha
大的國家通常都有自己的印鈔機構。比如中國的鈔票印刷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國企)把控,它旗下有22家大中型企業(yè)和1個技術中心,主營業(yè)務是人民幣印制以及人民幣專用技術、設備的研發(fā)與制造。監(jiān)管上,除攝像頭等監(jiān)控設備,印鈔廠還采取“數字管理”和“雙管制”等人防措施,十分嚴格。
美國鈔票印刷則主要交由美國雕刻與印刷局(The 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簡稱BEP)。BEP由財政部在1862年8月組建,專門負責印制美國鈔票紙幣,債券、印花稅票等產品,為鞏固地位和保障安全性,1877年,它被指定為美元紙幣印制唯一機構,且收購了包括中央鈔票公司在內的諸多私營企業(yè)。
但是從紙張、墨水、防偽等因素來看,鈔票印刷是一項技術要求很高的工作,不是每個政府都有實力印刷貨幣。很多中小型政府將印鈔外包給國際上信譽較好的私人印刷企業(yè),而印度這樣規(guī)模龐大的政府也會外包自己的鈔票印刷。英國德納羅(De La Rue)和德國捷德(Giesecke & Devrient GmbH,簡稱G&D)是規(guī)模最大的兩家私營鈔票印刷公司。
咨詢公司PIRA的首席印刷安全顧問Michael Chamberlain稱,全球84%的鈔票都是由國有機構印刷的,剩下的16%由私營公司印刷。
目前,非國營鈔票印刷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公司是德納羅。這家成立于1821年,總部位于貝辛斯托克的私營企業(yè),曾是大英帝國的皇家代理機構,為英國央行印制紙幣。1961年,它收購了同為英國私營印鈔廠的華德路公司,不斷發(fā)展壯大,1991年改名為De La Rue PIC,“得利來公司”是其中文名稱。
作為全球最大的私營貨幣制造商,德納羅為全球150多個國家提供紙鈔商業(yè)印刷,此外,護照駕照、識別文件、點鈔機、電子系統(tǒng)、旅行支票、自動柜員機等,也都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安全保障層面,它是第一家將水印圖案用在鈔票上的印鈔廠(水印至今仍是鈔票防偽的重要標記),也是在鈔票紙張中加入金屬線的技術發(fā)明者(現(xiàn)在幾乎每一種紙鈔票都采用此方式防偽)。
2015年,委內瑞拉就曾因缺紙和金屬,將印鈔業(yè)務外包給德納羅。有時候,這種外包不止包含一家公司,比如印度就曾把紙幣印刷同時外包給英國德納羅、德國捷德、美國鈔票公司(American Banknote Company)。
隨著紙幣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少,很多印鈔公司的業(yè)務都出現(xiàn)了下滑。美國鈔票公司為避免被收購,將主營業(yè)務方向調整至國外,目前為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南非在內的諸多國家提供鈔票印刷、護駕照印制等服 務。
《第一財經周刊》實習記者 周欣
微博互動專區(qū)
ivy李大爺:這期猜明星的封面,全班玩了好幾天,黃渤那個被一個妹子猜出來了……服氣@第一財經周刊
RE:污方面,巾幗不讓須眉。
鴻士MrZhang:訂閱不能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嗎?iOS自帶支付好麻煩@第一財經周刊
RE:自帶支付可以添加支付寶 的。
MalusHdomestica:買本《一財》我容易么?路過一個報刊亭就問有沒有,然后得到的都是同一個答案—“賣完了”。這個月買到的第二本。[笑cry]@第一財經周刊 是不是該補償我一下?[挖鼻]
RE:要是改成訂閱電子版,省去找尋與開展這類對話,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顯得有點寂寞吧。
一個high-per有趣的人:@第一財經周刊報道說宜家將要首次在中國開設酒店和辦公樓。集家居、薈聚(LIVAT)購物中心、辦公樓、創(chuàng)意公寓和酒店于一體的綜合項目,我想宜家早該做酒店了。
RE:資源的確了得。
讀者來信
原諒我這個狄仁杰喵星人
最近翻讀了之前一直壓箱底的2016.06.13(總第407期),然后想和一財君聊聊。喵。
第50頁,“根據中興、華為兩家上市公司的財報披露”—華為還沒有上市哦,因為沒有第408期的,所以不知道后續(xù)有沒有更正。喵。
第63頁,“哪怕你走到其他款式的區(qū)域,你仍然能到它”—應該是少了個“找”字。這么小的細節(jié)應該沒人發(fā)現(xiàn)吧。喵。
第72頁,《中國區(qū)首代為什么不靈了》指出,“當同事告訴我某個國際跑鞋品牌的中國區(qū)負責人是個臺灣人時”,我立馬笑了。因為剛看過同一期的《New Balance想通過李宗盛表達什么?》里指出“更高級的大中華區(qū)總經理張鴻文也是臺灣人”。喵。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什么,喵喵喵!斗膽猜測就是一人吧,畢竟各個條件都這么符合。當然,就算不是同一人,一財君其實也可以再過一陣子放其中的一篇文章,否則像我這種狄仁杰喵星人,總覺得有什么聯(lián)系,也白費了主編隱藏姓名,用“某人”代替的良苦用心了。喵。
—菜根譚致。喵。
RE:謝謝神探喵星人的指正。逃不過你們的眼睛。
數據問題
在最新一期《第一財經周刊》的一篇標題為《微博是怎么復活的?》的報道中,有關新浪微博廣告報價部分的預覽圖,所用數據不實:
有兩處數據有誤:
1第一處是開屏廣告部分并不是300萬元/天,真實情況是微博廣告開屏的基礎版報價是100萬元/天,每增加一種形式的效果,額外增加30萬元/天。
2第二處是信息流廣告部分并非全是CPM 400元,該價格僅是微博精選部分的信息流廣告價格。微博信息流廣告有競價部分(即報道中的微博粉絲通),還有非標部分的品牌速遞類的視頻信息流廣告,價格不等。
以上是兩處數據引用有誤和引用不完整的地方,還請將數據部分糾正。附件中是微博不同廣告位報價,煩請核 實。
—熱心讀者
RE:非常感謝你的回復。在這個選題的操作過程中,我們一直設法正面采訪新浪微博,了解其對產品的想法,但沒能采訪成,所以很多數據只能來自于其廣告主。這也是我們整個選題操作中最大的遺憾,總之,非常謝謝你的反饋。(CBN王姍姍)
為什么要堅持報紙的形式?
除了一財外,我還堅持閱讀的期刊有《南方周末》(希望你們不要介意:-),但在閱讀它的過程中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就是作為一份報紙,我每回讀完它都會蹭上一手黑(現(xiàn)在似乎好了點)。這無疑影響了我的閱讀體驗,使我在閱讀過程中無法愉快地吃東西,喝水也要注意不碰到杯口,讀完就有種手很臟的感覺:-(。那么我想問一下,是什么讓它選擇了報紙這種形式,而不是像你們這類雜志的形式(又干凈也很便攜)?是自身品牌的樹立?運輸的問題?某些實用性角度的考慮?或者只是為了讓我們專心閱讀(……)?(還是它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一手黑的問題?)困惑我很久了(雖然這個問題在你們眼里可能很蠢),希望可以得到解答。
—社會經驗不多的小朋友
RE:一手黑就是一些油墨未干透啦,遇到這類報紙應該也是少數情況吧。報紙和雜志是兩種不同的閱讀載體,有固定刊號限制,并非想改就改,不過眼下報紙類的生存處境的確不算理想。
《故宮也玩技術》讀后感
周刊編輯們好!
2016年12月5日這期雜志里介紹了故宮的新技術,正好我也對這方面感興趣。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下這幾年故宮在創(chuàng)新方面做的努力,可以看出,一個能引來好感的東西背后一定有一套人馬在付出。故宮這幾年在新媒體上的表現(xiàn),在文創(chuàng)衍生品方面的嘗試,想都不用想,幕后團隊一定是有變革之心的。
過去我們習慣了它的象征意義,的確,它不做什么變化,也有絡繹不絕的游客,它是一個古老又龐大的存在,過去的歷史中,又習慣了莊嚴和不動的姿態(tài)。所以,如今這些變化,是很難得的。要為這種俱進的觀念點贊。
但是同時,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它在這個過程里遇到的困難,以及克服的過程;它是如何找到靈感,如何讓異見冒出頭的;以及文化資產數字研究所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在工作。
另外,故宮的主事者最終的期待是什么?嚴格來說,故宮目前的文創(chuàng)周邊產品,仍然有些粗糙,在審美水平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這些,都可以再深入地報道。
—小默
RE:謝謝你的點評,我們以后會繼續(xù)關注這個龐然大物,爭取帶來更多豐富的報道內容。
一個建議
周刊好!現(xiàn)在公司人利用節(jié)假日和年假出國旅游的越來越多,旅游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很多年輕人春節(jié)也不回家而是出去旅行,請問能做一期關于旅游主題的嗎?
—諾
RE:旅行主題在我們的關注范圍內的,謝謝你的提醒。
本周我推薦
給跪了
帝都的金融街購物中心,經常會擺放一些物件,上次因為擺著“熊出沒”,讓熊大熊二跟孩子們過六一,對門的證監(jiān)會感到很尷尬,然后就拆了。前一陣,商場又擺了一只黑天鵝雕塑作品,又被請走了。最近的這組群雕作品,會不會被視作“輸得連內褲都沒有了” 呢?
上榜理由:老壞了
推薦人:小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