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佬
我姨媽是個基本沒怎么受過教育的半文盲村婦,不過有時候,她干的事卻能令其他人咂舌稱奇。因為女兒曾經(jīng)在北京打工,她也跟著來去了幾次,到后來全程自己一個人,鳥巢看過了,水立方也拍照了,然后獨自搭3000公里的火車又轉(zhuǎn)800公里的汽車回來,讓我媽等一眾縣城婦女大為驚訝:“她也不怕把自己弄丟???”
有時候,知道了一點點常理,便是束手敷腳,動不起來了。跟我媽類似的小鎮(zhèn)職業(yè)婦人們,大約都能判斷昆明的汽車站和火車站的相隔遙遠(yuǎn)程度,亦能推斷在北京這種距離會成倍的擴大,于是在出行之前,總是擔(dān)心這個擔(dān)心那個,覺得人生處處陷阱,沒有人帶領(lǐng)實在難以挪動身軀。反而是從來沒有參加過旅行團(tuán)的農(nóng)村大姨們,不曉得也不在乎3800公里是多遠(yuǎn),幾日幾夜的車,才是他們判斷的尺度。
我的姨媽代表了一個時代:即旅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基本民主權(quán)利,即使是被視為社會底層的,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群體,依然可以依靠大規(guī)模組織的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毫不困難地移動,不管這種移動的消費水平是有多么大的差別。
行走在中國以南的泰緬寮時,我常??梢耘鲆娭袊鞯叵∑婀殴值牧鲃诱?。在緬甸曼德勒碰見的湖南婦人,英文會講七八句,出錢讓人把她從瑞麗帶到曼德勒。這個陸路入境的方式,如果是在旅行論壇,往往會被善意地勸阻,因為入境政策總是變來變?nèi)?,“押送”到緬甸?nèi)地的價格也忽高忽低,實屬不靠譜之列。但是總是有這么些你看不出他走動目的的中國人,比比劃劃就能把自己送到異國深處,實在不能不佩服他們生命力之強,盡管有時候我也會嘲笑他們的懵懵懂懂,譬如在金三角碰到瑞麗兩兄弟,跟華人賭場以4.2比1的價錢換了泰銖,還以為都是中國人給他們的定然是不錯價格。
在今天,廣泛的“中產(chǎn)階級”(盡管實際上這個人群在地球上仍是少數(shù))出門旅行不需要大膽和勇氣,往往只是品味的選擇。畢竟,把旅行作為一種探險求知方式的年代,已經(jīng)過去太久太久了。不管你承認(rèn)不承認(rèn),即使是再艱苦的行程,旅程都無可避免地成為消費主義的一份子。我們對旅行的要求,遠(yuǎn)遠(yuǎn)比豆花是咸還是甜的問題要復(fù)雜,它更可能類似于我們采取什么方式讓自己提神或興奮,是綠茶?紅茶?普洱茶?絲襪奶茶?意大利濃縮咖啡?美式咖啡?卡布奇諾?伏特加?甚至不是食物和飲料,而是一曲大衛(wèi)鮑依或者鳳凰傳奇。這樣雞毛蒜皮而又如此嚴(yán)重,全因為旅行已經(jīng)成為了日常所需。
這是現(xiàn)代主義的標(biāo)志之一。在沒有地球概念,也沒有燃?xì)鈾C車的前現(xiàn)代,只有亞歐大陸漠北的蒙古和突厥鐵騎會在馬匹上席卷千萬里。不管是徐霞客和馬可波羅,都無法與今日的旅行者劃等號,他們是探險者,冒險者和探知世界的研究者。今天的旅行,只不過是驗證常識的一種自我教育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