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平+顧煜+江文耀
光啟集團自主研制的“旅行者”2號飛行器2016年11月9日22時44分在新疆試飛,搭載著一名“乘客”——一只烏龜飛向2萬米的臨近空間。這是光啟臨近空間載人項目推進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企業(yè)對近太空旅游服務和相關科學的有益探索。
記者在光啟新疆博斯騰湖臨近空間基地試飛現(xiàn)場看到,“旅行者”2號成功升空,但在升至1.2萬米高度時,因部分通信和控制系統(tǒng)出現(xiàn)異常而實行緊急降落,提前返回地面。
光啟集團表示,“旅行者”2號升空時,艙體曾發(fā)生碰撞。試飛團隊初步分析認為,系統(tǒng)故障可能與此次碰撞有關,確切原因尚待進一步調查。光啟不會因科學實驗遭遇挫折而停下探索臨近空間的腳步。
2015年2月,光啟臨近空間載人項目正式啟動,6月在新西蘭成功放飛了我國首個臨近空間商用平臺“旅行者”1號。
“相對于‘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增加了攜帶艙體升空、天地對話、高速通信、柔性太陽能薄膜電池、動力螺旋槳等功能,同時也增加了‘旅行者2號試飛的難度?!惫鈫⒓瘓F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光啟科學聯(lián)席行政總裁欒琳說。
按計劃,“旅行者”2號將進入海拔2萬米以上的臨近空間,完成13項以上臨近空間實驗及測試。但本次放飛由于未達到預定高度,僅完成了攜帶艙體升空、天地對話和飛行過程中數(shù)據(jù)采集的實驗,柔性太陽能薄膜電池、動力螺旋槳、生命保障體系等功能沒有完成實驗。
臨近空間是海拔2萬米至10萬米的區(qū)域,又稱“近太空”,是尚待人類開發(fā)的區(qū)域。臨近空間下方的空域通常稱為“天空”,是飛機等傳統(tǒng)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上方的空域通常稱為“太空”,是衛(wèi)星、飛船等航天器的主要活動空間。
“旅行者”2號主艙直徑2.5米、高3.5米、重量超過1噸,根據(jù)“旅行者”號載人系列的0.6倍縮比設計制作。試飛時,主艙由一個直徑近40米的氦氣球攜帶飛向臨近空間。同時,艙內搭載小型生命保障系統(tǒng),攜帶“太空龜”試飛,為臨近空間載人旅游等各項關鍵技術提供數(shù)據(jù)。
欒琳表示,光啟會繼續(xù)探索臨近空間,未來的載人“旅行者”號系列,將包括浮空系統(tǒng)、密封載人艙系統(tǒng)、應急救生系統(tǒng)等,具有超高安全性和舒適性,可將6人載入離地面2萬米-2.4萬米的臨近空間,開展近太空旅游服務。除了載人,“旅行者”號系列還可在通信、氣象、遙感等應用上進行探索,也可為宇宙物理學、太陽物理學等學科提供科學探索平臺、承擔多種研究應用。
“對臨近空間的探索,是光啟在‘深度空間領域布局的重要一環(huán)?!惫鈫⒓瘓F總裁、光啟科學董事會主席劉若鵬表示,圍繞著“深度空間+機器自覺+終極互聯(lián)”這一未來發(fā)展趨勢,光啟會在臨近空間探索上不懈努力。
據(jù)介紹,明年光啟將進行“旅行者”3號的試飛。根據(jù)項目規(guī)劃,2020年實現(xiàn)載人進入臨近空間。
劉若鵬表示,目前浮空器的民用價值已越來越得到認可。在載重和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浮空器的使用成本與火箭、衛(wèi)星等相比低得多?!奥眯姓摺?號在臨近空間載人旅行上的嘗試,是浮空器利用上的創(chuàng)新和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