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石巧
日本飲食文化折射出的日本民族特點
◎羅石巧
生理需求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的最低級別,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需求。眾所周知,民以食為天,吃是人們最本能的行為,從人們的日常飲食能夠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民族特點。近年來,日本料理越來越受到時下年輕人的喜愛與追捧,甚至一度被公認為國際美食。本論文從日本飲食文化的角度出發(fā),著重探討與分析日本飲食文化中的民族特性,進而揭示出大和民族獨特的飲食文化與民族個性。
飲食文化是構成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國家自身的發(fā)展與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與意義。不同國家的飲食都有其獨特的地方,而飲食文化離不開該國家或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日本作為島國,東臨太平洋、北臨西伯利亞、西隔東海與中國大陸相望,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日本更容易吸收他國的文化。由此可見,日本的飲食文化也體現(xiàn)出較強的借鑒性與包容性。
如今,日本人的餐譜種類繁多,除了地地道道的本國料理外,還包括中式菜系和西餐。隨著國家之間的交際日益頻繁,各國家或地區(qū)間的飲食習慣也逐漸受到外來飲食文化的熏陶。然而,外來食物要適應本國人民的口味,融入到該地區(qū)人們?nèi)粘5娘嬍成钪?,那可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通常都需要較長的磨合期。在日本飲食中存在大量的外來食物,盡管這些食物的原產(chǎn)地并非屬于日本,但是機智的日本人民在引進外來食物之后,經(jīng)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調(diào)整口味,最后成為日本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明治維新時代,日本人引進咖喱飯與炸肉餅,這極大地改善了日本人的飲食習慣與飲食結構,特別是咖喱飯,已經(jīng)成為很多日本家庭的主食??оa(chǎn)自印度,隨著日本與印度兩國之間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日本人在引進印度咖喱之后,根據(jù)本國的口味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因而今天的日本咖喱飯的味道與印度的味道截然不同,改進之后的咖喱飯更適應日本人的口味,也成為具有獨具特色的日本料理。
除此之外,在奈良時代中期,日本經(jīng)常派遣使者,學習唐代的政治、文化、服裝、建筑及飲食等文化,這也對日本大和民族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遣唐使者將唐朝飲食習慣與烹飪方式帶回國內(nèi),并按照自己本國口味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融入到他們的日常飲食中去,豐富了日本料理。例如,豆腐最先由中國制造出來的,在奈良時代,出使中國的日本和尚隨佛教思想一同帶回日本。由于豆腐本身具備清淡且鮮嫩的口感,因而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與追捧,于是逐漸成為日常食物,今天的日本豆腐已是享譽世界的料理。而后,20世紀中葉,中國移民和回到日本的軍人將中國的拉面帶到了日本。由于受當時物質(zhì)條件的制約,日本政府也開始鼓勵本國人民食用豬肉。此后,豬肉叉燒拉面開始在日本盛行,并成為當今日本料理中的一張名片。由此可見,日本在引入國外食物時,既根據(jù)本國人的口味進行適當?shù)母倪M,同時又吸收國外的烹飪方式與飲食習慣,這足以表明日本飲食文化中的民族包容性特征,這種理性化的包容不僅使得日本自身保持獨特的民族特色,而且也能較快地融入到國際浪潮之中。
日本料理的烹調(diào)注重五色五味五法?!拔迳笔侵福杭t黃藍白黑?!拔逦丁笔侵福核崽鹂嗬毕??!拔宸ā笔侵福荷蠹逭ㄕ簟3俗非髽O致的口感,還要求健康的烹飪方式和視覺上的美感。日本人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造除了出了種類繁多、細致精美、量少質(zhì)高的日本料理。以壽司為例,在古代日本,壽司原是漁民儲藏魚肉的一種方法。把魚肉用鹽腌制,包在做好的米飯里,魚肉發(fā)酵后,米飯會產(chǎn)生乳酸,避免魚肉變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日本人不再需要用這種方式儲藏魚肉,但卻對壽司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必須保證魚肉的新鮮,以當天捕殺的海魚為佳。第二,壽司因其選擇食材的不同,外觀造型各異,色澤多樣。日本人更會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給壽司搭配不同的配菜。使其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第三,在盛裝壽司的食器的選擇上,日本上也會根據(jù)壽司主材的不同而搭配相應的瓷器、木器及漆器。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常年多地震、多火山的島國,每年的自然災害頻繁且破壞性較大;其國家的領土面積較小,而人口眾多,空間資源有限,這也在無形之中對日本人民的生活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培養(yǎng)了他們的精進的觀念與意識,形成了相對精致的飲食習慣。
“健康”“長壽”已成為當代日本料理的代名詞。2015年,日本男女合計平均壽命為83.7歲,蟬聯(lián)世界第一。這與日本人健康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以大米為主食,喜食魚、海藻、大豆和蔬菜制品。然而在追求健康長壽的同時,日本人的菜單里也有河豚這樣的致命食材。至平安時代起,日本人便開始食用河豚,每年都會出現(xiàn)因食用河豚而致死的事件。但時至今日,日本人依然對河豚喜愛不已。更在下關設立了專門買賣河豚的市場。從這點可以看出,日本人飲食文化也有鮮明的矛盾性。
這一矛盾性,恰恰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性。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深受我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與佛教文化的影響。而1867年明治維新后,日本開始脫離亞洲文化,擁入歐美文化。兩種本質(zhì)完全不同的文化融入到日本社會,必然會導致矛盾沖突的產(chǎn)生,所以日本民族具備較強的矛盾性,即自信但又自卑、禮貌但又粗辱、堅強但又脆弱。例如,美國作家魯斯·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一書中,主要講述了日本文化與日本民族性格,“菊”代表了皇族族徽,象征高雅柔和,而“刀”代表了武士文化,象征殘忍爭斗?!熬张c刀”正是體現(xiàn)出日本民族矛盾的特點。由此可見,日本的民族矛盾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飲食文化中,而且也體現(xiàn)在日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日本人天生善于借鑒,熱衷于學習國外飲食習慣與烹飪方法,但是不僅僅停留在學習的淺層,而是經(jīng)過不斷地研究與創(chuàng)新,根據(jù)本國人的飲食特點制作出獨特的日本料理,進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飲食文化。而恰是這樣的飲食文化深藏著別具一格的日本民族特征,推動著日本民族文化的發(fā)展。
(工作單位: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