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波明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林業(yè)局,福建 龍巖 364000)
亞美馬褂木在閩西地區(qū)引種及生長分析
滕波明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林業(yè)局,福建 龍巖 364000)
2005年在福建閩西地區(qū)引種亞美馬褂木(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17.2 hm2,研究不同坡向(南坡、西北坡、北坡)、不同坡位(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和不同施肥措施(施肥、不施肥)對其生長的影響。2015年設立標準地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造林10 a 后,其平均保存率達86.23%;以南坡向下坡位生長表現(xiàn)最好,平均胸徑13.42 cm,平均樹高9.44 m,平均單株材積0.067 478 m3;施肥可有效促進亞美馬褂木的林分生長,其平均胸徑為13.87 cm,平均樹高為9.73 m,平均單株材積為0.074 015m3,較不施肥對照處理分別增加了6.77%、7.04% 和21.18%。
亞美馬褂木;引種;造林試驗;施肥措施
亞美馬褂木(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又稱雜交馬褂木,是鵝掌楸(L. chinense)與北美鵝掌楸(L.. tulipifera)通過人工雜交而獲得的,是南京林業(yè)大學葉培忠教授于上世紀60~70年代培育出來的雜種[1]。亞美馬褂木與親本相比,具有明顯的雜種優(yōu)勢,生長迅速,抗旱、抗寒性強,樹形高大,主干通直圓滿,出材率高,材質(zhì)好,且在花形、花色觀賞性方面得到了顯著改善,是優(yōu)良的用材樹種和園林綠化樹種[2~5]。
閩西地區(qū)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氣候條件優(yōu)越,森林資源豐富,是福建省三大重點林區(qū)之一。但長期以來,由于對森林資源的片面認識,亂砍濫伐天然林,單一發(fā)展針葉樹人工林,使當?shù)氐纳鷳B(tài)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隨著我國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可利用的闊葉樹已十分有限,然而市場對優(yōu)質(zhì)闊葉樹木材資源的需要卻越來越大。快速培育出大量的木材,又有利于閩西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成為當前林業(yè)科研和生產(chǎn)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試驗,首次較大規(guī)模地引種亞美馬褂木,并進行造林對比試驗,分析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撫育措施對亞美馬褂木生長的影響,為閩西亞美馬褂木的引種提供實驗基礎,為亞美馬褂木的人工林營建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西陂鎮(zhèn),3林班6大班4小班、3林班7大班4小班和8大班3小班,共17.2 hm2,位于25°10′ N,117°2′ E,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8.5~20.8℃,年均降水量1 723~2 019 mm,年日照時數(shù)1 442 ~1 693 h,海拔350~500 m,坡度10~25°,試驗地為南坡、北坡及西北坡向,土壤為山地紅壤,立地質(zhì)量等級為II-III級。
2.1 試驗材料
引種的亞美馬褂木為南京林業(yè)大學王章榮等2004年選育的優(yōu)良同一無性系1年生扦插苗。
2.2 試驗方法
2.2.1 造林及撫育措施 采用挖穴整地的方式,每穴規(guī)格為60 cm×40 cm×40 cm,穴內(nèi)回表土,每穴施鈣鎂磷300 g作基肥。株行距為2 m×3 m,造林密度為1 665株/hm2。2005年3月,陰雨天氣時造林,所有亞美馬褂木苗木用黃泥漿沾根后再進行定植。造林后第二年,即2006年,調(diào)查試驗林的造林成活率。
造林后至幼林郁閉前,采取幼林撫育措施。即造林后前三年,每年劈草1次,塊狀鋤草1次;從造林第四年開始,每年劈草撫育1次,直至林分郁閉。在此基礎上,采用施追肥(在造林后1~3 a幼林撫育時,每年6月施30 kg/hm2的雞糞作為追肥)和不施追肥(正常幼林撫育),兩種施肥措施進行對比試驗。施肥對比試驗林地設在3林班6大班4小班的下坡位,南坡向,面積為3 hm2。
2.2.2 樣地設置與調(diào)查 2015年 11月底,在亞美馬褂木停止旺盛生長的時期,選擇立地條件相同的地段,分成不同坡向(南坡、西北坡、北坡)、不同坡位(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和不同施肥措施(施肥、不施肥),共11處理(表1)。每個處理分別設置3個0.067 hm2(25.82 m×25.82 m)的標準樣地,進行每木檢尺,記錄各樣地內(nèi)所有亞美馬褂木的胸徑、株高[6]及其存活株數(shù)。
表1 亞美馬褂木引種試驗林的各處理樣地情況Table 1 Sample plo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2.2.3 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 將每塊試驗林中3個樣地的胸徑和樹高進行統(tǒng)計分析,求各自的平均值,作為該林分的生長情況[7~8]。
根據(jù)福建省地方標準伐區(qū)調(diào)查設計技術(shù)規(guī)程DB35/T 88-1998中的材積模型來計算亞美馬褂木的材積。
式中,V表示單株亞美馬褂木材積(m3);D為胸徑(cm);H為樹高(m)。
利用SPSS 18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分析。
3.1 引種的適應性分析
亞美馬褂木的生長和存活率,是分析其引種環(huán)境下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本文通過調(diào)查亞美馬褂木引種試驗林的生長情況發(fā)現(xiàn)(表2),10年生林分生長情況良好,不同坡向、坡位對其生長影響明顯,胸徑變化范圍為8.64~13.42 cm,平均胸徑達到10.77 cm;樹高的變化范圍為6.91~9.44 m,平均樹高達8.04 m;單位面積蓄積量的變化范圍為30.54~96.70 m3/hm2,平均單位面積蓄積量為54.44 m3/hm2。其中表現(xiàn)最好的為A1處理,其平均胸徑為13.42 cm,平均樹高為9.44 m,平均單株材積達到0.067 478 m3,較試驗林平均值提高了77.97%。亞美馬褂木10年生時的平均保存率為86.23%,坡向、坡位對其影響不顯著,這和當?shù)卦耘鄻浞N造林成活率基本相似。對林分的病蟲害進行初步調(diào)查,均未發(fā)現(xiàn)發(fā)生嚴重的病蟲害。綜上所述,亞美馬褂木在閩西地區(qū)生長良好,生態(tài)適應性強,適合在閩西及周邊地區(qū)進行引種。
表2 不同坡向、坡位對10年生亞美馬褂生長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slope aspect and position on growth of 10-year L. sino-americanum
3.2 不同坡向?qū)喢礼R褂木生長的影響
坡向是林地重要的生態(tài)因素之一,對林木接受太陽照射時間等有較大的影響。亞美馬褂木是喜光樹種,不同坡向?qū)ζ渖L有較大的影響。本試驗根據(jù)不同坡向和坡位,設置了 9個樣地(表 1),進一步統(tǒng)計分析不同坡向?qū)α址稚L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3。
表3 不同坡向的亞美馬褂生長情況的方差分析和LSD法多重比較結(jié)果Table 3 ANOVA and multiple comparisons on growth of L. sino-americanum on different slope aspect
對比不同坡向?qū)喢礼R褂木生長的影響發(fā)現(xiàn),以南坡的林分生長速度最快,10年生林分的平均胸徑達11.54 cm,平均樹高達8.37 m,單株材積達0.046 689 m3;其次為西北坡向,平均胸徑為10.92 cm,平均樹高為8.07 m;北坡的生長速度最慢,單株材積只有南坡的68.65%。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坡向?qū)喢礼R褂木胸徑和單株材積生長有極顯著影響,其F值分別為20.91和21.28,均大于F0.01(2,18)=6.01;而坡向?qū)涓叩挠绊懖伙@著,其F值為5.28,小于F0.05(2,18)=5.99。進一步LSD多重比較結(jié)果顯示,北坡向林分的平均胸徑和平均單株材積均與南坡和西北坡有極顯著的差異,而南坡和西北坡之間的差異不顯著,其中南坡向林分生長最好。由此可見,亞美馬褂木造林,應選擇光照條件較好的陽坡或半陽坡作為造林地。
3.3 不同坡位對亞美馬褂木生長的影響
林地的不同坡位,其土壤水肥條件差異較大,一般下坡位的水肥條件較上坡位好,對林木生長較有利。本試驗根據(jù)不同坡向和坡位,設置了9個樣地(表1),進一步統(tǒng)計分析不同坡位對林分生長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4。高和單株材積的影響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其F值分別為91.02、43.67和119.09,均大于F0.01(2,18)=3.55。進一步LSD多重比較結(jié)果也顯示,上、中、下三個坡位之間林分生長的指標均存在顯著的差異,其中以下坡位的林分生長情況最佳。因此,營建亞美馬褂木速豐林時,應選擇水肥條件佳的下坡位進行造林。
表4 不同坡位的亞美馬褂生長情況的方差分析和LSD法多重比較結(jié)果. tTable 4 ANOVA and multiple comparisons on growth of L. sino-americanum o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ulipif
3.4 施肥對亞美馬褂木生長的影響
在人工林營建,尤其是人工速生豐產(chǎn)林營建中,合理的撫育措施對林分生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本研究采用施肥和不施肥二種試驗處理。通過樣地調(diào)查,二種處理亞美馬褂木林分的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平均材積、林分密度和單位面積蓄積量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5。
表5 施肥對10年生亞美馬褂生長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growth of 10-year L. sino-americanum
從表5中可以看出,撫育時施加追肥有利于亞美馬褂木的生長,10年生時其胸徑、樹高、單株材積和蓄積量分別為13.87 cm、9.73 m、0.074 015 m3和106.06 m3/hm2,年均畜積生長量為10.65 m3/hm2,均高于不施肥的處理。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施肥對亞美馬褂木的樹高生長影響極顯著,其F值為39.653,大于F0.01(1,4)=21.2;對單株材積的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其F值為12.447,大于F0.05(1,4)=7.71;施肥對胸徑生長影響不顯著。進一步 LSD多重比較結(jié)果顯示,亞美馬褂木在撫育時施加追肥與不施肥之間的生長量差異顯著,施肥之后 10年生植株的平均單株材積增加了21.18%。
4.1 閩西地區(qū)適合引種亞美馬褂木
亞美馬褂木具有明顯的雜種優(yōu)勢,其適應性和生長速度均比鵝掌楸木和北美鵝掌楸表現(xiàn)更好[9]。因此,亞美馬褂木培育出來之后,在許多地方有引種[3,10~12]。本試驗在閩西地區(qū),首次較大規(guī)模的引種該樹種,營建了17.2 hm2試驗林,未發(fā)生嚴重的病蟲害,10年生林分的平均胸徑為10.77 cm,平均樹高為8.04 m,單位面積蓄積量達到54.44 m3/hm2,平均保存率為86.23%。由此可見,閩西地區(qū)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合亞美馬褂木的生長。
4.2 陽坡下坡位適宜亞美馬褂木生長
亞美馬褂木是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對水肥條件要求也比較高。本研究對比分析了不同坡向和坡位對亞美馬褂木生長的影響,結(jié)果也證明了這個結(jié)論。由此可見,適宜的立地條件,對亞美馬褂木生長有重要的影響,除了加強人工撫育之外,造林立地條件的選擇也至關(guān)重要。在營建亞美馬褂木速生豐產(chǎn)林時,應選擇水肥條件較好的陽坡下坡位。不同土壤立地情況對亞美馬褂木生長的情況,有待進一步研究。
4.3 施肥可有效提高亞美馬褂木的生長
撫育措施是人工林營建的重要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13~14]。本試驗對比分析施肥和不施肥二種方式的林分生長情況發(fā)現(xiàn),在亞美馬褂木幼林期,施加適當?shù)淖贩?,可有效提高亞美馬褂木的生長,10生時其平均單株材積增加了21.18%。
4.4 亞美馬褂木是營建闊葉樹人工林的優(yōu)良樹種
亞美馬褂木不僅適應閩西地區(qū)的氣候條件,而且生長速度較快。選擇立地條件較好的林地,通過適當?shù)臓I林措施,10年生林分的平均單位面積蓄積量達到106.06 m3/hm2,超過鄉(xiāng)土樹種香樟的生長速度[15]。由此可見,亞美馬褂木是優(yōu)良的闊葉樹造林樹種,可以進一步推廣種植。
綜上所述,亞美馬褂木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可以作為閩西地區(qū)的人工林造林樹種進行引種。但是,本試驗造林地點單一,閩西地區(qū)縣市區(qū)之間的氣候條件與試驗點差異較大,因此下一步應該加大亞美馬褂木區(qū)域性試驗。此外,本試驗只是從撫育追肥、坡向和坡位等因素分析了亞美馬褂木生長的情況,對于土壤立地條件、造林方式、不同區(qū)域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章榮. 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與利用[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2] 季孔庶,王章榮,溫小榮. 雜交鵝掌楸生長表現(xiàn)及其木材膠合板性能[J].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1):71-74.
[3] 劉玉新,王章榮,李大斌,等. 雜交馬褂木工業(yè)原料林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 湖北林業(yè)科技,2014,43(4):76-77.
[4] 王章榮,高捍東. 亞美馬褂木在我國丘陵山區(qū)的造林示范與推廣[J]. 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5,29(5):1-4.
[5] 蔡偉建,楊麗芳,高捍東,等. 雜交馬褂木人工林生長規(guī)律及趨勢研究[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15):9457-9459.
[6] 汪國彬. 杉木與馬褂木混交效果分析[J]. 福建林業(yè)科技,2009,36(01):82-86.
[7] 李建民,謝芳,封劍文,等. 北美鵝掌楸種源在福建省生長和材性的表現(xiàn)[J].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4):26-30.
[8] 肖書富. 萌芽杉木與雜交馬褂木混交效果分析[J]. 防護林科技,2015(1):7-9,21.
[9] 蔡偉建. 雜交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術(shù)研究[D]. 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 151.
[10] 武慧貞. 雜交馬褂木引種試驗[J]. 湖北林業(yè)科技,1990(03):16-18.
[11] 黃利斌,施士爭,祝良林. 雜交馬褂木無性系造林試驗初報[J]. 江蘇林業(yè)科技,2008,35(6):1-4.
[12] 嚴珍花. 雜交馬褂木引種造林技術(shù)初探[J]. 綠色科技,2016(01):96-97.
[13] 龔細娟,肖興翠,梁麗容,等. 雜交馬褂木幼林施肥試驗[J]. 湖南林業(yè)科技,2013,40(3):23-26.
[14] 周志凱,任旭琴,潘國慶. 土壤養(yǎng)分含量對雜交馬褂木生長的影響[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0(12):42-46.
[15] 朱細銀. 福建柏與香樟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對比試驗結(jié)果分析[J]. 江西林業(yè)科技,2010(01):3-6.
Introduction and Growth of 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 in West of Fujian
TENG Bo-ming
(Longyan Xinluo Forestry Bureau of Fujian, Longyan 364000, China)
Introduction of 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 was carried out in 2005 in the west of Fujian province with 1-year cuttings. Area of plantation was 17.2ha at different slope aspect and position, with or without fertilization. Sample plots were established in 2015 for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an conservation rate of L. sino-americanum cuttings reached 86.23%, the best growth was at south downhill with the mean DBH of 13.42, mean height of 9.44 and individual plant volume of 0.067478m3. In addition, fertiliza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L. sino-americanum with mean DBH of 13.87cm, mean height of 9.73m and individual plant volume of 0.074015m3, 6.77%, 7.04% and 21.18% more than that without fertilization.
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 introduction; plantation; fertilization
S792.21;S722.7
:A
1001-3776(2016)03-0068-05
2016-01-13;
:2016-04-09
滕波明(1972-),男,福建龍巖人,工程師,從事林木栽培和育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