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下樓
兩百多年前,江蘇揚州人阮元到浙江做“省委書記”,就給浙江讀書人出了一個問題:“浙江是指哪條江?”回答多說是“錢塘江”!阮元聽了,竟搖頭嘆息,翻出一大堆古書,包括《尚書》《漢書》《說文解字》,一直到他同時代人的書,把有關浙江的內(nèi)容一條條羅列出來,證明真正的“浙江”并不是錢塘江。這時,浙江的讀書人才大吃一驚!
阮元說《說文解字》里有浙江的“浙”字,意思是:“江水東至會稽山陰為浙江?!?江水,就是現(xiàn)在說的“長江”,說明真正的浙江是與長江相通的,錢塘江卻與長江毫無關系。阮元說,古時候的浙江,乃是長江在現(xiàn)在安徽池州分流一支往東,進入太湖,然后出太湖,經(jīng)蘇州南的吳江,向南流入嘉興,經(jīng)桐鄉(xiāng)市石門鎮(zhèn)、崇福鎮(zhèn)、大麻鎮(zhèn),進入余杭區(qū)運河鎮(zhèn)、塘棲鎮(zhèn),再向南到杭州筧橋、下沙,折東向蕭山、紹興,一直到余姚入海。這條江彎彎折折,所以叫“浙江”,只是唐朝時候已經(jīng)湮塞不通了。
說浙江,先要了解一下“三江”。阮元說《尚書》里寫到“三江”,就是指長江到了安徽省,分出三條,從現(xiàn)在南京、鎮(zhèn)江入海的,就是“北江”;從蕪湖往東入海的是“中江”,現(xiàn)在已經(jīng)湮滅了。浙江,是“南江”,班固在《漢書》里說“南江”在蘇州的南面,往東入海,與“浙江”的位置符合;阮元又說《漢書》里寫丹陽郡石城縣有一條“分江水”,分江水從石城縣往東南流到余姚入海,石城縣就在現(xiàn)在的安徽池州。阮元結合《漢書》和《說文解字》,旁征博引,證明真正的“浙江”就是“南江”,也即“分江水”,而不是錢塘江。
阮元對自己的考證極其滿意,不料這時候,遠在幾千里外的甘肅,跳出一個人來,對阮元大聲說“不”。此人叫張澍,是甘肅省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學者,他也發(fā)了“朋友圈”,說“浙江就是《說文解字》里的漸江”,漸江即今新安江,是浙江的上游,浙江也就是錢塘江。有人問他:“既然浙江、漸江是同一條江,那么《說文解字》為什么要同時收錄這兩個字呢?收一個字不就可以了?”張澍說,“漸”是明其源,“浙”是明其流,再說了,漾水與漢水也是同一條水,《說文解字》不也同時收錄了“漾”“漢”兩字嗎。不過張澍人微言輕、孤掌難鳴,發(fā)了“朋友圈”,少有人點贊、轉(zhuǎn)發(fā)。
阮元大約太得意了,竟然在自己的書里把“浙江讀書人連浙江也不曉得”這樣的話也寫了進去,使浙江讀書人的心很受傷。后來,浙江終于又出了個王國維,王國維毫不客氣地說:“浙江就是錢塘江!”他引用了古書上寫到的浙江,一一證明,其中引用《史記》秦始皇“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一句,說,如果浙江真是阮元所謂“分江水”,那么秦始皇從丹陽到錢塘,應該先渡過“浙江”,不能說到了“錢塘”才“臨浙江”,司馬遷會這么糊涂嗎?這顯然是違背地理事實的。
王國維的考證,挽回了浙江讀書人的面子,后來譚其驤先生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沒有采用阮元的說法,他標的“浙江”,就同張澍、王國維說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