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平
有兩位保健專家,談到了他們對“病”的理解,讓我對“病”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一位保健專家曾對我說,人們在自我保健過程中存在很多誤區(qū):
渴了才喝水??适求w內(nèi)缺水的信號,如等到渴了再補水為時已晚,不但身體會發(fā)生故障,甚至?xí)鸺膊 ?/p>
餓了才吃飯。等到餓了再吃飯,極易傷胃,也會削弱人的抗病力。
困了才睡覺。困倦是大腦相當疲勞的表現(xiàn),養(yǎng)成按時就寢的好習(xí)慣,不僅可以保護大腦,而且還容易入睡,減少失眠的發(fā)生。
老了才鍛煉。近年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質(zhì)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輕化趨勢,年輕人患脂肪肝的數(shù)量更是驚人,這些都與他們平時不加強鍛煉有關(guān)。
其實,人生也同樣存在誤區(qū),比如,逆境時才想到努力,挫折時才想到奮起,失敗時才想到補救……這些,都屬于人生的誤區(qū)。人生為什么不可以趁著順境時干事創(chuàng)業(yè)呢?這樣不是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嗎?
另一位保健專家告訴我,人不是有病的時候才病的,人在健康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病了,那病菌一直潛伏在我們的身體里,與我們健康的肌體進行著無休無止的斗爭,只是我們健康的肌體暫時把它們壓制了。其實,人從一出生,那些病菌就與健康的肌體同生共存。
同樣,人不是失敗的時候才失敗的,不是在憂傷的時候才憂傷的,不是在恨的時候才恨的,在我們成功、快樂和愛著的時候,那失敗、憂傷和恨就已經(jīng)潛伏著、存在著。
所以,當我們在成功、快樂和愛著的時候,如果疏于防范,麻痹大意,那成功就有可能轉(zhuǎn)化為失敗,快樂就有可能轉(zhuǎn)化為憂傷,愛就有可能轉(zhuǎn)化為恨。
人不是有病的時候才病的,所以,人在沒病的時候、在健康的時候,就要對病有防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