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卿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伴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經濟犯罪因為涉及到的方面之廣,逐漸的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為了能夠完善刑法中對經濟犯罪中被害人過錯研究較少的缺陷,為了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實現罪責刑相適應,實現刑罰目的,我們需要對經濟犯罪中的被害人過錯進行相應的界定。
在我們要研究經濟犯罪被害人過錯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什么是經濟犯罪?經濟犯罪又是怎樣去界定的?其他犯罪和經濟犯罪之間又有著怎樣的不同之處?這一系列的小問題都是在研究經濟犯罪中被害人過錯之前需要解決的。有關經濟犯罪的這一個概念最開始是由英國的著名學者希爾提出的。除了單單的對這個概念進行了解釋,與此同時還把經濟犯罪中的人員懲罰的必要性進行了論述。而在我國這個概念被引入的是比較晚的,在1982年3月8日,我國才出臺了有關這方面的法律文件,最開始的時候是由刑事立法機關正式使用“經濟犯罪”這一概念,接下來在我國的刑法學界也開始了關于這個概念的討論。在2001年4月18日,我國的相關法律部門由制訂了關于經濟犯罪的具體法律條文,以此來將經濟犯罪的類型進一步的細化為77個類型。不過到目前為止,在我國關于經濟犯罪的這個概念并沒有達成一致。經濟犯罪和其他許多刑法中的名詞一樣,都有著廣義和狹義之分。就廣義定義來說,所謂的經濟犯罪其實就是指在經濟活動的過程中違法了國家已經制定的法律規(guī)定,或者是為了謀取非法的經濟利益,按照相關法律應當被處罰的行為。所說的狹義的定義則是指,在商品的銷售過程中,為了從銷售的產品中獲得不當得利,從而去選擇破壞國家的相關經濟法律法規(guī),由此而受到法律處罰的行為。
經濟犯罪被害人,顧名思義就是從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去理解的,當我們把這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不難看出,經濟犯罪被害人同時具備這兩個概念的特征,它實質上就是在刑法中被害人特征的特殊化情況。也就是說,除了具備被害人特征的共性,同時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存在。在各國的刑法中對于這個概念都還沒有十分明確統(tǒng)一的定義,就筆者個人而言,是覺得所謂的經濟犯罪被害人過錯,就是在經濟運行或者是經濟管理的活動中,誘使經濟犯罪加害人實施加害于己的犯罪行為,并且對經濟犯罪人的定量刑罰產生直接作用的被害人的故意或者過失。在我們司法實施的過程中,會經常面臨經濟犯罪被害人這個概念,因此它是一個根本無法忽略掉的量刑因素。在經濟犯罪被害人被認定具有刑法意義上的過錯時,并且被告人因為這一行為而降低了自身的可譴責性,法院在對被告人進行最終判決的時候可以將此行為作為一個量刑的參考因素,從而對被告人減輕一定的處罰。
經濟犯罪最簡單來說就是在經濟運行或者是經濟管理中違反了經濟法規(guī)的違法行為。在經濟犯罪的各種既定的罪名之中,被害人的責任大小是根據不同的罪名有不同的作用的。有的被害人過錯行為是需要被考慮在量刑的范圍之內的,但是有些行為則是已經在既定的設置之內,所以不會再單獨的作為量刑的考慮因素??傊闆r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反而是復雜多樣的。鑒于經濟犯罪中被害人過錯認定存在的混亂情況以及現在對于經濟犯罪各方面內容需要規(guī)范化的要求,為了更好的滿足此法裁定的現實需要,筆者則認為在經濟犯罪中被害人過錯的認定必須要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經濟犯罪中被害人的過錯認定需要建立在能夠折抵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基礎之上。在刑法中,刑法所針對的對象也都是被告人的行為,它所主要評價的也都是被告人自身存在的社會危害性和他自身的危害性。而被害人的一系列行為并不在這個被規(guī)制的范圍之內。但是,正如我們在哲學上所學的知識“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還是需要考慮到不同的因素,比如在考慮被告人的行為存在社會和自身危害性的同時,就應該考慮到可能導致這種行為出現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又是多方面的,被害人的過錯自然也是包含在其中的。考慮到這些其實就是因為,如果被害人自身存在了過錯,那么被告人的自身可譴責性就很容易被降低,對之后的定罪量刑的結果都是會產生影響的。被害人和被告人之間的行為存在著一種關系,那就是此消彼長的張力關系,這種關系也正是在刑法中被害人過錯行為被認定的基礎條件。
第二,被害人存在的不正當的行為。在經濟犯罪中這種行為具體表現在他的行為能夠在客觀上導致經濟犯罪行為人加害其本人的行為,同時這也要求經濟犯罪被害人過錯本身能夠導致被行為人侵害的危險增大。經濟犯罪被害人的過錯本身,就一定是違反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而且也會違背相關的經濟法律法規(guī)、包括其他的一些規(guī)章制度,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違反了社會的道德要求以及我們潛意識里形成的公序良俗。而這些都是最為明顯的體現了。經濟犯罪中被害人的過錯,這個過錯關鍵就是這個“錯”字,在我們所了解的經濟法規(guī)領域里,對“錯”制定的標準就是是否違背了已經形成的經濟法律法規(guī),或者是人們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公序良俗。在我們平時的實際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被害人對案件的起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在實際的過程中被害人的行為并沒有出現過錯,在這種情況下,被害人是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的。
第三,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經濟犯罪的被害人在犯罪的過程中有時候并不是故意的,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過失,而致使犯罪人實施了侵害他的行為。像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是經常出現和被我們遇見的,但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就能夠判定被害人是具有行為過錯的呢?是不是就能夠因為所謂的被害人過錯行為而去折抵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從而影響最后的判定結果呢?對于這樣的問題,是不可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因為在刑法的履行過程中,我們在判定犯罪人的犯罪行為時,是一定要把它與被害人擁有的責任區(qū)分開來的,那就是有了這樣的責任,沒有及時的履行,這并不能夠說明就是被害人的過錯了。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度的區(qū)別。將這個原理運用到被害人過錯的認定中,就形成了這樣的一種說法:被害人過錯行為的認定必須也是在一定的界限之內,即在這個界限之內時不會被判定為過錯的,但是一旦超出了這個界限,就會被認定是被害人的過錯。總的來說,就是被害人的行為是不是超出了我們所認定的那個界限,而這個界限的認定問題,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犯罪中被害人過錯行為的重要認定條件。
從上文中已經提到的內容來看,經濟犯罪中被害人過錯都是有其比較特殊的地方的,因此在司法裁判的過程之中是一定要做到對各種不同種類的過錯行為采取不一樣的策略,這樣明確這些行為的具體特征,這樣在判定的時候才能夠保證其公平性和合法性的。對于其適用的標準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審慎使用、恰當合理、靈活運用”。
首先是要做到“審慎使用”的原則。這里所提到的審慎使用并不是在判定刑罰程度的時候使用,而是犯罪人的過錯行為已經被作為量刑的參考因素時,當第二次繼續(xù)認定和適用這個被害人過錯行為的時候需要更加的慎重,否則就很有可能違反禁止重復評價的精神。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沒有太過于絕對的,審慎使用并不等于選擇不用。換句話來說,比如說犯罪人的過錯行為已經超出了刑罰所認定的法律體系,就是已經不在這個體系中的時候,我們其實還是有認定的可能性的。在這個時候,所謂的評價就是要和刑法中所具備的原則相結合了,這個原則就是責刑罰相統(tǒng)一的原則。舉例來說,有一個人被詐騙了,當他發(fā)現了自己被騙之后,就想要采取暴力的手段來解決這件事情,被害人因為暴力手段而導致他人受傷的,它的被騙行為其實已經被法律體系所吸收了,可他為了報復那個騙他的人,而采取武力的手段去解決這件事,這就已經超出了一般人的可認知程度。這種暴力行為就會被認定是被害人的過錯行為。假如,被害人之后的暴力行為十分的過分,甚至是能夠對被告人產生生命威脅的時候,如果這種行為在之后的審判過程中被法院予以認可,那么被害人的過錯行為將不會在之后對被告人的刑法評判中產生任何的作用。
其次是“恰當合理使用”。這主要是用于司法性的經濟犯罪中的被害人過錯,但是在這種過錯的認定中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的,這種困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對于犯罪情節(jié)的具體認定和對量刑的力度的認定。在審查已有的事實基礎上再進行犯罪情節(jié)的認定,當然這些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條件:主要包含前提、限制、禁止條件。在對被害人的過錯進行認定的時候,一定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如果不滿足其中的一個,將是不會被認定的。對于量刑力度的具體認定和調整,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進行層級分類,這主要是按照被害人不同的行為特征進行分類的;第二,再根據不同的層級來調整被害人的過錯情節(jié)。法官需要把法律賦予自身的自由裁量權在具體的經濟犯罪被害人過錯行為認定的個案中做到更好的區(qū)分和利用。當然,被害人過錯行為的劃分也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原則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主觀程度,就是指被害人在過錯行為發(fā)生時自己的主觀程度;被害人過錯的潛在的危險性程度,被害人過錯與被告人犯罪行為之間的相互的關聯(lián)度,被害人過錯行為與被告人犯罪行為兩者之間的時間間隔的長度。
第三,“靈活運用”政策型被害人過錯情節(jié)。政策性的被害人過錯情節(jié)的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素,這些是在刑法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說刑法中死刑的裁量。在那種情況下可以判定為死刑立即執(zhí)行,又是在哪種情況下可以認定是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又怎樣區(qū)分在犯罪過程中各個犯罪人罪責的輕重等。這些情況的具體運用都是受到了刑事政策的影響甚至是被決定。被害人過錯作為酌定量刑情節(jié)之一,在具體量刑過程中,尤其是重罪的量刑時,應該在刑事政策的指導下進行。這就意味著被害人的過錯行為要依據當地的刑事政策進行相應的調整,不能夠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
被害人過錯在經濟犯罪中是具有自身的特性,有的罪責已經在法律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還有一部分罪責是需要司法裁判者做出合理的考量,更有的是需要在刑事政策的指導下進行的。經濟犯罪中的案件需要進行公平合理的審查,并且要考慮到被害人過錯行為的認定,給予量刑。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夠讓人民群眾感到司法的公正性。
在經濟社會都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經濟犯罪已經開始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鑒于刑法在經濟犯罪被害人過錯行為的探討并不是很充足,這篇文章就經濟犯罪中被害人的過錯認定和適用范圍進行了論述。經濟犯罪中的被害人和其他犯罪中的被害人有著在一些特征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對于它自身而言,又有特殊性。針對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要求,我們需要來完善經濟犯罪在刑罰體系中的論述,以便于為今后出現類似的問題提供理論基礎和借鑒。
[1] Henry N.Pontell,Quan Fang,Gilbert Geis.Economic Crime and Casinos: China’s Wager on Macau[J].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14,(91).
[2] 潘勁松.經濟犯罪中被害人過錯的認定與適用[J].人民論壇,2016,(02):139-141.
[3] 孟韞.被害人過錯對量刑影響的探討[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