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鵬,張傳玲,胡齊益,張萬萍,鄧代信,李偉,祖貴東
(1.貴州大學農(nóng)學院,貴陽,550025;2.貴陽市農(nóng)委;3.威寧縣果蔬站)
極晚抽薹大白菜新品種冬春17號的選育
萬文鵬1,張傳玲2,胡齊益1,張萬萍1,鄧代信1,李偉1,祖貴東3
(1.貴州大學農(nóng)學院,貴陽,550025;2.貴陽市農(nóng)委;3.威寧縣果蔬站)
冬春17號是以優(yōu)CMS1-8-1為母本,自交系優(yōu)1-7-3為父本配置的極晚抽薹大白菜一代雜種。植株半直立,株型緊湊,株高43 cm,開展度52 cm,葉球中樁合抱,特緊實,單球質量2.5 kg左右,品質優(yōu);抗逆性強,特別耐濕抗寒,抗多種病害。在貴州作越冬栽培生長期可延長至145 d以上仍未熟抽薹。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一般每667 m2凈菜產(chǎn)量5 000 kg左右,是冬春季節(jié)栽培的專用品種。
大白菜;冬春17號;極晚抽薹
云貴高原地區(qū)大白菜冬春栽培歷史悠久,但20世紀70年代前都是使用晚抽薹的農(nóng)家品種,針對這些品種存在的缺點,不斷改良,先后選育和推廣了黃點心2號、優(yōu)質1號、冬春號系列等品種。但隨著推廣區(qū)域和面積的迅速擴大及良種繁育技術的滯后,大白菜良種供不應求。為豐富大白菜品種,解決晚抽薹大白菜育種難的問題,選育了冬春17號。
冬春17號的母本是以1993年從法國引進的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FU27為不育源母本,多親雜交和輪回選擇等方法育成的特優(yōu)選系優(yōu)1-8-1為父本,通過雜交后連續(xù)多代回交轉育成的大白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即優(yōu)CMS1-8-1。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皆為100%,不育性很穩(wěn)定,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配合力強,株型中等緊湊、半直立,外葉深綠,葉表起皺,葉片較厚,葉幫青綠,葉球中樁、綠白色,合抱特緊實,單球質量約2.5 kg,抗逆性強,耐濕抗寒,冬性極強,為綠體春化型,抽薹極晚,生活力強,繁種產(chǎn)量高,總體特征特性近于本地長期栽培的名優(yōu)品種優(yōu)質1號。
冬春17號的父本是以多親雜交和輪回選擇之后,再按不同的具體形態(tài)目標劃分集團進行多代混選,最后選優(yōu)株連續(xù)多代自交而成優(yōu)的自交系1-7-3。該自交系株型中小,近直立,很緊湊,外葉黃綠色,葉片較薄,葉表較平展,葉幫白色,葉球合抱舒心,單球質量約2.0 kg,特別抗寒,很耐陰濕,抗病性強,高抗黑脛病,冬性極強,抽薹極晚,且為綠體春化類型,總體特征特性近于本地長期栽培的冬春1-7號、遲白2號,屬典型的耐陰濕生態(tài)型。
2006年配置組合,2007-2008年進行越冬栽培品種比較試驗,因增產(chǎn)優(yōu)勢極顯著,所以2009年開始擴繁種子進行示范栽培,至2012年種子擴繁量猛增,隨后示范區(qū)域擴大到省外多地;2013-2014年,參加貴州省大白菜越冬栽培區(qū)域試驗和生產(chǎn)試驗;2015年通過了貴州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黔審菜2015002號。
2.1 豐產(chǎn)性
①品種比較試驗 2007-2008年在貴陽蔬菜科技示范中心進行,以貴州越冬栽培主栽培品種之一的遲白2號為對照,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5 m2,四周設保護行,10月中旬育苗,11月下旬定植,高畦栽培,株行距35 cm×38 cm,翌年3月20日前后采收。結果表明,冬春17號生長勢、抗逆性、抗病性、晚抽薹性均明顯強于對照;葉球緊實度、單球質量、商品外觀等也優(yōu)于對照;2 a平均凈菜產(chǎn)量5 683.8 kg/667 m2,比對照增產(chǎn)33.25%。
②區(qū)域試驗 2013-2014年參加貴州省大白菜越冬栽培區(qū)域試驗,對照品種遲白2號,各試點按統(tǒng)一要求,均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8~15 m2,四周設保護行;全部采用晚秋播種育苗,按當?shù)亓晳T進行越冬栽培管理,翌年春季收獲。表1結果表明,冬春17號2 a多點的區(qū)試均表現(xiàn)增產(chǎn),2013年平均產(chǎn)量4 419.6 kg/667 m2,比對照增產(chǎn)30.2%;2014年平均產(chǎn)量4 578.6 kg/667 m2,比對照增產(chǎn)34.8%;2 a平均產(chǎn)量4 499.6 kg/667 m2,比對照平均增產(chǎn)32.52%。
表1 冬春17號區(qū)域試驗產(chǎn)量結果
表2 冬春17號生產(chǎn)試驗產(chǎn)量結果
③生產(chǎn)試驗 因參加區(qū)域試驗前,已在省內外多地進行大面積生產(chǎn)試驗示范,故生產(chǎn)試驗只選在最有代表性的威寧、貴陽和獨山進行。冬春17號和遲白2號各占地面積222 m2,相鄰種植,田間管理按當?shù)亓晳T進行。表2結果表明,冬春17號平均凈菜產(chǎn)量5 128.6 kg/667 m2,比對照遲白 2號增產(chǎn)29.4%,和以往的試驗示范結果一致。
2.2 晚抽薹性
以貴陽地區(qū)為例,大白菜越冬栽培要經(jīng)歷11月至翌年3月的低溫冷涼期,各月平均溫度分別為11.0、7.3、4.8、7.6、11.4℃,存在很大的先期抽薹風險。區(qū)試期間在貴陽做了以下試驗觀察。
2013-2014年,將引進的12個國內外晚抽薹品種如京春黃、京春娃2號、強勢、春夏王等和冬春17號、遲白2號,于10月28日播種育苗,12月8日定植,翌年2月18日觀察。結果表明(表3),引進品種全部未熟抽薹,而遲白2號3月15日后陸續(xù)抽薹,冬春17號到3月20日后才開始陸續(xù)抽薹。
2014年1月21日,將上述引進品種和冬春17號同時播種在小拱棚內,夜間加蓋雙層塑料薄膜,2月6日起揭膜,以使綠體狀態(tài)的秧苗接受低溫春化考驗,3月12日將京春黃、強勢和冬春17號定植于露地,4月初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引進品種全部現(xiàn)蕾,隨后陸續(xù)未熟抽薹,而冬春17號4月20日葉球內才出現(xiàn)較短花薹,比引進品種抽薹期約晚15 d。分析原因,一是綠體狀態(tài)更有利于冬春17號更快通過春化階段,二是冬春17號的花芽和花薹分化更緩慢。
2015年,播種育苗與2013-2014年度相同,不同的是:于12月22日將京春黃和冬春17號定植在塑料大棚內,并加蓋地膜。結果發(fā)現(xiàn),京春黃提前于1月下旬未熟抽薹,而冬春17號延后于3月中旬開始抽薹,此時京春黃已結莢累累。分析原因主要是京春黃定植前已通過春化階段,而冬春17號因棚內溫度偏高延緩了春化過程,使二者抽薹相差時間加大到40 d以上。
另外,多次將冬春17號及親本萌動種子放在2~3℃的培養(yǎng)箱內春化處理30~70 d后,再播種在氣溫15℃以上的試驗地,使其正常生長,結果無一株抽薹開花,這說明其為綠化春化類型。
2.3 抗病性
2014年,區(qū)試主持單位委托貴州大學農(nóng)學院對參試品種進行了田間抗病性鑒定。結果(表4)表明,冬春17號對黑脛病表現(xiàn)高抗,對黑斑病表現(xiàn)感病,對霜霉病表現(xiàn)抗病。田間未發(fā)生病毒病、軟腐病等。
生長期越冬栽培約150 d,春季栽培約70 d。株型緊湊,半直立,株高約43 cm,開展度52 cm左右,外葉綠色,倒長卵形,葉幫較小、較薄,白綠色,長筒形,葉球中樁,合抱。葉球緊實,單球質量約2.5 kg,品質優(yōu)。晚抽薹性極強,越冬栽培比京春黃、強勢等春白菜品種遲抽薹30 d左右,比遲白2號晚抽薹5~ 7 d。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特抗寒,很耐陰濕,抗多種病害,高抗黑脛病。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在貴州越冬栽培,一般667 m2產(chǎn)量約4 500 kg,高者達5 000 kg以上。
越冬栽培,宜10月至11月上旬露地育苗,也可小拱棚育苗,出苗后及時分次間苗,以利培育壯苗,幼苗6片真葉時,視天氣情況,在11月小陽春時節(jié)定植。宜適當密植,株行距約37 cm×37 cm;緩苗后的水肥管理以促為主,嚴冬時為防凍害,應適當控制肥水。開春后應及時加大肥水管理以促進快速生長,中后期天氣轉暖,病蟲害常較嚴重,應加強防治;3月中下旬,可陸續(xù)收獲上市。春季栽培,宜于1月底至2月中旬拱棚育苗,幼苗6片葉時,及時定植,株行距37 cm×37 cm,田間水肥管理一促到底,使其快速生長和結球,注意病蟲害防治,4月中下旬陸續(xù)收獲。
表3 不同品種抽薹早晚比較
表4 大白菜病情指數(shù)及抗病性檢測結果
大白菜被公認是種子春化類型,在長期的晚抽薹大白菜育種過程中,為解決繁種難的問題及加代繁殖,曾用黃點心2號、優(yōu)質1號、冬春號系列品種等進行多次萌動種子春化處理,結果無一成功。而用其綠體狀態(tài)的秧苗進行春化處理很容易成功。對冬春17號及其親本進行同樣的處理,也證明其為綠體春化類型。因此認為以黃點心2號為代表的極晚抽薹大白菜系列品種皆為綠體春化類型。
在大白菜晚抽薹的遺傳基礎方面,學者們普遍認為是強冬性多基因控制,且多認為早抽薹和晚抽薹材料雜交,其F1代為中間偏早,即早抽薹偏顯性。長期的晚抽薹育種實踐說明,晚抽薹性狀雖為多基因控制,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多基因,而是不同作用的多方面,如控制春化作用、花芽分化、花莖分化啟動早晚與快慢的,這3個方面是整個發(fā)育過程中的3個連接階段,它們共同作用直接決定抽薹早晚,顯然,抽薹早晚也是復合性狀,初步分析,至少由3個方面的主效基因控制。大白菜極晚抽薹品種可作反季節(jié)栽培以防止未熟抽薹,但不利于其繁種。經(jīng)多年研究,選育出冬春17號,解決了這一難題。
[1]劉宜生.中國大白菜[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342-359.
[2]萬文鵬,張傳玲,張渭.晚抽薹大白菜系列品種的選育[J].長江蔬菜,2000(1):36-38.
[3]趙大芹,彭劍濤,文林宏,等.抗寒耐抽薹大白菜新品種黔白8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4(1):54-56.
[4]Wan W P,Zhang W,Lai J.Study of heredity breeding and relevant selection methods of strong Winterness Chinese cabbage[J].Acta Horti,1995,402:233-242.
Breeding of Dongchun No.17 with Extremely Late Bolting Time,a New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
WAN Wenpeng1,ZHANG Chuanling2,HU Qiyi1,ZHANG Wanping1, DENG Daixin1,LI Wei1,ZU Guidong3
(1.College of Agricultur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2.Guiyang Agriculture Committee; 3.Weining Fruit and Vegetable Station in Guizhou)
Dongchun No.17,a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 with extremely late bolting time,is an F1hybrid breeding by excellent CMS 1-8-8 as a female parent and inbred line 1-7-3 as a male parent.The plant is half up-right and compact type.The king-pile of ball is encircled tightly with plant high 54 cm,canopy 45.5 cm and 2.3 kg around per ball.It is better in quality and strong in stress resistance,especially in humidity tolerance,cold resistance and many diseases resistance.The growing period can be prolonged above 145 days under overwintering cultivation in Guizhou.It also has high and stable yield with net production around 5 000 kg/667 m2,and it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spring and winter.
Chinese cabbage;Dongchun No.17;Extremely late bolting
S634.1
A
1001-3547(2016)22-0046-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6.22.017
萬文鵬,通信作者,男,教授,長期從事蔬菜遺傳育種研究,電話:15885018108,0851-85937588
20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