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欣
摘要:蘇軾《齊州長清縣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并序》刻石的發(fā)現(xiàn)及內(nèi)容。蘇軾簡介。《塔銘》刻石是否是蘇軾所撰?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個版本?其重要性。
關(guān)鍵詞:蘇軾;刻石;塔銘
長清縣真相院釋迦舍利塔位于山東省濟南市(舊稱齊州)長清區(qū)老城西北隅真相院舊址上(今糧油加工廠院內(nèi))。真相院創(chuàng)建的具體年代不祥,釋迦舍利塔,又名全陽塔,據(jù)《長清縣志》記載為“宋元豐五年僧人法泰所建”,十三層,全磚結(jié)構(gòu)。1963年尚存殘塔,后屢遭破壞,今已不存。1965年糧油加工廠修建道路時用磚,遂將塔基拆除,致使地宮暴漏,地宮內(nèi)蘇軾于元{;占二年(1087年)撰寫的《齊州長清縣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并序》(以下簡稱《塔銘》刻石等一宗文物被發(fā)現(xiàn)。
蘇軾撰寫的地宮《塔銘》原本蓋在釋迦舍利石函之上,為石灰?guī)r質(zhì),長方形,長83厘米,寬62.5厘米,厚12.5厘米,石面磨光,志文為陰刻楷書,全篇共計479字,從左至右22行,每行少則6字,多則25字不等,每字都鋒棱如新,無一字殘損,而字體則短長肥瘦各有度,筆劃豐潤,蒼勁渾雄,如綿裹鐵,有著獨特的蘇字勢態(tài)韻味,堪稱蘇軾平生小楷書中的精心之作。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畫家、書法家。其書法作品在書學(xué)史上與黃庭堅、米芾、蔡襄等人并稱“北宋四大家”,而四人中尤以蘇軾的成就最大,他融王羲之、顏真卿、李邕等諸家之長,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書體風(fēng)格,自成一派。統(tǒng)觀《塔銘》,全篇用筆淳樸,唐人筆意及漢隸余韻二者兼存?!岸饲f雜流麗,剛健含婀娜。”①在此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難怪《學(xué)古序言》對他的書法有“肉豐而骨勁,態(tài)濃而意淡,藏巧與拙,特為秀偉”的評價,而黃庭堅則稱他為詩界的李白,并說“本朝善書,(蘇軾)自當(dāng)推為第一”。
元豐八年(1085年)蘇軾“內(nèi)復(fù)朝奉郎,知登州”②,次年(元{;占元年1086年)
“復(fù)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③,因此《塔銘》中會有“元豐八年,移守文登,召為尚書禮部郎”及“翰林學(xué)士朝奉郎知制誥”等字樣。而據(jù)《塔銘》所記,蘇軾于元豐八年“…過濟南長清真相院,僧法泰方為磚塔十有三成,峻峙蟠固,人天鬼神所共瞻仰,而未有以葬。軾默念日:予弟所寶釋迦舍利意將止于此耶?…”由此可見,蘇軾曾于元豐八年來過長清真相院并將其弟所得的釋迦舍利捐獻給院中,也就是說舍利塔基石函中所葬之物乃是蘇軾捐贈之物。
據(jù)《長清縣志》卷十《寺觀》章記載:明嘉靖元年(1522年)十月,舊城縣訓(xùn)導(dǎo)張璣撰《重修真相寺大佛殿記》載:“…宋元豐五年僧人法泰所建,謂之全陽寶塔者,縣之一景也,因坡公(蘇軾)過此施金助緣,故又為之東坡寶塔…”《寺觀》另載: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八月,長清縣知事王華封撰《重修真相寺碑記》有“長邑有真相寺者,由來已久,名區(qū)勝壤冠于他郡,殿西首有釋迦舍利塔,高與石麟山④齊。按縣志宋元豐八年蘇文忠(蘇軾謚號)曾遨游與此,時因磚塔未成,取金助之。仍為撰文悉載銘刻,文采風(fēng)流,至今彰可考…”由此可見《塔銘》與《長清縣志》兩者記載是相同的,蘇軾來長清真相院及助金建舍利塔是確有此事的。
早期發(fā)現(xiàn)的蘇軾《塔銘》是一塊地上重刻本,它原嵌在舍利塔的第一層人口處,清末長清縣知事松年(“歷下四名士”之一)將其移至縣衙二堂西花廳。此刻石為正方形,長寬各6l厘米,厚12.5厘米,刻石在“元{;占二年八月甲辰”后,又增刻一行“宣和三年十月口日主持真教大師文??诹⑹薄T撌浻诿鞔苫哪辏?468年)的《蘇東坡全集·前集·釋教》以及之后的《寰宇訪碑錄》、《山佐金石志》、《八瓊室金石補正》、《石刻題跋索引》等書,均作“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蘇軾撰書,元二年八月,宣和三年立石?!钡南嗤涊d。此刻石由于經(jīng)歷了近千年的風(fēng)雨吹蝕及后世的捶拓,字跡多漫漶不清,字口有所損傷,有一些字已殘,增刻之字與整個塔銘筆意有所差異,不似蘇字,且刻工拙劣,與地宮原刻本對勘則明顯遜色不少。
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種版本的《塔銘》刻石?原刻因何能保留至今,卻又無歷史記載呢?愚以為原因有三:原刻一直存于地宮內(nèi),“毀蘇”時,未被發(fā)現(xiàn),所以幸免于難,而后世著錄之人也一直不知,所以無有記載:原刻在“毀蘇”時真相院院僧將其藏于地宮內(nèi),原因同上,故此能保留至今,亦無記載:三是宣和二年(1120年),“毀蘇”罪魁蔡京失寵,于是真相院主持文海于次年重刻了一方嵌于塔壁,供世以觀瞻,因此現(xiàn)在就有《塔銘》刻石共存于世。
蘇軾所書的原刻碑石,幾乎全毀于宋崇寧年間,崇寧二年(1103年)三月,蔡京仗宋徽宗所寵,迫害蘇軾等元{;占黨人,由朝廷下詔:“詔毀范祖禹《唐鑒》及三蘇(蘇洵、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文集”
(宋史紀(jì)事本末)第二冊,卷49)凡其詩文著作、文辭、墨跡、題銘、碑刻均被毀除。所以蘇軾現(xiàn)在傳世的碑刻,大多為后人重刻,絕少有原刻,迄今罕見原刻的蘇碑。因此,地宮本《塔銘》彌足珍貴,可謂古代書法之瑰寶。
注釋:①:蘇軾《和子由論書》
②:《東坡年譜》
③:《東坡年譜》
④:當(dāng)?shù)孛?,位于舊縣城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