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鑠琪
御敵有術(shù)的小白兔
撰文|鑠琪
海兔,又叫海蛞蝓。當(dāng)它靜止不動時,就像一只蹲在地上的小白兔,古羅馬人便將其稱為“海兔”。后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生動形象,于是沿用下來。但在日本人們卻又把它稱為“雨虎”。實際上,海兔并不是哺乳動物,而是屬于軟體動物,腹足類,是一種與海螺同族的貝類。海兔雖然與海螺是同族,但是在它們的背上卻看不到堅硬的殼,這是因為它們的貝殼薄而透明,覆蓋在外套膜內(nèi),從外面根本無法看出來。缺少了最外面一層強有力的硬殼保護,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海兔分泌大量濃厚、潤滑、透明的黏液包住身體,使自身既能在露出水面時防止水分蒸發(fā),又能在遇到大風(fēng)浪時減輕風(fēng)浪沖擊。
海兔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黑指紋海兔、藍斑背肛海兔、斑擬海兔等。有一種生活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qū)和加拿大鹽堿灘的海兔,通體碧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是人類發(fā)現(xiàn)的第一種可以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除了擁有生成葉綠素所必需的基因外,它們還“竊取”了可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葉綠體。同植物一樣,這種海兔的葉綠體借助葉綠素將陽光轉(zhuǎn)化為能量,因此無需再通過進食獲取能量。不過在吃掉足夠的藻類以獲取必要的葉綠體之前,它們也是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
海兔成體長約10厘米,重不過30克。它們頭上長著兩對分工明確的觸角,前面的一對稍短,專管觸覺;后面的一對稍長,專管嗅覺。海兔在海底爬行時,后面的一對觸角分開成“八”字形向前斜伸,用來感知周圍的氣味。當(dāng)它們休息時,這對觸角便會并攏,呈現(xiàn)筆直向上的姿態(tài),像一對豎起的兔耳朵。
海兔和蝸牛一樣,有一條長長的并且上面布滿細銳牙齒的舌頭,它們的胃里也有“牙齒”,可以幫助進一步磨碎食物。海兔的足很寬,足葉兩側(cè)發(fā)達,足的后側(cè)向背部延伸。平時海兔用足在海灘或水下爬行,并能借助足的運動進行短距離的游泳。當(dāng)它們靜止不動時,兩側(cè)足就向上翻起并將身體包住。
海兔分布于世界暖海區(qū)域,它們喜歡生活在海水清澈、水流通暢、海藻叢生的海灣中,主要以各種海藻為食,有時也吃些小型的甲殼類生物。海兔大多顏色瑰麗,被稱為“海洋寶石”。它們是海洋中的變色大師,體色會根據(jù)所食海藻的顏色而改變。比如吃紅藻的海兔,體色是玫瑰色;吃海帶的海兔,體色是褐色;吃墨角藻的海兔,體色呈棕綠色。這種改變體色的機制,有利于它們的自我保護。有的海兔體表還長有絨毛狀或樹枝狀的突起,使之更類似于棲息環(huán)境中的海藻,從而利用偽裝躲避天敵。
海兔還有另一套御敵招數(shù),即依靠它體內(nèi)的兩種腺體。一種是“紫色腺”,儲存在外套膜邊緣的下方,如果碰到敵害,紫色腺就會迅速放出紫色的液體,將周圍的海水染成紫紅色,幫助海兔乘機逃跑。另一種是 “蛋白腺”,在碰到天敵時會噴出毒液,使對方麻痹從而喪失戰(zhàn)斗力。
海兔是雌雄同體的動物,在春秋兩季進行繁殖,方式為異體受精。海兔的交尾方式奇特,它們常常三五個至十幾個連成一串進行交尾。最前面的一個海兔充當(dāng)雌體,最后面的一個海兔充當(dāng)雄體,其余中間的既充當(dāng)雌體接受后一個海兔的精子,又充當(dāng)雄體為前面的海兔提供精子。
海兔的卵被包裹在條狀的膠質(zhì)帶中以卵群形式產(chǎn)出,其卵群細長,呈半透明狀,一般會附著在其他物體上,看起來像粉絲一樣。因此,廣東沿海的人們給它取名為“海粉絲”,并作為一種食品。海粉絲不僅能食用,還具有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其“能治赤痢、風(fēng)痰。”
另外在科研方面,海兔也頗有貢獻。日本名古屋大學(xué)山田靜之教授等人,從海兔體內(nèi)提取出一種名為“阿普里羅靈”的化合物,他們通過動物實驗,認為該種化合物可作為抗癌劑。日本東京大學(xué)的水野傳一教授等人,利用海兔腺體制成一種高效抗癌劑,其殺癌能力可與作為制癌藥劑的腫瘤壞死因子(TNF)效力相匹敵,而且這種抗癌劑只對癌細胞具有殺滅作用,對正常細胞并無毒性。這一價值的發(fā)現(xiàn),更讓海兔聲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