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 要】 處于21世紀,社會不僅需要身體健康、智力水平高的人才,而且還需要心理素質好,社會適應能力強的人。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思品教學的重要任務。我相信,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在思品教學中的不斷滲透、不斷完善與發(fā)展,它將像一股強勁的春風吹向傳統(tǒng)教育的冰河,將使心理健康教育進入每一個學校,進入每一間教室,進入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最終定會走出一條現(xiàn)代教育觀念下的思品新路。
【關 鍵 詞】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初中
心理素質已經成為衡量當代人的重要指標。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是開發(fā)學生潛能,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必要途徑。我們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標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亮點——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學習的信心,把優(yōu)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養(yǎng)成沉穩(wěn)冷靜、務實高效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肩負著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道德素質培養(yǎng)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雙重任務的綜合性的必修課。因此,思品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一)教師用微笑去教學
教師用微笑來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學生們情緒就穩(wěn)定,心情就舒暢,對知識就會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便能更主動、更高效地學習,從而使身心都得到健康發(fā)展。如果上課時教師情緒低落或一臉嚴肅甚至嚴厲,就會讓學生們產生膽怯、惶恐、不安緊張的情緒。這樣的課堂氛圍,師生都會疲憊不堪,教學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為了更好地營造思品課堂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實效,在工作實踐中可以不斷提醒自己要試著忘記教師自己的不快,做個樂觀的人;試著忘記學生的過去,做個寬容、講民主的人;試著忘記自己的權威,做個與學生平等相處的人;試著忘記學生的種種意外,做個公正無私的人。并能學會理解學生,學會聽學生說,學會替學生想,學會欣賞學生。實施開放性多渠道教育導向,強化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二)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下工夫,同時要自覺進行知識更新。在未來,你擁有的唯一持久的競爭優(yōu)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嘗試新的教學手段(如錄音、錄像、多媒體等),使上課空間更大;經常變換教學方法,如用一種模式到不同班級上課,會失去激情,失去機智;而缺乏激情,缺乏機智,對老師而言,是一種教學資源的浪費;對學生而言,更是一種負面的影響,激發(fā)不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在教學中,教師應遵守“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的原則,靈活地選擇乃至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使師生都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之中,有利于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緊扣思品內容,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是從認知開始的,只有對一件事情有了正確的認知,他的心理意識和行為表現(xiàn)才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健康水平。正如泰勒所言:人們只有怎樣想,才會怎樣行動。而初中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未形成,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思品課教學中,我們要十分注重學生的認知水平。
初中思品課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豐富多彩,七年級涉及了如何設計成長計劃,如何關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風采和調節(jié)情緒,如何對待成長過程中的順逆境和挫折,八九年級則擴展或延伸到青春期的心理調適、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yè)等更高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思品教育者則要充分發(fā)揮思品教材的優(yōu)勢,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具體化,使學生的內心有所領悟,認識有所完善,干涸的心田得到春風化雨般的滋潤。
三、開展活動訓練,加強心理健康引導
初中生由于年齡特點,喜歡在活動中學習,而不喜歡被動地接受課本知識。而且,通過活動,學生的情緒情感過程有了體現(xiàn),并且有了行為訓練過程,通過營建氣氛,給學生某種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去示范去感染,可以使問題完成起來更加簡單,而且在有目的有意義的實踐中,更利于學生穩(wěn)固的個性傾向和心理特征的形成。如我們可以開展朗誦、辯論、答記者問、即席采訪等活動,在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凸現(xiàn)學生的自我意識,鍛煉他們的能力,誘發(fā)他們的心理潛能,展示他們的自我價值,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獲得自信。通過活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增強,獨立自主、自我實現(xiàn)的意識也有了提高,而且使學生自己較為突出的智能表現(xiàn)出來了,尋找到了成就感。
四、增進師生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有的學生,就是因為與某老師感情融洽,而喜歡學習這門功課,以至該門功課成績特別突出。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能“受其教”。教學上的這種原則對于教師如何走近學生,讓學生愿意敞開心扉是很好的啟示。所以教師要多接觸、了解學生,盡量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教師愛得越深,學生就會學得越好,當老師將摯愛的感情“投射”進學生的心靈,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時,學生才會信任老師,才會向老師敞開心扉,說出真情實感。
處于21世紀,社會不僅需要身體健康、智力水平高的人才,而且還需要心理素質好,社會適應能力強的人。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思品教學的重要任務。我相信,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在思品教學中的不斷滲透、不斷完善與發(fā)展,它將像一股強勁的春風吹向傳統(tǒng)教育的冰河,將使心理健康教育進入每一個學校,進入每一間教室,進入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最終定會走出一條現(xiàn)代教育觀念下的思品新路。
【參考文獻】
[1] 燕宏,呂俊. 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2015.
[2] 胡秋霞. 試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4).
[3] 李軍. 思想品德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體驗式教學實踐[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