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平 袁焰 呂克寧 王丹丹 冷嵩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測量等方法研究體育鍛煉頻率和時間與黑龍江省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揭示體育鍛煉時間、頻率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研究表明,黑龍江省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作用,每周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除強迫指標外,每周參加三次及以上對心理健康各指標作用較好。每次參加30~60min比30min以下和60min以上體育鍛煉對促進心理健康作用大。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體育鍛煉時間;體育鍛煉頻率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6)03—0090—07
中學生的健康問題已成為人們?nèi)找骊P注的焦點,就健康的三個基本維度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來說,體育鍛煉是促進與改善健康三個維度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對體育鍛煉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對體育鍛煉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較少。相關研究總結(jié)了身體鍛煉改善心理健康的心理學機制有分散注意力假說,其基本前提是身體鍛煉使人們分散對自己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力,使人們從不愉快的刺激和痛苦的身體抱怨中解放出來;自我效能理論認為具有身體鍛煉習慣的人會體驗到一種成功感,并提高自我效能,有助于打破與抑郁、焦慮和其他消極心境狀態(tài)相關聯(lián)的惡性循環(huán),改善心境,增加對影響心理健康事件的處理能力;任務掌握假說認為當機體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后,就會產(chǎn)生我能行的自信心、積極的情感和再次嘗試的欲望,使機體獲得獨立感和成功感,并遷移到生活中來,改善心理健康;社會交互作用假說認為在體育運動中形成的良性人際關系隨運動時間、次數(shù)的增加而不斷得到強化,被強化了的這種關系在以后的生活中成為經(jīng)驗,此種經(jīng)驗在后續(xù)生活交往中對原有的心理過程有很好的調(diào)校作用。四種假說是體育鍛煉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基礎。本文對黑龍江省中學生體育鍛煉頻率和時間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以揭示體育鍛煉的時間、頻率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為通過體育手段改善黑龍江省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供支持。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綏化市和富錦市的初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本文研究需要,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萬方論文數(shù)據(jù)庫、黑龍江省圖書館查閱中學生體育鍛煉、心理健康以及兩者之間的相關研究,中學生的強迫傾向的相關文獻資料50篇以上并進行收集,基本掌握多因素之間的相關情況,在廣泛閱讀和整理各類文獻的基礎上,對相關資料進行重點閱讀和分析,并作分類整理與綜合。
1.2.2測量法 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測量采用王極盛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該量表是測量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權(quán)威工具。中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時期,身心發(fā)展和變化迅速,因此該階段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育,而且對于學生的人格和智力水平的發(fā)展也有著重要的制約作用,與此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對于其學業(yè)成績也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該量表共有60個項目,由10個分量表構(gòu)成,這10個分量表測量學生心理的10個維度,這10個維度分別為:強迫癥狀、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情緒不穩(wěn)定、心理不平衡。該量表重測信度在0.716~0.905之間,同質(zhì)信度在0.601~0.8577之間,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間;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在0.7652~O.8726之間,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量表采用5級評分制,總均分和各因子分達到2~2.99為有輕度心理健康問題;3~3.99為中等心理健康問題;4~4.99為有較重心理健康問題;5為有非常嚴重心理健康問題。
1.2.3問卷調(diào)查法 采用集體施測的方法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綏化市、富錦市的初中二年級500名中學生進行測量,回收有效問卷484份,回收率96.8%。
1.2.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1.5軟件對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檢驗等。
2結(jié)果與分析
2.1黑龍江省中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分析
從黑龍江省中學生心理健康測量的結(jié)果(見表1)來看,在調(diào)查的484名中學生的總均分上顯示,其中存在輕度心理問題的有120人,中度19人,占測量人數(shù)的28.7%。從各分量表的得分情況來看,有輕度、中度和嚴重強迫癥狀的占測量人數(shù)的52.9%。
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黑龍江省中學生在強迫癥狀方面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該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進而探尋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偏執(zhí)的占測量人數(shù)27.9%;敵對的占測量人數(shù)26.4%;人際關系的占31.4%,人際關系敏感的比例也較高,說明黑龍江省中學生在處理與教師關系、同學關系、家長關系等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應進一步分析研究參與體育鍛煉中學生的人際關系情況,探尋使用體育運動手段改善中學生的人際關系的方法;抑郁的占測量人數(shù)27.9%;焦慮的占測量人數(shù)32.4%;學習壓力的占測量人數(shù)36.9%;適應不良的占測量人數(shù)27.9%;情緒不平衡的占測量人數(shù)38.8%;心理不平衡的占測量人數(shù)29.5%。從總均分和各分量表的得分來看,黑龍江省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2.2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心理健康總體水平的作用分析
通過對黑龍江省中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不同次數(shù)與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較的結(jié)果見表2。結(jié)果顯示,每周參加體育鍛煉0次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與每周參加1次、2次、3次和3次以上均存在0.5、0.1、0.01水平上存在差異,說明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就有積極的作用;每周參加1次與參加2次體育鍛煉者之間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異,說明中學生每周參加1次與2次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作用相仿,但是通過對中學生每周參加O次分別與參加1次和2次的多重比較結(jié)果顯示,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性不同,說明中學生每周參加2次體育鍛煉比參加1次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要好;中學生每周參加2次體育鍛煉與參加3次體育鍛煉者之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異,但與中學生每周參加0次、1次相比差異性不同,說明中學生每周參加3次比2次、1次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要好;中學生每周參加3次以上者與參加3次體育鍛煉者之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與中學生每周參加2次、1次和0次之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中學生每周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上述研究結(jié)果表明,每周參加體育鍛煉對黑龍江省中學生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每周參加體育鍛煉次數(shù)越多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越明顯,每周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效果最好。
2.3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心理健康各項指標作用的分析
通過對不同鍛煉頻率對心理健康指標作用的構(gòu)成結(jié)構(gòu)進行卡方檢驗,結(jié)果見表3。結(jié)果顯示各心理健康指標構(gòu)成比存在差異和顯著性差異,說明鍛煉頻率對各心理健康指標的作用來自于是否參加體育鍛煉及鍛煉次數(shù)的多少,而不是由抽樣誤差造成的。
2.3.1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強迫癥狀指標作用的分析表4可知,參加O次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強迫癥狀以上占比45%;參加1次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強迫癥狀以上占比62.7%;參加2次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強迫癥狀以上占比57.7%,其中嚴重者占比0.6%;參加3次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強迫癥狀以上占比63.6%;參加3次以上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強迫癥狀以上占比50%。說明體育鍛煉頻率對于強迫癥狀呈現(xiàn)消極作用,每周參加1次和3次的消極作用較其他頻率明顯。產(chǎn)生此種狀況的原因需做進一步的研究。
2.3.2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偏執(zhí)指標作用的分析 表5可知,參加O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偏執(zhí)以上占比25%;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以上占比29.4%,其中嚴重者占比1.9%;參加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以上占比32.5%,其中嚴重者占比1.2%;參加3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以上占比16.4%;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以上占比27.3%。說明每周參加3次及以上體育鍛煉對偏執(zhí)指標作用較好。
2.3.3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敵對指標作用的分析 表6可知,參加0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敵對以上占比25%;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以上占比29.4%,其中非常嚴重者占比2%;參加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以上占比32.5%,其中嚴重者占比0.6%,非常嚴重者占比0.6%;參加3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以上占比16.4%;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以上占比23.7%。說明每周參加3次及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敵對指標作用較好。
2.3.4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人際關系指標作用的分析 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人際關系指標的作用見表7,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參加0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人際關系以上占比25%;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以上占比33.3%,其中嚴重者占比1.9%;參加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以上占比34.3%,其中嚴重者占比0.6%;參加3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以上占比18.2%;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以上占比32.8%。上述統(tǒng)計結(jié)果說明,每周參加3次體育鍛煉對人際關系指標作用較好。
2.3.5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抑郁指標作用的分析 表8可知,參加0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抑郁以上占比25%;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以上占比29.4%,其中嚴重者占比1.9%;參加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以上占比32.5%,其中嚴重者占比0.6%;參加3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以上占比16.4%;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以上占比27.3%。說明每周參加3次及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抑郁指標作用較好。
2.3.6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焦慮指標作用的分析
表9可知,參加0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焦慮以上占比25%,其中嚴重者占比10%;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以上占比35.2%,其中嚴重者占比1.9%;參加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以上占比35%,其中嚴重者占比1.2%;參加3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以上占比23.6%;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以上占比32.8%。說明每周參加3次及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焦慮指標作用較好。
2.3.7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學習壓力指標作用的分析 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學習壓力指標的作用見表10。結(jié)果表明:參加0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學習壓力以上占比25%,其中嚴重者占比10%;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以上占比37.2%,其中嚴重者占比1.9%;參加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以上占比45.6%,其中嚴重者占比1.9%,非常嚴重者占比0.6%;參加3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以上占比29.1%,其中嚴重者占比1.8%;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以上占比33.3%,其中嚴重者占0.5%。上述統(tǒng)計結(jié)果說明,每周參加3次及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學習壓力指標作用較好。
2.3.8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適應不良指標作用的分析 表11可知,參加0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適應不良以上占比25%;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以上占比39.4%;參加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以上占比32.5%;參加3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以上占比26.4%;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以上占比37.3%。
說明每周參加3次及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適應不良指標作用較好。
2.3.9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情緒不平衡指標作用的分析 表12可知,參加0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以上占比25%;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以上占比39.1%,其中嚴重者占比1.9%;參加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以上占比46.8%,其中嚴重者占比1.2%;參加3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以上占比29.1%;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以上占比36.3%,其中嚴重者占0.5%。說明每周參加3次及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情緒不平衡指標作用較好。
2.3.10參加體育鍛煉頻率對學習壓力指標作用的分析 表13可知,參加0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20人,輕度學習壓力以上占比25%;參加1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1人,輕度以上占比29.4%;參加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60人,輕度以上占比32.5%,其中嚴重者占比0.6%;參加3次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55人,輕度以上占比16.4%;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有198人,輕度以上占比31.3%。
說明每周參加3次體育鍛煉對學習壓力指標作用較好。
2.4黑龍江省中學生每次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表14結(jié)果表明,每次參加30min以下與參加30~60min之間體育鍛煉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0.01水平上存在差異,與參加60min以上體育鍛煉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0.5水平上存在差異;每次參加30~60min與參加60min以上體育鍛煉者心理健康水平無顯著性差異。說明每次參加60min以上者比參加30min以下對促進心理健康效果好,每次參加30~60min體育鍛煉對促進心理健康效果最好。
上述研究結(jié)果表明,每次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選擇在30~60min,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最好。因此,對于中學生來說每次參加30~60min的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水平最為有益,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國家實施每天參加體育活動1h是科學合理的,說明中學生在學業(yè)階段選擇過長的運動時間是不必要的,但是不宜選擇低于30min的體育鍛煉。
3結(jié)論與建議
3.1結(jié)論
(1)從總均分和各分量表的得分來看,黑龍江省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2)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整體水平有積極的作用,每周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整體水平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體育鍛煉頻率對于強迫癥狀呈現(xiàn)消極作用,每周參加1次和3次的消極作用較其他頻率明顯。
(3)每周參加3次及3次以上體育鍛煉對偏執(zhí)、敵對、抑郁、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平衡7項指標作用較好。每周參加3次體育鍛煉對人際關系指標作用較好;每次參加60min以上者比參加30min以下對促進心理健康效果好,每次參加30~60min體育鍛煉對促進心理健康效果最好。
3.2建議
(1)黑龍江省各中學要貫徹執(zhí)行每周3次體育課的規(guī)定,同時積極開展每天課外體育活動1h活動。
(2)對于有強迫癥狀的學生不宜參加體育鍛煉,待其癥狀緩解后參加體育鍛煉。對于有偏執(zhí)、敵對、抑郁、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平衡者,每周應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上述癥狀可得到緩解。對于人際關系不良的學生,應鼓勵其每周參加3次體育鍛煉為宜,且應進行集體性項目的體育鍛煉。
(3)加強對學校領導、班主任以及家長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重視體育鍛煉與健康的關系,給中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時間、空間。
(4)政府和學校應高度重視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心理干預、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形式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