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鄉(xiāng)村教師,出現(xiàn)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中國廣大農(nóng)村經(jīng)濟落后、生活貧困,普遍缺少有文化的農(nóng)村教師,隨著人口急劇增長,農(nóng)村學齡兒童大量增加。為解決農(nóng)村教育問題,各級政府采取補救措施,大量招收鄉(xiāng)村教師。然而,其中只有部分人是師范類畢業(yè)的青年,其余大量的都是社會青年,他們文化程度不齊,有高中畢業(yè),有初中畢業(yè),大部分甚至只完成了小學學業(yè)。在經(jīng)過簡單的招考手續(xù)后,他們隨即補充到各個崗位。
所以,想起鄉(xiāng)村教師,就想到了堅守,在鄉(xiāng)間泥濘的道路上,那里的老師要走很遠的路來到簡陋的小學,操著濃厚的地方口音,一個人既是校長,又是語文、數(shù)學、音樂等好幾門課的老師;更有張藝謀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眼前浮現(xiàn)。
近年來,全國各地啟動農(nóng)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為鄉(xiāng)村學校選派大學生當教師,這樣的“新老師”在全國越來越多,這些人中,有不少是“90后”大學生,他們選擇投身農(nóng)村教育事業(yè),給鄉(xiāng)村的孩子帶去了不一樣的“世界”,教他們爵士舞,教他們拍視頻,教他們玩樂隊……“90后”們在用實際行動告訴那里的孩子們,生活很精彩,要敢于想象、敢于創(chuàng)造,要做一個自信、快樂的人。
孩子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快樂
今年24歲的梁海換和23歲的吳忠艷是廣西柳州市融水縣城人,2005年,她們大學畢業(yè)后主動申請回到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年鄉(xiāng)高馬村擔任特崗老師。這座小學距離縣城有150多公里,是全縣最邊遠的村小之一,學校學生中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她們利用學?,F(xiàn)有場地,創(chuàng)辦了“留守兒童之家”,開設了手工、武術、舞蹈、象棋、唱歌等各種興趣班,以及小小針線角、小小醫(yī)療站等服務項目,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在她們的影響下,學校其他老師也逐漸加入到“留守兒童之家”,為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工作。梁海換和吳忠艷這對“姐妹花”的付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她們獲得2016年第二季度廣西柳州市“最美柳州人”的稱號。
于瑞 鼓勵孩子勇于創(chuàng)新
2013年,于瑞從天水師范學院畢業(yè),順利通過了特崗教師招考,分配到了永靖縣邊遠地區(qū),成了小嶺鄉(xiāng)旭坪小學的一名特崗教師。在同學們看來,這也“忒苦了點”,可是于瑞卻感覺很幸福。
“我是農(nóng)村出來的孩子,做一名教師,是我從小的夢想。讀大學的時候,我就了解到臨夏貧困山區(qū)條件艱苦,教師急缺,雖然離家遠,但我覺得男兒應該志在四方,在哪里都可以實現(xiàn)我的人生價值,尤其是需要我的地方,我更應該義不容辭。所以,我選擇來到這里,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學習生活?!庇谌鹫f。
于瑞的到來,對于山區(qū)里的孩子來說,這個老師有些“與眾不同”。
帥氣的于老師喜歡畫畫和拍照,就地取材做手工更是他的愛好。在這里,他用鏡頭記錄孩子們的笑臉,用畫筆描繪學生們的童真。在學校的日子里,他是個熱愛生活的大男孩。課間十分鐘,他和學生跳繩、打乒乓球,一起玩耍。課堂上,他教學生用小米、蠶豆等做糧食粘貼畫,用樹枝、樹葉做創(chuàng)意貼畫;課余時間,他教孩子們折紙槍、疊青蛙,給飲料瓶涂色,做沙瓶畫;給學生們“增添玩具”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一系列實踐,感受美術教學活動的樂趣。在各班教室里,他把學生們富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一一展示,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創(chuàng)作的喜悅。這些活動不僅解決了學校美術課堂空缺的問題,同時也激勵孩子們善于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主動參與到開放的美術課堂教學中來。
五年級的學生馬永華說:“雖然我們生活在農(nóng)村,但于老師教我們用彩筆描繪出藍天、白云,用豆子、紐扣拼出美麗的畫面。于老師經(jīng)常啟發(fā)我們,一定要大膽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美,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
于瑞的宿舍里貼滿了他的自創(chuàng)作品,“山里條件艱苦,老師比較缺,我們都是多面手。我在天水師范學院讀的就是美術專業(yè),擅長油畫和彩鉛,我最喜歡用畫筆描繪身邊的人物和風景。來到旭坪小學,我既是全校學生的美術老師,也是五年級的班主任,為五年級學生上語文、品德和科學課,教六年級的數(shù)學。這里的孩子多為山區(qū)留守兒童,既要學習,回家又要干家務。從孩子們的眼眸里,我常常能看到他們對學習的渴望和對異地父母的思念。這令我想起了兒時的我,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在家?guī)夷顣?。這更讓我立下決心,要多畫以山區(qū)留守兒童為題材的作品,讓外界多了解和關注這個群體,讓大家多給予留守兒童關心與疼愛?!庇谌鹫f。
陳秋菊 讓孩子們認識外面的世界
2016年,被稱為“90后”最美鄉(xiāng)村女教師的陳秋菊出現(xiàn)在了湖南衛(wèi)視《天天向上》節(jié)目里,欄目組還特意把她的學生們請到了現(xiàn)場。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中天鎮(zhèn)樂陽小學,創(chuàng)建于1978年,坐落在樂至縣與資陽市的交界處一條鄉(xiāng)村公路邊,距離樂至縣城約30公里。2006年之前,這個學校還有初中,因為生源問題,現(xiàn)在是所鄉(xiāng)村小學?!?0后”語文教師陳秋菊,在這里一呆就是八年。
陳秋菊把孩子們從一年級一直帶到六年級。樂陽小學有268名小學生和學前班學生,周邊9個村的孩子在這里上小學。陳秋菊所帶的五年級37個學生,近三分之二都是留守兒童,多數(shù)又是獨生子女,由單親或隔代監(jiān)護。
陳秋菊說:“五年下來,37個孩子的情況她都十分了解。由于情感溺愛和知識缺乏等原因,孩子不太聽家長的。但老師說什么他們就聽什么,這讓我感覺自己的責任很重?,F(xiàn)在一些農(nóng)村的孩子,有些其實不缺錢、不缺吃穿,缺的是愛。”
在課堂上,陳秋菊會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給學生們播放網(wǎng)絡上查到的紀錄片?!坝行┑览恚菬o法用言語解釋給孩子們聽的。我想讓他們更直觀地認識外面的世界,接觸新鮮的事物,拉近他們和城里孩子的距離?!标惽锞照f,“班上的孩子沒有成績特別突出的,也沒有成績特別差的。我更注重愛的教育,希望自己帶的這些學生,成為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學會愛的學生。”
生活中的陳秋菊,不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她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高顏值的她,愛好文學,喜歡攝影,喜歡旅游,喜歡上淘寶購物。周末和幾個好友在水邊釣魚、釣蝦、燒烤,是她最喜歡的放松方式。
陳秋菊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自費走過小半個中國。她說,“自己還是喜歡在一個地方當一名教師,把自己看到的、體會到的,教給自己的學生們。”她放棄過兩次回到縣城工作的機會。她說堅持這些年下來,越來越舍不得學校,舍不得自己一年年帶著長大的學生。而看著學校的各方面一年年在改變,她覺得有希望。
“90后”鄉(xiāng)村教師的樂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師就是上課、批改作業(yè),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的三名“90后”年輕教師卻打破了這個觀念。2016年6月30日晚,通道縣民族影劇院內(nèi)燈火輝煌,通道縣第一個由教師組隊的“楠熵樂隊演唱會”隆重登場,吸引了近1200多名觀眾觀看,一夜之間竟爆紅通道城。
舞臺上,五個年輕人伴著強有力的音符盡情高歌,臺下千余名觀眾熱情地吶喊歡呼,臺上的五個年輕人并不是什么明星大腕,但那一刻,他們成了通道縣內(nèi)響當當?shù)摹懊餍侨宋铩薄,F(xiàn)場,他們?yōu)橛^眾演唱了《光輝歲月》《再見理想》《海闊天空》等10首歌曲。
樂隊五名成員中,有三人分別是來自牙屯堡團頭小學、牙屯堡中學、播陽中心小學的教師,另兩名成員是話劇和舞蹈演員。2012年5月,源于對音樂的癡迷,這五個“90后”小伙子走到了一起。他們風格多樣,為夢想而唱,組建了通道縣至今為止的第一支流行樂隊,也是通道縣第一個由教師組隊的樂隊。樂隊宗旨是熱愛音樂,每個人必須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去勇敢追夢。
演出現(xiàn)場氣氛特別好,更激發(fā)了五個年輕人登上舞臺演唱的信心。他們表示,今后還將多舉辦這樣的演唱會,并希望能免費深入到不同學校中去,用音樂去感染孩子們,讓孩子們從小就喜歡音樂、愛上音樂。
卓晴 亦師亦友“孩子王”
26歲的卓晴2014年從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后,同年通過了淄川區(qū)教師招考,來到淄川區(qū)西河鎮(zhèn)中心小學任教。
卓晴不僅在課堂中教給學生們書本內(nèi)容,而且還在課間寓教于樂。課外,為了增加孩子們的知識,她會收集不同的成熟的植物種子,給孩子們講種子背后的趣事和植物相關的知識;在生活中,她也無微不至、體貼入微地照顧每一個學生,比如給在校吃飯的學生舀飯菜,卓晴如同自家姐姐一樣,都知道學生們每個人愛吃的菜。
經(jīng)過兩年時間,卓晴已經(jīng)從一個毫無經(jīng)驗的新手當上了班主任,還負責兩個班的語文教學。
卓晴的男友家是臨沂的,他們在大學里相識相戀。現(xiàn)在卓晴在大山里教書,男友則在上海、江蘇等地四處跑。卓晴說,男友主要是想多掙點錢,將來能夠在淄川買套房子,兩人都留在淄川。在這里,有一群她熱愛的孩子,卓晴說,這是她最想要的。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這些年輕的“90后”們,甘愿在最美好的年紀,走進山間,扎根在農(nóng)村那片最廣闊的土地,用他們的心血和汗水,影響并改變著千千萬萬農(nóng)村孩子的命運。
責任編輯 王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