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燡
【摘要】清初“第一詞人”納蘭性德,其詞在文學(xué)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納蘭性德的愛情詞,極富藝術(shù)魅力。本文對納蘭愛情詞中戀情、相思和悼亡三方面內(nèi)容進行研究,分析了其委婉纏綿、哀感頑艷的獨特風(fēng)格。
【關(guān)鍵詞】納蘭性德 ?愛情詞 ?哀感頑艷
【中圖分類號】I2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39-02
被況周頤稱為“國初第一詞人”,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在其短短三十一歲的生命里,為后世留下了三百四十多首詞,其中三分之一是他的愛情詞。愛情詞,是納蘭詞的精華,飽含了他所有的真情和眼淚,是他在當(dāng)時禁錮個人情感,男女關(guān)系極不平等的男權(quán)社會里,情真意切、嘔心瀝血譜寫的佳作。詞人將自己的癡情全部投入到所寫詞里,使他的愛情詞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清新之感和強烈的感染力,令讀者不知不覺與詞人一起心神蕩漾、情斷柔腸。
一、清新婉約寫戀情
納蘭的愛情詞來源于他對生活真實的感受,是他獨有的心靈悲歌,大多凄婉纏綿,悱惻動人。他對女性心理的細(xì)致描寫,表現(xiàn)出了一種別樣的深沉之美,讓我們看到了納蘭對愛的向往和珍惜。這類詞清新自然,情致婉約。如《減字木蘭花》: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zhuǎn)過回闌叩玉釵。
這首詞是納蘭愛情詞中的上乘之作,寫得極有風(fēng)致。小令用以描寫人物的極少,這首詞卻成功地刻畫了一位嬌美可人的少女形象。少女的嬌羞可愛,就像一朵帶雨的芙蓉,與愛人相逢,雖有千言萬語,卻又怕別人看見,只能轉(zhuǎn)身離去,轉(zhuǎn)過回廊,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輕叩玉釵。寥寥幾筆,抓住了人物極其微妙的表情和動作的細(xì)節(jié),含蓄地表達(dá)出少女難以言傳的心理。這種若即若離、苦樂交織的情景,使全詞形神俱佳,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
作為皇帝的寵臣,納蘭沒有醉心于權(quán)力之爭,權(quán)力中心的污濁常會讓他產(chǎn)生逃離之感。每次侍駕回家,與妻子的相逢,成了納蘭最幸福的時刻,兩人情濃款款,快樂溫馨。這類愛情詞,納蘭直抒了自己的快樂。如《眼兒媚》:
重見星娥碧海查,忍笑卻盤鴉。尋常多少,月明風(fēng)細(xì),今夜偏佳。
休籠彩筆閑書字,街鼓已三撾。煙絲欲裊,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納蘭開篇就把妻子比作天上的織女,和自己聚少離多。相聚時,她忍住歡笑,盤起了烏黑的發(fā)髻。納蘭的詞大多含蓄,直白表達(dá)愛情的并不多,但“今夜偏佳”,字字體現(xiàn)出掩蓋不住的喜悅。下闋繼續(xù)抒發(fā)情感。面對嬌妻,不再拈筆寫字,縱然已是夜深,還是欣喜異常。在淡淡熏香煙霧裊繞下,妻子面如嬌艷欲滴的桃花,更加光彩照人。
二、纏綿悱惻寫相思
身為天子侍衛(wèi),納蘭不得不經(jīng)常入值宮中,扈從出游,常年在外的離愁別緒增添了他綿綿的相思之情。在納蘭的愛情詞里,他大膽率真地抒發(fā)了自己心靈深處的真實感受,表現(xiàn)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詞寫得纏綿悱惻。如《臨江仙》:
長記碧紗窗外語,秋風(fēng)吹送歸鴉。片帆從此寄尺涯。一燈新睡覺,思夢月初斜。
便是欲歸歸未得,不如燕子還家。春云春水帶輕霞。畫船人似月,細(xì)雨落楊花。
詞人選取了能代表相思離愁的意象來與自己的情感融合?!氨碳喆啊?、“歸鴉、”“片帆”、“燕子”、“細(xì)雨”、“楊花”,無不與他相思的憂郁情感相扣。如畫的春山,輕淡的云霞,碧綠的春水,讓納蘭對妻子的相思滾滾而來。開篇追憶了去年秋天妻子在“碧紗窗外”的叮嚀細(xì)語,蕭瑟的秋風(fēng)吹送著歸巢的只只寒鴉。征程中的點點“片帆”,讓納蘭生出不知什么時候才能歸家的飄零之感。肩負(fù)王命,伴隨君王,并沒有讓他興奮與自豪,相反,歸家的迫切,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讓他備受煎熬。后二句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轉(zhuǎn)入眼前實景,更顯出思?xì)w之感。下闋直抒胸臆,點明“欲歸”的主題。把自己和還家的燕子作比,相思的惆悵可見一斑。詞的結(jié)尾,詞人想象著在煙柳畫船、細(xì)雨楊花中與妻子相會,化虛為實,更為此詞增添了一絲纏綿的愁緒。
封建社會里,男子常占據(jù)著情感的統(tǒng)治地位,婦女作為男人的依附,是被壓迫的底層,她們的愛情生活里,充滿了離愁別緒。納蘭站在女性的角度上,寫女子的相思,更顯屈曲委婉。如《浣溪沙》:
淚浥紅箋第幾行,喚人嬌鳥怕開窗。那能閑過好時光。
屏障厭看金碧畫,羅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譜只尋常。
小令妙的是從妻子寫起,開門見山寫“淚浥紅箋”,相思情感直接可見。窗外“嬌鳥”啼叫,大好春光宜人,妻子卻怕大好時光會讓自己更增添思念丈夫愁緒,“喚人”關(guān)上窗。下闋首句中的“厭”字,使全詞相思達(dá)到了高潮,屏風(fēng)上的金碧畫已看厭,羅衣上的沉香味惹人煩,“眉譜”翻遍,也覺得無趣,一句句,只因為“厭”。為何“厭”,思念綿綿!詞人明明思念妻子,卻寫妻子對自己的相思,詞的新穎、獨特,實為少見。
三、哀感頑艷寫悼亡
納蘭的詞中,最具藝術(shù)魅力的,當(dāng)屬他的悼亡詞。他對妻子的思念,在妻子逝世八年的時間里也沒有減弱,每景每物,都會勾起他對妻子的思念。這種因愛情一去不復(fù)返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烈的哀傷,是納蘭在人世間最珍貴的人性,也是最純潔的真情。如《東風(fēng)齊無力》:
電擊流光,天生薄命,有淚如潮。勉為歡謔,到底總無聊。欲譜頻年離恨,言已盡、恨未曾消。憑誰把,一天愁緒,按出瓊簫。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幾番空照魂銷。舊歡新夢,雁齒小紅橋。最是燒燈時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涼煞,五枝青玉,風(fēng)雨飄飄。
開篇短短十二個字,“電擊流光,天生薄命,有淚如潮”,點明了傷情入骨的悲悼之旨。傷心之時,歡樂也變得無聊,想將心中的離恨譜成曲調(diào),卻發(fā)現(xiàn)詞雖填出,心中離恨未曾消失,只好借簫聲排解自己對妻子生死分離的哀情。下闋,納蘭追憶起與妻子同賞的“窗前月”,現(xiàn)在只能照在空空的鏡內(nèi);“小紅橋”上石階依舊,妻子卻已遠(yuǎn)在黃泉;昔日團圓歡樂的元宵佳節(jié),只剩下和妻子對飲著暖人的葡萄美酒的美好回憶,如何不讓納蘭痛徹心扉。結(jié)尾三句,用“凄涼煞”來收束全詞,今昔交錯,更添悲悼之意。
納蘭的悼亡詞,是他用血淚滴灑而成的。他把自己對妻子所有的愛投入悼亡詞中,讓詞變成了他悲極時宣泄情感的不自覺的真情流露。如《金縷曲》: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yīng)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zhuǎn)側(cè),忍聽湘弦重理。待結(jié)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fēng)里。清淚盡,紙灰起。
嚴(yán)迪昌曾在《清詞史》里說:“此詞純是一段癡情裹纏、血淚交溢的超越時空的內(nèi)心獨白語”。一開篇,詞人用一個“恨”字,點出全詞的主旨,寫出對愛妻之死表達(dá)的哀悼之情?!翱针A”、“寒雨”,“葬花天氣”,既交待時間、地點,又表達(dá)自己的生死之痛。雖是春季,詞人卻感受已是”寒更”,總想著盧氏的死是一個夢,夢醒,妻子就會出現(xiàn)在自己的面前,可是,三年過去,縱然是夢,也早該清醒。詞人猜想,盧氏的離世,難道是認(rèn)為“人間無味”,冷冷清清的“夜臺”,埋葬了妻子,想必也將妻子的“愁”深深埋葬。“釵鈿約,竟拋棄”,呼應(yīng)開頭,詞人埋怨妻子背棄了和自己的“釵鈿約”,將自己獨自痛苦地留在世上。詞的下闋,納蘭整夜都在輾轉(zhuǎn)反側(cè),他關(guān)心著亡妻死后的生活,想打破人間與冥世的界限,詢問愛妻近來的消息。這是何等的哀傷。最后,想和盧氏“待結(jié)個、他生知己”,卻怕最終不能相守。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實是納蘭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詞的結(jié)尾,“清淚盡,紙灰起”,讓人更覺凄清哀婉,傷情入骨。全詞虛實相間,哀情層層加深,從納蘭的肺腑流出,其一往情深更讓讀者動容。
納蘭筆下的愛情詞,清新委婉、纏綿悱惻、哀感頑艷,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性。他借詞這種體裁淋漓盡致地表達(dá)著自己的真情,一字字,一句句,都來自于靈魂深處,給我們勾勒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圖畫,讓讀者深處其中,不能忘懷。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張草紉.納蘭詞箋注附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張秉戍.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M].北京:中國書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