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
摘要:呂叔湘先生也同樣提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語感訓練這一最緊要的任務并沒有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要真正落實更是無從談起。本文從以下四方面談初中生語感培養(yǎng)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語感培養(yǎng)
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屬直覺思維,是一種心理現象。語感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 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葉圣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呂叔湘先生也同樣提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 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語感訓練這一最緊要的任務并沒有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要真正落實更是無從談起。本文從以下四方面談初中生語感培養(yǎng)的策略。
一、加強朗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葉圣陶先生說:“語感是一種文學修養(yǎng),使人們對規(guī)范語言的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養(yǎng)成的一種帶有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的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北娝苤?,學習英語常常要讀、要背,除了能增加詞匯量外,還有一個培養(yǎng)語感的問題。隨著考試對語言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少同學對文章中心的把握、問題重心的揣摩、詞句運用的作用,“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情況還屢見不鮮,個中原因,就是分析文章的能力還不高,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悟性”還不高。此時,我們有些同學就不能僅從分析文章的方法上找原因,更應當多多朗讀,這樣,會使你對語言文字有靈敏的感覺,并在此基礎上悟出文中所闡述的內涵,這樣在回答問題的語言上通順流暢,做到簡潔正確,明白無誤。
現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編排的,注意到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jié)奏、句式、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語文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揣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沒有想象,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學生朗讀時,還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當然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可以多樣,如齊讀、輪流讀、指名讀、引讀等等??傊?,語感培養(yǎng)有著豐富的內容和方法,而朗讀則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驅遣想象,意會言語
夏丐尊曾說:“在語感銳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 紅色,‘夜不但作晝的反對吧?!飯@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 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說不盡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學在此?!闭Z感是基于生活經驗,通過聯想和想象產生的。語感教學需要大量形象思維的參 與,形象思維能力是語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學中對聯想和想象應予以足夠重視。葉圣陶先生曾以讀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例,他分析說,“給‘孤煙加上個‘直字,見得沒有一絲的風,當然也沒有風聲,于是更來了個靜寂的印象。給‘落日加上個‘圓字,并不是說唯有‘落日才‘圓,而是說‘落日掛在地平線上的時候,才見得‘圓。圓圓的一輪‘落日,不聲不響地襯 托在‘長河的背后,這又是多么靜寂的世界?。 薄跋襁@樣 驅遣著想象來看,這一幅圖畫就顯現在眼前了。同時也就接觸了作者的意境?!甭撓牒拖胂笫钦Z感騰飛的翅膀,因此教 師必須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想象。像《望天門山》、《岳陽樓記》等詩文,教師也須指導學生馳騁想象感受文學意境。
三、重視擴大積累
語感的培養(yǎng)最主要的途徑是積累。只有通過學生廣泛的、大量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力、獨特的想像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從而增強文化底蘊、情感態(tài)度、思想審美等語文綜合能力,形成敏銳的語感。正如俄國作家魯克巴金所說“閱讀就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這種思想的建立光依賴教材里的篇目是無法達到的,同學們要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中外文學名著、文化名人散文、優(yōu)秀報刊等。課外閱讀一方面加深了記憶,另一方面幫助詞語的積累,將典范的言語作品存儲于學生的記憶中,成為學生自身運用語言時可供提取的材料。擴大閱讀范圍,讀不同種類的書,吸收不同的內容,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發(fā)展語感。閱覽是手、眼、腦等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感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一目十行的速讀,得魚忘筌,得意忘言,主體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單個文字符號,而是由字、詞、句、段所構成的篇章整體及其意義整體。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實際上就是指簡化了的閱覽過程,“有會意”則是對篇章整體及其意義整體的準確把握。所以,主體在進行速讀時,有時不必逐個破譯每個文字符合代碼,而利用與直覺思維密切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等手段簡化閱覽過程,從而迅速敏銳地把握作品實質。跳讀、翻讀、猜讀、倒讀等往往是預見、猜測、期待的外在表現,可以活躍主體的直覺思維。有了速讀作基礎,廣覽也就好辦了。廣泛瀏覽,轉益多師,能拓展閱讀范圍,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其感知對象,增加其詞匯、句式的儲備,厚積薄發(fā),促進其語言經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從而形成語言直覺。
四、重視寫作訓練,發(fā)展語感
多讀和多聽有助于語感的發(fā)生與形成,這種發(fā)生常常是潛意識的,而寫則有助于語感的表現與成熟,由潛意識進入意識,由內在潛能化為外在行動,使語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因此,要學好語文,培養(yǎng)語感,就要多寫。我覺得寫有兩方面:一是機構性寫,如抄寫、默寫、聽寫等。二是創(chuàng)造性寫,即寫作,寫作的好處就是對讀、聽、說的最好反饋。這種反饋就是其它學習形式,其它練習形式所取代不了的。語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語言思維能力,而寫作的訓練對于語言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極有好處。
總之,語感在語文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要想真正地學好語文,掌握語言并能靈活自如地運用,就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