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介紹
川明參別名山蘿卜、土人參、明黨、明參等,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 50~120厘米。根肉質圓柱形,表面粗糙、淡黃色,上部有細密紋,內部粉質白色。莖直立、中空、光滑無毛,基部紫紅色,上部灰綠色,枝疏散。葉互生,基生葉具長柄,基部有稍膨大的葉鞘。頂生或側生復傘形花序,花蕾時花瓣淡紫紅色,開花后為白色。果實為長卵圓形雙懸果,種子黑褐色,細小。常生于山坡草叢中或溝邊林緣路旁等,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等地。
二、市場前景
川明參可藥、食兩用,其主要以根莖入藥。據《本草綱目》記載,川明參可用于緩解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黏、氣血不足、煩熱口干等癥狀。其食用味道鮮美,具有營養(yǎng)豐富、質嫩、粉足、湯鮮等特點。經相關研究表明,川明參富含17種氨基酸、蛋白質、脂肪以及鉀、鈉、鎂、鋅等多種營養(yǎng)元素。因此,川明參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近年來,種植川明參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項目之一。
三、生長習性
川明參喜涼爽、濕潤的氣候,較能耐寒,但不耐高溫,7—9月高溫季節(jié)植株地上部分枯死,以宿根越夏。幼苗期喜稍蔭蔽,最怕強烈陽光照射。川明參的種子有一個后熟期,種子萌發(fā)需要經過一個相對低溫階段,干燥的種子發(fā)芽率隨儲藏年份的增加而降低。川明參喜歡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以腐殖質土及夾沙土最適宜種植。在砂性大的土壤中生長,其根的質量差,粉性小,不充實;在黏重、潮濕和含礫石多的土壤上栽培,根畸形并易分叉。
四、經濟效益分析
1.成本投入:(1)種子費用:一般1畝地需要5公斤左右的種子,種子的價格約為120元/公斤,種子的成本約為600元。(2)土地租金:每畝600元;(3)肥料費用:每畝地用1000~3000公斤腐熟農家肥、50公斤磷肥或25公斤復合肥,畝約800元;(4)人工費用:澆水、種植、采挖、日常除草與管護等費用按每畝800元計算。每畝總成本投入約2800元。
2.收入分析:川明參產量大,平均每畝地可產干明參300公斤以上,一般川明參的收購價為26元/公斤,畝產值達7800元,除去種子、化肥等的成本,每畝地純收入可達5000元,效益可觀。如果種植戶自己留種,效益將更高。
五、起挖及加工
1.收獲:川明參根入土較深,且質地較脆,容易斷裂,挖時要掌握好方法,盡可能避免挖斷根。川明參一般在4月上中旬收獲采挖,不宜過早或過遲。過早影響產量,過遲植株繼續(xù)抽薹開花,消耗營養(yǎng),品質和產量都會降低。收獲時,先割除地上部莖枝,再分行深挖50厘米左右,把根全部挖出,然后抖去泥土,剪去殘枝葉柄。將收獲的根分為大、中、小三級,以備處理。
2.加工方法:川明參的加工要經過刮皮、水煮、干燥等工序。先將川明參地上部分的葉割去用鋤頭挖起根莖,淘盡泥沙。淘洗時,可用脫皮機,將川明參放于機器的竹筐內連續(xù)轉動,沖洗脫皮,也可將竹筐放于水中將川明參倒在竹筐上搓洗。機器脫皮后再用竹片手工刮去剩余藥皮,這樣比單用手工刮皮更省工,然后放于開水鍋中煮5~10分鐘(煮的時間視川明參根條大小而定)。撈起后用竹簽串成串曬干即成。禁止用硫黃熏蒸。商品藥用川明參以身干直、條粗長、半透明、質堅實、黃白色、無霉變者為佳。
(四川省蒼溪縣陵江鎮(zhèn)農技推廣站 周萬國 郵編:2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