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供給自動創(chuàng)造它的需求的邏輯,教師教育供給側變革后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一定受中小學、幼兒園歡迎?!痹谌涨芭e行的“2016·中國教師發(fā)展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呼吁深化教師教育供給側改革。
數據顯示,2006年~2015年,我國平均每年師范畢業(yè)生為70.16萬人,而只有27.89%的師范畢業(yè)生能進入中小學教師崗位,每年錄用的中小學教師中,至少20%來自非師范類專業(yè)。某著名大學附中近3年的招聘數據顯示,師范生只占新教師的30%左右。
一方面是“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理念的多樣化與個性化的教育需求,中小學從師范院校招聘新教師越來越少。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朱旭東認為:“要將教師教育從需求側向供給側調整,提高教師培養(yǎng)的規(guī)格和層次。”
“化解當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要通過改革的辦法,形成豐富、多元、可選擇的供給側結構。”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持類似觀點。多數專家認為,討論教師教育的供給側改革,一個不能繞過的問題是生源。長期以來,師范院校的生源質量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朱旭東建議,師范院校要把“托底性”生源質量向“基線性”生源質量和“選拔性”生源質量調整,從“入口”提高教師的教育質量。(王瓊 《中國教育報》 2016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