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第一首是黃遵憲寫給梁啟超的詩,全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現(xiàn)狀的擔憂,以及為祖國獻身、變法圖強以求改變國家任人宰割命運的決心。詩歌第一句首先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以黃金的珍貴比喻寸寸領土的不可分割,從中看出作者對祖國領土的熱愛。但現(xiàn)在卻被一點點分割出去,因此詩人滿懷悲愴之情。第二句寫出了他面對祖國大好河山被瓜分時的雞婆和痛苦心情,禁不住追問面對這樣的窘境有誰能夠救國家于為難之中,有哪位勇士能夠扭轉(zhuǎn)國破家亡的厄運。后兩句可以看作是詩人的明志之句,分別引用典故,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同意鞠躬盡瘁、不遺余力的決心。
第二首詩風格雄健,慷慨激昂。詩中描寫了唐朝邊塞將士英武雄壯、敢打必勝的軍威和邊塞戰(zhàn)士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豪邁氣概,表現(xiàn)了詩人渴望抵御吐蕃、回紇的侵擾,為國建功立業(yè)的心愿和甘愿為國獻身的精神。這首詩后兩句可謂神來之筆,筆力雄渾地描寫了守邊戰(zhàn)士誓守邊疆,情愿犧牲報國、不求生還的英勇愛國的心愿和氣概。
第三首詩的前兩句,概括了詩人繞道北海、又回到長江口外海面上的經(jīng)過。詩人用“幾日”寫漂流時間之長,用“隨風”寫風大浪急的路途艱險,用“回從”寫為躲避元軍的迂回曲折。詩的后兩句,用形象的比喻,抒寫了詩人對祖國的一片忠心:“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磁針石不論在什么地方,不論遇到多達風浪,總是堅定不移地指向正南。詩人用磁針石比喻自己不回到南方、不復興宋朝江山?jīng)Q不罷休的忠心,非常準確、鮮明而深情地表達了對祖國永不改變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