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容
一、為什么要提出學生作文互批互評的研究策略
(一)《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第二、三學段的習作目標中分別提出如下要求:“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
(二)語文教師最頭疼的工作莫過于批改作文,要終日埋頭于堆積如山的作文中間,忙得焦頭爛額。辛辛苦苦批閱的作文發(fā)下去后,學生卻只注重分數(shù),對于評語不屑一顧,老師的心血就付之東流。這種狀況令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大為頭疼,卻又無可奈何。
(三)作文互批互評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有機會參與批改他人的作文,這對絕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是一件新鮮事,能讓他們興奮起來。過去,他們對老師是仰望,認為本子上的圈圈點點,勾勾畫畫神秘莫測,非老師不可完成。如今,他們要親自觸摸那神秘的東西,其興奮程度可想而知。
(四)作文互批互評能讓學生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長此以往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學生在互批互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別人文章中的錯處,并修改,這本身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久而久之,就會慢慢地學到別人的寫作方法,借鑒別人文章中的好詞佳句,從批改他人的作文中獲取知識和經(jīng)驗,從而提高習作水平,這是我們提倡學生作文互批互評的終極目的。
二、培養(yǎng)學生作文互批互評在哪個學段開始最合適
學生互批互評的研究最佳起始階段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學寫作文,對作文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三年級的習作基本上是老師全批全改,精心寫評語,評講作文。對作文的批改和評價不會是一片空白,鑒于此,在這個學段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互批互評非常合適。
三、怎樣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對作文互批互評產(chǎn)生興趣
一是借助大作家,著名詩人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葉圣陶先生給學生時代的大作家肖復(fù)興修改作文的故事等。老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班隊會上把這些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懂得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道理。寫完后反復(fù)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誘人光芒,而且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用進步吸引學生。學生初步嘗試自評和互評之后,大部分學生都會感覺到自己的習作有小小的進步,感受自改與互改作文帶來的喜悅,老師要立馬抓住這個契機,激發(fā)他們互改互評的興趣。
四、如何指導學生互批互評
(一)做好改前指導。在學生進行互批互評前,教師要做好改前指導。四年級的第一次作文之前,老師就要先上本冊第七單元第26課課后的知識鏈接“葉圣陶先生給中學時代的作家肖復(fù)興修改的習作《一張畫像》,學習用符號修改作文”。建議這個知識點用兩節(jié)課完成:第一課時,讓學生了解文章需要修改的內(nèi)容:錯別字,不恰當?shù)脑~,用錯的標點和不通順的句子。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和句子。……第二課時,學生明確這些符號的特定意義后,明確了要修改的內(nèi)容之后,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第一單元的主題寫一段話,寫完之后,先學著用修改符號自批,然后同桌的同學互批。老師現(xiàn)場作指導。最后收齊學生的作文,一一認真檢查,個別輔導,人人過關(guān)。這個改前的指導非常重要和必要。
(二)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四年級上學期學生作文互批互評的訓練重點,只批不評。每次作文都先安排自改,然后互改,由老師寫評語。老師的評語分兩部分:一是對學生作文作評價,二是對改作文的同學批改作文的水平做評價。老師把寫好評語的作文本發(fā)到學生手中后,要求作者和修改者必須共同閱讀,這樣做可以逐步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年級下學期,可以指導學生在修改好文章之后寫簡單的評語。同樣,學生在互評之前要對學生進行寫評語指導。學生初始寫評語可以用較固定的填空式的方法寫評語。在下半期的時候,就要指導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寫開放式的評語,讓評語中肯且不失新意,百花齊放,各有特色。
五六年級進一步規(guī)范修改作文的符號,讓學生不僅能改文章的錯別字、不恰當?shù)脑~、用錯的標點和不通順的句子,還能看文章是否運用適當?shù)男揶o方法和恰當?shù)膶懽魇址?,文章是否有真情實感。?jīng)過一階段的訓練,在用字、遣詞、造句、表達、情感等方面都已能夠進行較好的評改,再向?qū)W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對文章的選材進行評改,看文章的選材是否合適,是否注意詳略。這樣階梯式循序漸進的方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使學生切實掌握互評互改的方法。
五、作文互批互評的形式有哪些
討論式批閱。討論式批閱的原則是小組內(nèi)成員討論共同完成。這種集體評價最公正,最完善,因為分歧的意見可以通過討論獲得比較一致的見解。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對本次作文的要求更明確,對別人的優(yōu)缺點達成共識,從而完善自己的作文。
互補式批閱。這是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客觀存在的個性差異進行互補的一種批閱方式?!俺哂兴?,寸有所長”,互相批閱,就可以互相借鑒,從而提高能力。
抽簽式批閱。常給固定的一個人改,時間一長,也會出現(xiàn)厭煩的情緒,教師可采取另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抽簽式批閱,也就是指學生無法選擇,抽到誰的作文就改誰的。這種批閱方式對學生來說有一種新鮮感,可以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六、教師在互批互評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教師在學生互批互評中切忌當甩手掌柜,放任自流,把一切都交給學生自己做,徹底減負。教師應(yīng)當是其中的參與者和引導者及終極評價者和輔導者。一般來說,在學生互批互評中指導、引領(lǐng)。在學生完成了互評互改之后,教師需要復(fù)查評講。對于在互評互改過程中完成出色的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在全班公示表揚,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優(yōu)點,借鑒學習。對完成效果不理想的習作,教師在不公布的前提下把它當做一個修改案例,讓全班學生共同討論,找出需要進一步修改的地方和修改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切實的進步。
培養(yǎng)學生互評互改作文能力的工作還在探索之中,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改進。但組織學生互評互改確實是一種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進行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