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杰
王寒凝:邊關冷月是最美的風景
文/高杰
作為一名央視女記者,多年來,王寒凝用一種近乎“執(zhí)念”的堅持,把鏡頭對準祖國的邊防線。她自稱“老邊防”,驕傲地“睡遍”了全軍海拔最高點——最高邊防連河尾灘、最高船艇部隊班摩掌、最高季節(jié)性哨所查果拉、最高武警邊防執(zhí)勤點巴弄卓康、最高機務站紅山河、最高兵站甜水海、最高烈士陵園康西瓦。
她也是解放軍新聞獎一等獎的獲得者,常常用最不討巧、最不省力的“笨”方式,去捕捉基層官兵日常生活中的一顰一笑,去傾聽他們的歡樂與憂傷,去觸碰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
如此瘋狂地愛邊關,因為在她看來,邊關冷月是最美的風景,邊防官兵是最可愛的人。
湛藍的天,沒有一絲云。站在茫茫戈壁灘上,面對突然出現(xiàn)的3只野狗,王寒凝強裝鎮(zhèn)定。她隱約地記得有專家說過,“遇到野獸必須站著,千萬不能跑”。
這一次,專家的話似乎沒有奏效。無論表現(xiàn)得多么鎮(zhèn)定,野狗完全沒有要走開的意思,依舊兇神惡煞地一邊叫喚,一邊向她靠近。
見形勢不妙,王寒凝拔腿就跑。誰知,野狗一個加速度,騰空躍起,從后面狠狠地將她整個人撲倒在地。
“我感覺自己快要死了,而且死得特別丑?!币环N無法控制的恐懼籠罩過來,王寒凝下意識地轉(zhuǎn)過頭看去,三只野狗正在瘋狂地撕咬自己。盡管穿了沖鋒衣、羽絨、抓絨、秋衣四層衣服,但她分明感到,野狗的牙已深深扎進自己的肉里……
“我特別遺憾那一幕沒有被拍下來。遠景是藍天,近景是三只狗頭,而且因為焦沒對準,狗頭有些虛——這畫面該多有意思??!只可惜,聽到我的叫聲后,同行的人跑過來只是忙著趕野狗,沒顧得上拍?!?/p>
9月的一個下午,回憶起自己一年前在阿里地區(qū)的遇險,身為央視《軍事紀實》欄目記者、編導的王寒凝,講得聲情并茂、驚心動魄。然而,到了故事高潮處,她的“畫風”突轉(zhuǎn),原本的“驚悚片”變成了“喜劇”。
這或許就是王寒凝“不按套路出牌”的獨特個性——愛美愛拍照,卻不愛化妝與逛街,永遠是一身“戶外”裝扮;文藝小清新范十足,但對生活環(huán)境和居住條件從不挑剔,有時心大得讓身邊的男同事也驚訝:漂亮、柔弱的外表下,原來是個“女漢子”。
作為一名央視女記者,王寒凝多年來執(zhí)著地把鏡頭對準祖國的邊防線,常常自稱是“老邊防”。她“睡遍”了全軍海拔最高點,即使被高原強烈的紫外線曬得近乎“毀容”,也覺得無所謂,完全沒有女性對于“顏值”問題特有的小心翼翼。也難怪,對于自己被野狗追咬這種容易留下心理陰影的事情,她如此泰然處之,完全當作自己眾多“邊防趣事”中的一件。
“這就是‘寒凝Style’,永遠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觀察、記錄??础盾娛录o實》她拍的片子,哪怕是發(fā)生在邊防線上最苦情、最悲壯的故事,通過她的視角,往往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而不是絕望?!笔煜ね鹾囊晃幻襟w同行這樣說。
《軍事紀實》,CCTV-7周一至周五晚上黃金時段播出的紀錄片欄目,今年迎來了10周歲生日。央視網(wǎng)對于這檔獨具特色的欄目如此描述:講述新時期發(fā)生在中國大地上的軍人故事,探尋中國軍人熾熱的內(nèi)心情懷,挖掘軍事新聞背后鮮為人知的細節(jié)和人物命運,呈現(xiàn)中國軍隊和平時期波瀾壯闊的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詮釋中國軍人的忠誠和勇敢。
2006年開播以來,《軍事紀實》先后獲得了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金鷹獎、大學生電視節(jié)最佳紀錄片獎、四川國際電視節(jié)金熊貓獎、國家新聞出版獎、解放軍新聞獎等諸多大獎,幾乎已成為當前中國電視熒屏上軍事紀實類節(jié)目的標桿。
從初出茅廬的實習生到獨當一面的記者、編導,王寒凝與《軍事紀實》一同成長。
2008年3月,還在中國傳媒大學念研究生的王寒凝,在宿舍樓下意外看到《軍事紀實》招聘實習生的通知。父親是退伍軍人,也是個“超級軍事迷”,耳聞目染中,她從小就對軍隊與軍人抱有強烈興趣,于是爽快地投了簡歷,并且順利通過面試。
當年5月,四川汶川發(fā)生特大地震,王寒凝被節(jié)目組派到成都,參加抗震救災報道?!皼]日沒夜地在收集資料、編輯素材,之后通過衛(wèi)星傳回北京。睜眼閉眼,面前都是對編機,但一點都不覺得累,像打了雞血?!?/p>
如此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沒有把她嚇倒,反而讓她更真切地感受到軍人的豪邁與爽朗?!拔揖褪窍矚g部隊,喜歡和軍人在一起?!毖芯可厴I(yè)后,王寒凝選擇留在《軍事紀實》欄目組,成為一名軍事記者。
8年來,王寒凝對于軍隊的感情不斷升溫,每當出差前往連隊采訪,她就感覺自己像“回家”了。她奔走座座軍營,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發(fā)生在基層連隊的感人故事,采制的《走進天邊季節(jié)哨》《康西瓦并不遙遠》《跟著潛艇出海去》等節(jié)目成為同行公認的佳作,《別了,我守衛(wèi)的喀納斯》更是獲得了第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獎一等獎。
她微博上的粉絲數(shù)雖不多,但“死忠粉”不少。有一位新聞專業(yè)的女大學生特意在微博上給她留言:“第一眼見到就喜歡,然后可能會喜歡很久,也已經(jīng)是我的奮斗目標——她叫王寒凝。”
今年六一,王寒凝發(fā)了這樣一條微博:“三年、三次,一樣的衣服,不一樣的迷彩褲。219國道、阿里大北線的1314里程碑。我想向你表白,我的阿里。對你,我永遠有一顆童心?!?/p>
這已經(jīng)是王寒凝第三次去阿里,離上次她在戈壁灘上被野狗追咬還不到一年。
“收獲特別大!”王寒凝的興奮溢于言表,而且說起那些少數(shù)民族語言音譯過來的拗口地名,完全是脫口而出、如數(shù)家珍,“我好多年前就想去,被譽為‘距離首都最遠的連隊’的什布奇邊防連;我還和一名二級警士長——他是我在邊防線上見到的軍銜最高的戰(zhàn)士——開著一輛油罐車在邊防線上跑了三天三夜……”
北至內(nèi)蒙古東北邊防,南到酷暑雨林中的云南邊防,東抵遠離陸地的南海島礁,西達高海拔缺氧的西藏邊防……幾年下來,她幾乎走遍了全國邊防線最艱苦的地點。
“她的采訪很簡單、很直接,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下去,一點一滴地把自己融入到基層官兵的日常生活中去,與他們交朋友,真切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相比于那些偷懶?;墨C奇式、游覽式、蜻蜓點水式采訪,她的這種采訪方式特別考驗記者的體力。”王寒凝的一位同事說。
事實上,走在邊防線上,除了體力,也需要頑強的意志。因為野狗牙齒有毒,去年在戈壁灘上被咬后,王寒凝的后背立馬腫了起來。當衛(wèi)生員用消毒藥品使勁地擦拭傷口,她忍受著巨大疼痛的同時,她不是想著立馬取消采訪計劃回到北京,而是在腦海中迅速盤算著,如何盡量減少這次意外的狗咬事件對整個拍攝計劃的影響。
按照疫苗注射的周期,她必須在咬傷后的當天、3天、7天、14天、30天,分別注射狂犬疫苗??紤]到邊防連隊和哨所大多沒有相應的醫(yī)療條件,她決定帶著疫苗到連隊去注射。隨后,她腦洞大開,自制了一個“疫苗運輸箱”——一個保溫杯和兩根冰棍,把疫苗放在中間。
在阿里,度過了“狗咬危機”,王寒凝又開始面臨始料未及的強烈高原反應的考驗。不聽勸告,她執(zhí)意登上了位于5418米的河尾灘邊防連。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發(fā)現(xiàn)自己起不來,而這一躺就是3天。
到第4天,還沒有好轉(zhuǎn),王寒凝心急如焚:“必須起來繼續(xù)工作了,不能讓攝像師陪著我一直在這么危險的地方待著,也不忍心就這樣占著河尾灘的補給,給連隊添麻煩。”
咬著牙,王寒凝掙扎著爬起來,跟著戰(zhàn)士們走上了巡邏路。零下20多攝氏度的氣溫,她穿著兩層羽絨內(nèi)膽、一件沖鋒衣外加一件軍大衣,結果還是被凍得身體幾乎麻木了。
冰面上行走異常困難,為了增加摩擦阻力,她把自己37號的腳放進一雙40號防滑靴里,“穿了兩雙襪子,又多墊了一層鞋墊,還是覺得走起來不太方便。”就是這一身笨重的裝備,讓她在冰面上一次又一次摔倒,“摔在冰面上很疼,摔了不知道多少次,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
“一條延綿在天際的邊防線,一個個聳入云霄的駐兵點。普蘭邊防連海拔4000米,班摩掌水上中隊海拔4242米,達巴邊防連海拔4300米,河尾灘邊防連海拔5418米,陸航旅空中巡邏海拔6300米……”今年1月,王寒凝花費2個多月時間拍攝的6集專題片《極地兵歌》在央視播出,微博上網(wǎng)友們熱議不斷,紛紛為邊防軍人點贊。
坐過駱駝,騎過牦牛,睡過大通鋪,爬過“絕望坡”,經(jīng)歷過大雨傾盆、狂風冰雹……這些年的走邊防,王寒凝用最不討巧、最不省力的方式,去捕捉著基層官兵日常生活中的一顰一笑,去傾聽他們的歡樂與憂傷。
或許,“笨方法”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在許多同行看來,王寒凝采制的節(jié)目,之所以能夠能撞擊到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為她到過最高邊防連、最高船艇部隊、最高機務站、最高兵站,還在于她真正觸摸到了戰(zhàn)士的內(nèi)心。
邊防線上,有不一樣的美景,更有不一樣的危險潛伏。除了遭遇野狗追咬,在王寒凝的記憶中,那一年拍《走進天邊季節(jié)哨》,跟著可可托海邊防連的官兵,前往烏力杜爾貢哨所的那段路,是她走過的最驚險的邊防路。
烏力杜爾貢哨所,位于額爾齊斯河源頭,1962年建立,以邊防連第一任哨所長烏力和第一任指導員杜爾貢的名字而命名,擔負著中蒙某界標地段的邊境管控任務,屬于夏季執(zhí)勤哨所。由于進出哨所,必須通過長達30多公里地處懸崖峭壁上的山路,所以至今不通車、不通電、不通電話,被官兵們戲稱為“三不通”。每年進駐,官兵們都需要騎著馬,馱著各種物資,走上10多個小時。
那一天,王寒凝特意凌晨5點起床去備馬。臨出發(fā),連隊指導員指著一匹馬對她說:“它比較老實,你來騎吧!”
“???!……”王寒凝一下子蒙了。雖說自己曾經(jīng)騎過馬,但一連要騎上10多個小時,走這么長、這么險的路,她心里沒底。更關鍵的是,作為電視記者,這一路上她還需要拍攝、采訪。原本她想著,連隊可能會安排一個戰(zhàn)士騎著馬帶著自己,誰知指導員卻讓她獨自騎馬。
“連隊也是沒辦法??!我后來了解到,這么長距離,一匹馬是馱不了兩個人的?!蓖鹾f。
行路難!行路難!沿著額爾齊斯河逆流而上,一米寬的碎石路,一側(cè)是高山,另一側(cè)是約30米深的懸崖,除了要注意腳下防止馬蹩腳,還要警惕頭上突如其來的碎石。相比于戰(zhàn)士們只顧走路,王寒凝還需要一心多用——一手緊緊抓著馬韁,一手拿著DV拍攝,時不時還要向官兵們提問,以及進行背景解說。
更不巧,出發(fā)沒多久,山中突然下起雨來,路開始打滑,馬更不好控制。此時的王寒凝雖然被雨澆了個“透心涼”,但手心卻在冒汗。
一步一驚險,但驚險不斷的結果是讓人習以為常,漸漸地開始忽視驚險的存在。山中天氣瞬息萬變,當身上的衣服被雨淋透,隨即被大太陽曬干,接著又被淋透的時候,王寒凝感覺自己已經(jīng)“與馬融為一體”。
經(jīng)過一片比較開闊的地段,戰(zhàn)士們一邊策馬奔跑起來,一邊唱起了一首名叫《情滿阿山》的歌曲。此情此景,兩行熱淚不自覺地就從王寒凝的眼眶中溢出。“我其實是個不愛哭的人,但當時感覺特別豪邁,也覺得邊防戰(zhàn)士特別偉大。他們奉獻著青春,享受著吃苦,這種精神特別讓人感動?!蓖鹾f。
到達烏力杜爾貢哨所,已是晚上11點多。一路上,雖然經(jīng)歷了馬腳打滑、山石滾落,但總算是有驚無險、平安到達。王寒凝也深深地明白,在她看來的“步步驚心”,對于邊防官兵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我覺得,這些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不是一種磨難,而是一種享受。因為在我的眼中,邊關冷月是最美的風景,我早已把心留在了那里?!蓖鹾袊@道。
2012年,在巍巍喀喇昆侖山腳下,王寒凝認識了一位葉城烈士陵園的守墓人、參加過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老兵艾買爾·依提。
1960年,艾買爾報名參軍,和后來英勇犧牲的“戰(zhàn)斗英雄”司馬義·買買提是戰(zhàn)友。軍旅8年,艾買爾歷經(jīng)血與火的考驗,退伍后他當過村黨支部書記,擔任過中學校長。1970年,葉城縣公開招募看守烈士陵園的人選,艾買爾毫不猶豫地報了名。2005年,70歲的艾買爾退休,他的大兒子艾尼瓦爾接替父親的工作,成為新一代守墓人。
幾天采訪下來,艾買爾告訴王寒凝:“雖然語言不是很通,但是你給我的感覺就像我的女兒一樣?!睆拇耍鹾秃鞍I爾為“爸爸”,稱呼艾尼瓦爾為“哥哥”。這些年每次采訪路過葉城,都要特意去拜訪與問候。
在《別了,我守衛(wèi)的喀納斯》的結尾,王寒凝有感而發(fā)地寫下了一段既送給主人翁、重慶籍退伍戰(zhàn)士曾浩,也送給所有邊防軍人的話:這些年輕人戍守在祖國的邊疆,用人生中最美的年華,在零下50℃的極寒中站哨,在凜冽刺骨的北風中巡邏,共同忍受著遠離親人的孤獨,也一起享受著衛(wèi)國戍邊的豪情。
愛邊關,因為愛那里的人。在王寒凝看來,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邊防軍人身上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他們樸實、純粹,執(zhí)著、篤定,心靈中沒有雜念,靈魂里沒有灰塵,待人接物時刻透露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
“每次與他們在一起,我都能感到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凈化。想想他們的犧牲與奉獻,生活中再怎樣的煩心事都不值得一提?!蓖鹾f。
于是,與戰(zhàn)士們相處,王寒凝從不認為雙方的關系是“采訪者和被采訪者”,而是“戰(zhàn)友”和“家人”。工作完成后,她會特意跑到藏族老兵索朗旦增家中,去看望老兵的媳婦,以及他們剛出生五天的二女兒,嘮嘮家常,說說心里話。每次離開連隊,她都會與戰(zhàn)士們相約“明年再見”,而且每次都會想方設法“赴約”。所以,有些連隊她去了不止一兩次。
與此同時,官兵們也都沒有把她當外人。“大學生士兵”曾浩退伍已經(jīng)好幾年,但沒事都會和王寒凝發(fā)信息聊聊天,逢年過節(jié)問候一下。陸航飛行員郭偉很不“見外”地給她發(fā)信息詢問:“姐,有我的鏡頭沒?”查果拉邊防哨所的“哨草”黃廣勇則會三番五次拜托她,一定要把自己思念女朋友的樣子放到節(jié)目里,“播出的時候好讓女朋友看到”……
在微博中,王寒凝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段話:到過的邊防越多,越多地被人問起哪里最艱苦,但我卻越來越不愿意去做這個比較,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苦,無論是嚴冬時節(jié)的內(nèi)蒙古東北邊防、酷暑雨林中的云南邊防、遠離大陸的南海島礁、還是西藏、新疆。每個地方也有每個地方的美,郁郁蔥蔥的、寸草不生的、冰天雪地的,秀麗的、壯闊的、蒼涼的……而這份美麗的守護者恰是這份美麗的點睛之筆。★
責任編輯:曹舒雅
馬背上的五天,王寒凝和白哈巴邊防連的官兵巡邏到中哈一號界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