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勇
“背時的考試,背時的作文!”
我在心里詛咒著。“背時”:方言用詞,通行于湘、黔、川、渝等諸多地區(qū),意為違背時運,非常倒霉,不能與時代同步發(fā)展,表示被描述者運氣極其不佳。
坊間一直有種說法:“考場作文與日常作文是不同的”。說話者言語間流露的有殷殷的關切,也有對不識時務者的警告。恕在下愚鈍,什么才是考試作文?到底該如何來寫這背時的應試文章呢?
先來比較兩文:
刻骨銘心的一課
生活處處充滿哲理,就像一本厚書,其中一行行,一字字,都能帶給人深刻的反思。記憶里最刻骨銘心的一課,是那位讓人難忘的小女孩兒……
那是升入初中的第一個周末,也是我第一次坐那么長時間的公交車回家,這“第一次”,帶給我的記憶卻是永久的。
多美好的下午啊,我喝著可樂,抱著本書,一上公交車,就找到了一個靠窗的位置,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沉浸在故事的曲折情節(jié)中,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個剎車,原本我腦海里剛才還演繹著的故事,像泡沫一般突然消失了?!斑@個車站怎么這么多人!”我正打算抱怨,我前面的那個女人已先按捺不住叫了起來。瞬間,全車人的目光像一把把利箭投向了她,坐在她后面的一個小女孩滿臉通紅,上前拍了拍她,示意不要這樣。女人才就此罷休,將頭轉向窗戶。
過了一會兒,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婆婆擠了過來,將手里提著的一袋青菜放在那女人旁邊,靠著她站著。女人看起來很不高興,將身子向內(nèi)挪了挪。這時,后面的那個小女孩主動站起來,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到這兒來吧?!薄白屖裁矗 彼浅庖宦?,說:“女兒,自己坐,我們可投了錢的!”
這位可愛的小女孩竟是她的女兒!實在是……
女孩的聲音變大了:“媽媽,尊老是老師教育我們的。不管我有沒有投錢,都應該讓座?!闭f著,她起身扶老奶奶坐上了她的位置。
女孩兒滿臉歉意地看了一眼老奶奶,又看了一眼媽媽,她的耳根通紅,仿佛在氣憤著什么。這時,旁邊的一位叔叔說話了:“小朋友,真不錯。將來,一定比你媽媽好!”說著,整個車廂的人開始議論起來,大家將一束束贊美的目光投向小女孩兒,而那個女人,臉靠向窗邊,任由人們對她指指點點,說不出話來。
我在旁邊目睹了一切,也不由向小女孩兒投去贊許的目光,她真的很棒。
女人被遺忘在一旁,此刻,車廂里充溢著對小女孩兒的無盡贊美。
小女孩兒的言行,給她的母親、給我們所有人都上了一堂刻骨銘心的課,這堂課的名字,叫“道”與“德”。
難忘的一課
下了地鐵,我立刻疾步走出地鐵口。一是因為避免回家晚了父母擔心,二是為了早點回家玩電腦(這點很重要)。
走出地鐵口,紅綠燈卻恰好在此時完成了由綠轉紅的交替。望著那個七十多秒的“天文”數(shù)字,我不得不停下腳步,開始打量四周。很快,我的目光被他吸引住了。
他很瘦,像根麻莖稈,彎了的麻莖;他很矮,像棵桫欏(這是一種低矮的蕨類植物);他很老,額上的皺紋像一架手風琴——快散架那種。他頭戴一頂鴨舌帽,坐在板凳上,左手拿著一把看上去有些年頭的二胡,右手拿著拉二胡用的弓弦,正賣力地拉著。這聲音并不悅耳,像一個不識音律的人在吹喇叭一樣。更好玩的是,他并不是吹一支完整的曲子,而是把每個音階隨機進行排列組合,“不成曲調(diào)也沒有情”。當別人都難受地捂住了耳朵,他卻毫不顧忌,一副悠閑散漫的樣子,好像在說“你咬我呀!”。
我呢,站在原地聽得津津有味。
為什么呢?別急,容我慢慢解釋。
現(xiàn)在這個社會太匆忙,太匆忙了。汽車、地鐵、高鐵,還有飛機,樣樣都是高速的代步工具??墒?,這樣快的速度,讓我們不得不放棄沿途美麗的風景,而投身于4G網(wǎng)絡中無法自拔。如果能夠慢一點,會不會有所好轉呢?
再有,QQ、微信、支付寶在今年春節(jié)展開了“紅包拉鋸戰(zhàn)”,人們不得不在三者之間飛速地切換,忙個不停。電影院里,觀眾津津有味地欣賞電影,享受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和高端的設備。散場時,大家卻留下一地的爆米花桶、瓜子殼便匆匆離去,留下清潔工獨自在片尾曲中凌亂;3D眼鏡隨手扔進箱子就走,獨有工作人員在那“燈火闌珊處”惆悵……如果所有人都像這位老人一樣悠閑、自如、無憂無慮,不焦不躁,那會不會有所好轉呢?
這時,綠燈亮了,我不慌不忙地過了馬路。
回到家里,老爸問我:“電影好看嗎?”
“好看!”我邊說邊走進房間,輕輕關上了門。
回想起剛才那位老人,他在我的視野中不過一分多鐘,但這一分鐘多鐘卻給我上了永生難忘的一課。
說明一下,本次考試作文題目是“ 的一課”,聰明的讀者,您覺得哪一篇更佳呢?
我來告訴你它們考場上的得分:前一篇46分,后一篇42分。我不解,大不解,憋得難受。為此,我請閱卷老師心情閑適時仔細品讀后復評,還把兩篇文章分別都發(fā)在我的QQ空間里,讓網(wǎng)友來評議,得出的結論驚人的一致,卻與閱卷場上的評判截然相反。
當然,我也不認為第二篇文章有多完美,周.com就指出過它存在“前后兩張皮”,過渡不自然的問題。但顯而易見的是第二篇文章的優(yōu)點是第一篇所沒有的:能從生活中取材,能從生活生發(fā)感悟,這難能可貴。而第一篇,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編造的,假得不忍卒讀。
同樣的文章的得分為何會呈現(xiàn)出考場與日常的剪刀差呢?大多數(shù)人給我的一個解釋是,這就是考場上的應試作文與平時自由寫作的區(qū)別。
我糊涂了:作文會因為環(huán)境的不同發(fā)生性質上的轉變嗎?同樣的文章會因為批閱的時段不同而導致分數(shù)懸殊嗎?
我只知道考場作文是限時完成的,篇幅不能太長,因而選材不能太宏大,至于其他方面還有什么不同,我的確沒看出來。
先來看看考場上所謂的應試作文具有哪些約定俗成的“潛特點”吧。
首先,開門見山亮出自己的觀點,或在題目或在開頭。無論拿到什么題目,先解題,爭取讓老師盡早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其潛臺詞是總不能要求老師撥草尋蛇吧!最好能讓老師探囊取物,一目十行,一目了然。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初中版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