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華
摘 要 小學教育處于教育的基礎地位,作為一位低年級的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的年齡比較小,對他們的德育教育活動就不單是靠語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將教育活動滲透到學習生活中去。
關鍵詞 小學生 德育 教育活動 滲透 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教育處于教育的基礎地位,使學生受益一生的行為習慣有一些是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人一旦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從小抓起,從點滴做起,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葉圣陶先生曾說:“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yǎng)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yǎng)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間,加強橫向聯(lián)系,把單純的課堂教學擴大為多渠道參與的教育網(wǎng)絡,創(chuàng)設全方位育人的環(huán)境,才能達到整體優(yōu)化的效果。
1身教重于言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筆者特別注重家庭教育,俗話說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孩子的特點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而他們的學習最初多半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將門出虎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的都是“行為場”的作用。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堅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潔;他的衣服永遠整整齊齊,一絲不茍。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親。正如他自己所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jīng)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笨梢姡改附o其子女的影響是多么的深遠。因此,教師要在家長會上要求學生家長,為了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堅決不做。
2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
環(huán)境也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所以,在工作中,要注重賞識教育,并且教育學生對待他人要寬容,學會發(fā)掘他人的閃光點,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營造和諧文明的班級氛圍。
3用“寬容”的心去包容他們
了解學生,是真正理解他們,包容他們的過錯。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F(xiàn)代的學生生活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他們的生活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已經(jīng)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同時也碰到了很多成長中困惑的問題。對于成年人,這些問題也許是幼稚可笑的,也許是不屑一顧的,但對于那些孩子,確是他們無法面對和解決的。
作為班主任,必須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解決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困難。這就要求班主任去“熱愛”每一個學生,去包容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做的每一件事。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當然,這種愛不是溺愛,更不能一味地縱容他們。
這種寬容,不僅要體現(xiàn)在所謂的好的學生身上,也要體現(xiàn)在所謂的壞的學生身上。筆者現(xiàn)在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特別頑皮的男學生,一直以來教過他的教師沒一個是稱贊他的,甚至經(jīng)常被叫到辦公室批評,還經(jīng)常無故騷擾同學,同學很多也不愿意跟他交往。后來教師改變了以往對他的教育方法,每次他犯錯都耐心引導他、鼓勵他,慢慢的他開始接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轉(zhuǎn)化教育,他思想紀律上有了進步,學習也更認真了。
4耐心教育,以表揚為主
愛聽表揚是兒童心理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fā)生連鎖反應。例如:上課了,大部分學生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從亂哄哄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準備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教師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zhì)、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后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
5注重反復,強化訓練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chǎn)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同時設計一些簡單、易行、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通過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實驗證明,一項行為習慣至少要經(jīng)過21天不間斷的訓練才能形成。可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長期堅持,反復訓練。 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guī)范要求相對照。并且每月根據(jù)學生實際更換新的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同時,教師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可以通過“電話”、“家校聯(lián)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只有立“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在課內(nèi)外進行有機結(jié)合,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行為習慣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個細節(jié),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優(yōu)良品德。
要做到這些,也許并不是很難,但確確實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用真誠的心去聽,才能傾聽到學生心中最真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