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平
王羲之是個高富帥,他的祖先對東晉的建立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王羲之的堂伯父王導(dǎo)、王敦也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拇笕宋?。然而,這么優(yōu)秀的基因到王羲之這里,似乎有中斷的苗頭,為什么呢?原來這孩子自小有點傻傻的,也不是說智力有問題,而是不善言辭,“幼訥于言,人未之奇”,人們都不看好他。這在以清談為風(fēng)尚的東晉,作為一個高富帥,想要進(jìn)入社會主流朋友圈,恐怕是拿不到門票的。
對于這樣的笨小孩,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呢?最好的辦法可能是積極的心理暗示。王羲之13歲那年,有一回去拜訪東晉的一位名叫周豈頁的高官。周長輩覺得王羲之小朋友還是有料的,只是沒有被發(fā)掘出來,決定試一試。當(dāng)時東晉有一道很高大上的菜,叫做牛心炙,是牛心做的,一般人吃不到。
宴會上,周豈頁當(dāng)著眾賓客的面,要人將牛心炙割了一份端給王羲之,然后說:王羲之同學(xué),今天這道菜就是你的了。在場的人目瞪口呆,王羲之更是受寵若驚,吃了一份牛心炙,從此王郎是牛人。
這事在社會上、朋友圈里傳開來,大家都紛紛認(rèn)為,能吃到周豈頁家牛心炙的,將來必定是牛人,這孩子有前途,于是,王羲之出名了。一個人成才與否,與周邊人對待他的態(tài)度有極大的關(guān)系,周豈頁帶動朋友圈里的人重視王羲之,等于給了王羲之一個積極開朗的成長環(huán)境。所以說,在公開場合給孩子尊敬和榮耀,是極其重要的。
對王羲之而言,這一份牛心炙,等于一碗正能量雞湯,掃除了他心中的陰霾,讓他從此重視自己、看得起自己。王羲之后來坦腹東床的坦然,或許也跟這份牛心炙的能量分不開。
(山高摘自《華興時報》2016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