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東流
孤懸東海最東端的嵊泗是真正意義上的離島。可文學之火始終不滅,民國時期就有文學社團成立,而今更是人才濟濟,時有佳作。
這里展示的四篇散文,可以說是四朵浪花。因為它們寫的都是海洋、海島和海上人。海味重,海洋人的情感也細膩豐富。
樓存華《過了這道坎就好了》寫的是由海洋境界支撐的海洋人的心境。在短短的篇幅里,外公因十三天“海匪”生涯而招致無數(shù)次批斗的苦難,與我因“殘障”而帶來的內(nèi)心的痛苦,交接成一種心靈的共振,外公在苦難面前的勇者姿勢,成了促進我成長的最好的激勵因子。
金瑛的《婆婆·孫子·我·菜地》,寫的也是家人情意。一塊小小的菜地,那種海島上特有的辛苦開墾出來的巴掌大的土地,成了婆媳感情交流最好的紐帶,也成了祖孫兩代人共享快樂人生的最好的場所。文章取材獨特,文筆細膩,感情深厚真摯。
林明忠是一個詩人,可是這篇《逃臺風那些事》卻有哲學家的眼光。他向人們證明,海洋人是如何從許多人聞之色變的臺風中感受到一種特殊的快樂的:孩子們會選擇在臺風天去“拱浪頭”,大人們會從風浪里“撿寶”,就連為了逃臺風駕船去上海避風這樣的艱難,他們也會覺得這是去大上海“白相”——這種“笑對苦難”的從容,是只有海洋人才有的大氣。
周苗是一個文史散文作家,他的這篇《千箸魚頭細海蜒》,從明清時期浙東大儒全祖望的兩句海錯詩落筆,引經(jīng)據(jù)典,條分縷析,把一種叫作海蜒的細細的海錯物,寫得充滿了文史味。
有人說,散文是生活的詩,是詩里的文,是文里的哲學。嵊泗離島的這組散文,有詩意,有文境,有史味,有理趣。雖然也存在著些微不足,但海洋色彩斑斕,海洋況味濃郁,自有它們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