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花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殷巷畜牧獸醫(yī)站,山東濟南 251615)
所運用的冬小麥實驗品種,主要為近幾年種植的良星99、濟麥22以及山農22等,所選擇的有機肥為精雞糞、氮肥為尿素、磷肥為普通過磷酸鈣以及鉀肥為硫酸鉀,其有機肥中包含0.3%的氮、0.12%的磷以及1.1%的鉀,在氮肥中包含氮元素為46%,磷肥中五氧化二磷為12%,而鉀肥當中氧化鉀與硫酸鉀為50%。
實驗地區(qū)為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殷巷鎮(zhèn)某村,該地常年平均氣溫為14.7℃,年降水量平均為671mm,年最冷的月份為一月,大約平均在零下0.4℃,而最高氣溫在七月,平均大約在27.5℃。對于濟南地區(qū)屬于暖溫帶氣候區(qū)域,因其地區(qū)位置特點,形成了夏熱冬冷的現象,且其四季相對較為分明,屬于大陸性季風性氣候。且冬小麥一般十月左右進行播種,在六月上旬進行收割。該試驗地的地質地貌也都具有一定代表性。
在實驗當中主要包括不施肥料為CK、單施氮肥為N、氮磷肥為NP、氮磷鉀肥為NPK、單施有機肥為M、施有機肥與氮肥為MN、施有機肥與氮磷肥為MNP,施有機肥與氮磷鉀肥為MNPK。通過將這幾種施肥形式進行隨機區(qū)域組織規(guī)劃,以三次為實驗次數,其每個實驗區(qū)面積為33m2,根據相應標準在冬小麥播種前合理的將不同的肥料施入土壤當中。其整體的播種形式是根據標準的播種量和人工播種的形式開展相應工作的,通過這樣的形式來確保實驗結果的精準性。
冬小麥在成熟之后通過各區(qū)域收獲情況來記錄產量。
其整體的實驗計算方法為:肥料對冬小麥產量貢獻率=(施肥區(qū)域的整體產量-無肥區(qū)域的產量)÷施肥區(qū)域的產量×100%
冬小麥的養(yǎng)分吸收量=籽粒的整體產量×籽粒內養(yǎng)分含量+秸稈整體產量×秸稈養(yǎng)分含量
肥料的表觀利用率情況=(施肥處理冬小麥的氮、磷、鉀等元素吸收情況-不施肥處理的冬小麥氮、磷、鉀等元素的吸收情況)÷施肥總量×100%
通過近幾年的實驗開展情況進行分析,在實驗中期冬小麥的產量是相對較高的,而后幾年的冬小麥產量則急劇下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在施肥量相同的狀態(tài)之下,影響到每年產量變化較大的因素是由于降水量的不同而產生的,由于水分不平衡導致肥效不均現象的出現,所以會對產量帶來影響。所以降水量較大的情況下,對農作物肥料吸收利用是相對不利的,會影響到農作物產量的提升,因此可以看出水肥平衡是作物高產的重要條件。并且通過對實驗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在肥料單施的增產效果中沒有肥料配施的情況要好。而氮磷鉀配施的整體增產效果是最佳的,其增產率達到了143%~170%;氮磷配施緊隨其后,整體增產率也在127%~163%左右。
通過長期平均產量情況進行有效研究,不同施肥處理的增產效果比沒有施肥的增產效果好,其中單施氮肥與單施有機肥的增產作用是最小的,其增產率大約在91%~44%,而肥料配施后的增產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通過對以上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化肥與有機肥單施增產效果沒有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好,而對于化肥和有機肥合理的配施是冬小麥獲得更高產量的最有效的形式,所以在濟南冬小麥種植當中,應該合理的選擇化肥和有機肥合理的配施形式開展工作,以此來提升小麥的產量,真正有效的促進濟南地區(qū)冬小麥產量。
對于實驗中所選擇的施肥處理形式的不同,其肥料貢獻率差異就比較大。對實驗年間的平均結果進行分析表明,對于肥料配施處理形式的肥料貢獻情況要比肥料單施的效果要好,而對于化肥與有機肥間的配施,其肥料貢獻情況也比不配施有機肥處理形式要好得多。而對于MNPK的配施肥料貢獻情況是整體實驗中貢獻最大的。由此可以看出長期施肥對于提升農作物產量以及提升肥料利用率是非常有利的,其中有機肥與化肥配施的效果是最好的。
對于不同的施肥處理形式,對冬小麥的籽粒和秸稈中的氮含量和氮累積量影響有很大的不同,而通過實驗情況進行分析,其所有處理的籽粒氮含量與累積量都相對大于秸稈的氮含量。而其中M處理效果并不理想,而對于其他的處理形式,氮含量都高于參照處理情況。對于NP配施的氮含量要比單施N肥和NPK配施要高,而在配施有機肥之后,其氮含量則低于單施N肥和NPK配施。通過實驗可以明確,施含氮的肥,對冬小麥養(yǎng)分吸收有很多幫助,對其吸收和貯存的氮素有著非常有利的幫助,并且對產量的提升也有一定幫助。
對于實驗中冬小麥對磷素吸收情況進行分析,其受到不同施肥處理形式的影響是相對比較明顯的,施磷肥能夠大大提升冬小麥磷含量以及磷累積量。其與氮含量的變化形式是相同的,運用不同的施肥處理形式,冬小麥磷含量以及磷累積量都是表現出籽粒大于秸稈的現象。根據數據進行對比發(fā)現,N處理形式的地上磷攜出量大約在63%;NP處理形式的地上磷攜出量為132%;在相同的施肥水平情況之下,施有機肥的要比不施有機肥的地上部磷攜出量要高。而施磷肥的要比不施磷肥的地上部磷攜出量高。
對于實驗中的不同施肥處理對冬小麥肥料利用率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不施有機肥的情況下,氮素的利用率是單施氮肥為最低表現,其呈現為29%。而對于肥料配施后利用率比較高的,NPK的肥料利用率為56.1%;NP的肥料利用率為50.5%;在增施有機肥之后,其中單施有機肥中的氮素利用率相對較低,呈現出18%,對于MNP與MNPK的配施氮素的利用率比不施有機肥的情況要低。而磷素的利用率情況在為單施有機肥是最低的表現。通過以上實驗進行分析,在合理利用有機肥促進養(yǎng)分良好循環(huán),降低化學肥料對植物的傷害,從而有效提升肥料整體利用率。
通過對本次實驗以及相應研究結果進行全面分析,發(fā)現單施氮肥和有機肥對于冬小麥的增產作用不是特別顯著,而對于化肥配施以及化肥與有機肥配施,能夠有效的提升冬小麥的產量,在化肥養(yǎng)分平衡配施的狀態(tài)之下冬小麥產量是相對比較高的,運用化肥與有機肥配施其冬小麥產量能夠達到最高水平,其增產率能夠達到173%左右。對于NPK的配施形式要比NP配施形式更增產的主要表現就是在不進行施有機肥的形式下才會出現。而通過肥料貢獻率的角度進行分析,肥料配施的效果要比肥料單施的效果要好,MNPK配施的肥料貢獻率是最大的,能夠達到63%左右,而有機肥的單施肥料有著最低的貢獻率。所以在農業(yè)生產當中,應合理的運用有機肥化肥合理配施,進而保障農作物的穩(wěn)定高產,并且也能更好的提升其種植質量。
[1]羅照霞,楊志奇,俄勝哲.長期施肥對冬小麥產量、養(yǎng)分吸收利用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15,35(4):528-534.
[2]胡田田,劉翠英.施肥對土壤供肥和冬小麥養(yǎng)分吸收及其產量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1(3):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