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鴻
(武夷學院玉山健康管理學院,354300)
禁酒運動中的英國茶文化芻議
林有鴻
(武夷學院玉山健康管理學院,354300)
維多利亞時期著名英國茶商愛德華·布羅德里布在一次反對茶稅的演說中說:“茶是酒最佳天然解藥,能夠解決所有酒精給我們造成的麻煩”[1]。十七、十八世紀以來,隨著英國禁酒運動的發(fā)展,諸多宗教界、醫(yī)學界、政界的大佬紛紛撰文頌揚茶是真正的瓊漿玉液,茶具有酒的所有功效,且沒有酒的任何負面問題。1829~1853年,英國禁酒運動中的茶黨組織茶會,以茶反酒,推動了維多利亞時期英國茶文化的發(fā)展;禁酒運動下的茶與基督教新教義融合,與資本主義和新興資產階級價值觀融合,形成了維多利亞茶文化。禁酒運動中的茶黨與茶會推動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緩和了緊張的階級關系,引導勞動階層自助、自立,改善了勞動階層生活狀況與社會地位,幫助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建立了地位,對建立體面的維多利亞社會有重要意義。
英國禁酒運動是興起于19世紀20年代末的一場規(guī)模宏大的宗教、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運動,分為溫和禁酒和絕對禁酒兩個階段[2]。在溫和禁酒階段,禁酒運動者主張可用啤酒、葡萄酒、蘋果酒來替代烈酒。完全禁酒運動者主張抵制任何酒,參加的會眾們要宣誓不參與生產、買賣或消費任何酒。
在禁酒運動中,來自不同政治、宗教、階級背景的人們在禁酒這個共同的目標下走到了一起,組成了茶黨。他們組織召開茶會,宣傳禁酒。傳教士、工廠主、商人、小商販和工人們參加茶黨和茶會的目的各不相同。福音派恥于世俗的享受,反對飲酒狂歡和其他一切不忠于上帝的娛樂活動,但他們允許適當的物質享受和消費[3]。贊助活動的工廠主和小店主們當然希望人們更多關注他們的工廠和店鋪,因為他們能最終獲利。大工廠主起初也只是從宗教意義上參與這些活動。但如布萊恩·哈里森指出,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認為禁酒運動能給他們帶來不酗酒的勞動力和更廣大的市場。棉紡主們相信依賴中國進口的茶葉消費很快會為他們生產的商品打開廣大的中國市場[4]。那些因為工資低、工作時間長而沒有更多消遣的棉紡工人們肯定會被茶會上充足的茶和食物所吸引。如安娜·克拉克所說,這些群體無疑很快就能接受禁酒將給他們帶來家庭幸福,幫助他們獲得公民權利,提高他們社會地位的觀念[5]。
1832年7月11日,來自普雷斯頓北部工業(yè)城鎮(zhèn)的540名勞動階層男女參加了一種新型的大型宴會——禁酒茶會。這場盛宴被安排在一場搏擊比賽后,在玉米交易所大廳舉行。以往這是一場豪飲的狂歡。茶是這場宴會的明星,還有面包、蛋糕、奶油、水果和各式各樣的棉花裝飾,讓人流連忘返?!兜赖赂母镎摺返挠浾哌@樣描述這場宴會,這是一場味覺和視覺的盛宴,跨階級、跨性別的盛事。墻上掛著色彩繽紛的五彩印花布,桌上擺著吃不完的美食,人們泡茶、喝茶,一切井井有條,讓所有參加的人都眼界大開。那些從不肯錯過比賽的男人們,以往都是在比賽后喝得酩酊大醉,現在都靜靜地和妻子、朋友們坐在茶桌旁邊,吃各種各樣的茶點,唱著圣歌,或聽一些改過自新的酒鬼們講述他們酗酒時的悲慘,分享他們戒酒、喝茶后又重獲新生的體驗。這是場舉止優(yōu)雅、節(jié)制而神圣的世俗盛宴。
雖然接受程度各有不同,至18世紀中葉,茶葉已經成為不列顛帝國不同收入階層日常必購的主要商品[6]。在1700~1725年間,不僅貴族,中產階級和下層人民也都紛紛開始喝茶。洛納·韋瑟里爾評論說,“消費等級已不像以前那樣和社會等級匹配了?!盵7]到19世紀早期,茶葉占據了英國幾乎所有商店和人們家中食物櫥柜,也成為對外貿易和政府財政的最重要部分。對英國人而言,茶葉已經不是貴族獨享的奢侈品,而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不列顛各地區(qū)的茶葉消費水平很不平衡。19世紀40年代茶葉已經在愛丁堡和英格蘭邊境區(qū)域非常普遍了,而蘇格蘭北部和高原地區(qū)的人們仍對茶葉幾乎一無所知[8]。愛爾蘭中上層階級、仆人和紡織工人們在18世紀開始把茶葉加入他們的日常飲食中。后來由于經濟條件的惡化,工人階層不得不放棄這個習慣。所以直到19世紀末期,茶葉才成為愛爾蘭城市貧民的主要飲料[9]。
《圣經》及福音運動為禁酒運動和勞動階層茶文化的興起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運動宣傳酗酒不僅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家庭的貧困和各種不幸,還會破壞人的心智和良知,導致犯罪和各種惡行的產生。更為嚴重的是,酗酒摧毀了個體對上帝的愛及敬畏感,阻礙了個體獲得上帝之愛[2]。禁酒茶會提倡的是自由或基督教新教教義上的自我,演講、圣歌都與自由主義和新教教義相符,相信通過個人力量能戰(zhàn)勝人的過去,把古老的宗教禁欲主義轉化成現代自由主義。
1846年沙夫茨伯里伯爵在他的日記里記錄了他主持的福音派茶會。那是很令人震撼的場景,400多個商店主們帶著他們的母親、姐妹,以真正的基督精神參加了茶會[3]。有些改過的酒鬼在會上分享基督幫助他們戒了酒,并愛上了茶的經歷。他們在懺悔中都認為茶是他們重獲上帝之愛的重要媒介。
茶黨在茶會上會邀請參加的會眾以看、聞的形式來體驗茶的樂趣。利夫西說這樣的盛事其實圣經里早就有過。圣經新約中說耶穌在迦南一對新人的婚宴中把六個石罐的水全部變成了美酒,或許耶穌把水變成了茶。利夫西認為茶會是理智的宴會,要比這個國家盛行的無休止、無節(jié)制的胡吃海喝、鋪張浪費要好得多。食物成了茶會上的焦點,總有喝不完的茶和吃不完的食物。這就是傳說中清凈而富足的樂土,在那人民可以填飽肚子,過著克制但安逸的生活。
禁酒運動把男女平等、社會平等這些資產階級價值觀在社會和家庭中傳播開來。在普雷斯頓茶會的至少一年前,一些社會活動者和女權主義者就開始籌錢支持禁酒運動。1831年春,貝爾法斯特禁酒協(xié)會舉辦了一個100多人參加的茶會,其中就有很多穿著得體、舉止優(yōu)雅的女士。茶會上沒有任何酒,所有參會的男士和女士們用茶相互祝福。他們頌揚勞動人民是所有財富的源泉,期望能用合作來代替競爭。這些社團通過經營禁酒文化(或茶文化),宣傳資產階級平等、自由的思想。
這些活動促進產生了新的兩性關系和家庭關系,也把這些新的飲食習慣和家庭觀念傳播開來。富有的婦女們捐錢、捐物支持禁酒茶會,同時也為自己爭得了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18世紀的評論家們常常批評富有的婦女們的茶會是無聊而浪費時間的閑話會。通過把茶和宗教活動、社會運動結合,這些富有的婦女把這曾經私人的愛好變成公眾的福音。伊麗莎白·科瓦爾斯基·華萊士曾評論說,茶桌調教了中產階級婦女,茶桌禮儀幫助婦女在家庭和社會活動中爭得了自己的地位[10]。飲茶這一跨階級、得體大方的消費文化促進了社會各階層的相互理解。
許多中產階級婦女在階級責任感和宗教熱情的鼓舞下,通過禁酒社團這種靈活的組織形式進入了公共領域。她們從慈善公益、教育和政治三個領域逐漸突破家庭生活的限制。她們在前兩個領域的活動雖然基本上是家庭生活的翻版,但她們以此為接觸公共生活的突破口,逐漸延伸其社會角色。嚴重的性別觀念和兩分領域思想將婦女的角色限定在了狹小的家庭生活領域。中產階級女性在公共領域的活動遭到反對。通過禁酒茶會,女性也承擔了一定的活動任務,主要是從朋友和社區(qū)那里募集資金。其結果證明她們擁有令人尊敬的強大力量。慈善委員會領導者的妻子們在男性不方便活動的私人家庭領域的募捐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她們通過慈善活動幫助窮人實現經濟自立,在窮人和富人之間建立起和睦關系,把家庭成員的相互關照的行為模式傳播開來。中產階級婦女在公共領域中的慈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傳播了資產階級崇尚的溫馨、甜蜜的家庭生活方式。
咖啡店主要顧客是城鎮(zhèn)男性工人,而茶會主要是為了防止青年男女進入啤酒館等公共場所。組織者們相信所有這些誠實的姑娘和小伙子們都會喜歡異性的陪伴,也許茶會上他們能遇上情投意合的伴侶。如安娜·克拉克所說,烈酒總是與暴力的男性文化相關,酗酒掏空了男人們的口袋,孕育了家庭暴力,讓勞動階層家庭總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發(fā)生爭端[5]。勞動階層婦女肯定會喜歡茶會,因為她們也許能找到不酗酒、負責任、內心平靜的丈夫。男士們也會樂于找到不酗酒的妻子。這些簽了禁酒誓約的勞動階層男女,更可能組建和諧幸福的家庭。
在向工人們傳播不酗酒和家庭的價值觀念的同時,禁酒運動也讓上層和中產階級認識到不酗酒的工人幸福安靜地消費的重要性。禁酒運動宣傳茶會和各種對茶會的描述都突出體現了廣大勞動階層是一個潛在的、巨大的、且容易滿足的市場。這不僅從他們在茶會中消費的茶和食物可得到證明,還有那些裝飾茶會所用掉的棉布,這對北方的棉紡主所正面對的巨大貿易逆差和不斷萎縮的利潤是個巨大的吸引力。禁酒運動事實上是挖掘出了廣大勞動階層的市場潛力,而不僅僅是罷工和暴力。茶黨的禁酒運動使中產階級看到了勞動階層巨大的市場潛力。這一點正如瑪麗·普維等學者所指出的一樣,新的科學技術正把維多利亞時期的公眾打造成一個資本主義實體[11]。通過茶會,工廠主和小商販們慢慢把廣大的平民群體當成他們主要市場目標群體,規(guī)劃著廣大平民如何消費他們的棉花、糖、奶油、小麥和茶。
在茶會普及前,茶、棉花等商品經銷商就向東印度公司的壟斷發(fā)起了挑戰(zhàn)。反東印度公司壟斷活動把禁酒運動和自由貿易結合在了一起。格拉斯哥、利物浦和曼切斯特的工廠主們抨擊東印度公司是個不科學、效率低下、陳舊的機構,阻礙了茶葉的自由貿易。一位記者在格拉斯哥紀事報上寫道,東印度公司像一個小家子氣的小販子,關在蘇格蘭的小山村里做茶葉貿易;它還是個不道德的公司,讓廣大人民無法喝到茶[12]。19世紀30年代曼切斯特和利物浦的商人、工人們發(fā)表了很多文章抗議壟斷限制了國內外茶葉和棉花貿易的發(fā)展。19世紀20年代,私下的貿易已在棉花貿易中占據了一定位置,到1833年已有一半的貿易控制在私人手里。羅伯特·加德拉認為,清政府已同意與英國的貿易,中國和英國商人們自會有辦法解決各自貿易中的其他問題[13]。1834年12月,在利物浦的一場茶會上,一位運動領導人說:“打開與中國的貿易大門對這個國家的貢獻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大。對酗酒的改革比議會的改革要遠遠重要得多。茶葉的自由貿易和商業(yè)的文明將會有助于創(chuàng)造一個克己復禮的禮儀之邦?!盵14]
19世紀40年代,在鴉片戰(zhàn)爭后,工廠主和商人們更加執(zhí)著地相信中國這個廣大的市場已經向英國的商品敞開了大門,中國也愿意用茶來換他們的商品。1846年在利物浦委員會一次降低茶稅的會議上,桑登勛爵建議降低稅收以促進勞動人民對茶的消費,這樣同時也將促進與中國的貿易。威廉·布朗代表蘭開夏南部的議員說:“所有愿意為社會和諧、家庭幸福而努力的人都要用道德的茶壺替換掉罪惡的酒杯?!盵15]工廠主們都認為茶葉消費是打開中國巨大市場的關鍵。茶葉在經濟上成為維多利亞早期和中期貿易全球化的關鍵。
在那還沒有電報等現代通訊手段的日子里,茶與禁酒主義、福音主義一起被傳教士、士兵、商人先是在英國殖民地,之后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大型的茶會在南非也非常流行[16]。傳教士約翰·坎貝爾回憶,1820年春,在好望角,一個當地酋長帶著他的兩個妻子來到他的帳篷。當他們看到久聞的茶壺時,興奮得手舞足蹈[17]。這故事說明了早期傳教士賦予了茶和茶事神圣的意義,尤其是對婦女。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帝國的其他地方,茶葉成了不列顛帝國傳教士、商人、殖民地貴族和士兵們共享的文化符號。
禁酒運動中的茶黨通過茶會,通過茶與酒的適者生存似的自然角逐,使茶進入了上到貴族和中產階級、下到普通勞動階層的日常生活、社交和節(jié)慶之中。茶與基督教新教教義有機融合,吸收了資產階級平等、自由的價值觀,為工人提供了工作機會,為工廠主們帶來了利潤,促進了階級關系和社會的和諧,促進了英國國內商品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fā)展。茶超越了宗教、階級和黨派,最終成為了英國國飲。而值得注意的是在19世紀30年代,情況還不是這樣的,很多人還在懷疑這個舶來品。是禁酒運動推動了維多利亞茶文化的蓬勃發(fā)展。
[1]Edward Brodribb.Speech on Taxation before the Financial Reform Association[J].Hunt’s Merchants Magazine,1850:35.
[2]邱振裕.論1829-1853年英國的禁酒運動[D].南京:南京大學,2015.
[3]Grugel L E.Ian Bradley.The Call to Seriousness:The Evangelical Impact on the Victorians[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77:100-102.
[4]Arnstein W L.Brian Harrison.Drink and the Victorians:The Temperance Question in England,1815–1872[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73:119-120.
[5]Anna Clark.The Struggle for the Breeches:Gender and the Making of the British Working Class[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570-582.
[6]Carole Shammas.The Pre-industrial Consumer in England and America[J].Continuity and Change,1994,9(2):78.
[7]Weatherill L.A Possession of One's Own:Women and Consumer Behavior in England,1660-1740[J].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1988,25(2):185.
[8]Lawrence C.Ian Levitt and Christopher Smout,The state of the Scottish working class in 1843[J].Medical History,198,25(1):99-100.
[9]Gray J.Gender and Plebian Culture in Ulster[J].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1993,24(2):251-270.
[10] Elizabeth Kowalski-Wallace. Consuming Subjects:British Women and Consumer Culture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M].Columbi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
[11]Mary Poovey.Making A Social Body:British Cultural Formation 1830-1864[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12]Letters on the East India Monopoly[J].GlasgowChronicle 1,1812.
[13]Robert Gardella.Harvesting Mountains:Fujian and the China Tea Trade,1757-1937[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256-257.
[14]P.T.Winskill.The Temperance Movement and Its Workers:A Record of Social,Moral,Religious,and Political Progress[J].Blackie,1892.
[15]Report 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Public Meeting on Tea Duties,Liverpool,1846.
[16]John L.Comaroff&Jean Comaroff.Of Revelation and Revolution:The Dialectics of Modernity on a South African Frontier[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7:236.
[17]John Campbell.Travels in South Africa,Undertaken at the Request of 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Being A Narrative of A Second Journey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Cape[J].Francis Westley,182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