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辰
·學術探討·
運用朱丹溪氣血痰郁學術思想指導肺癌治療探析
吳炳辰
肺癌;氣血痰郁;學術思想;朱丹溪
朱丹溪,名震亨,字彥修,婺州義烏人,生于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因其故居有一溪名丹溪,學者遂尊之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丹溪幼習舉業(yè),十五歲時喪父,由其母戚氏撫育成人,三十七歲時鄉(xiāng)試不中,四十歲時再度應試而失利,遂專志學醫(yī),從學于劉完素再傳弟子羅知悌,并盡得其傳,兼讀河間、戴人、東垣、海藏之書。其學源于素難,深受理學影響。朱丹溪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倡“相火論”、“陽有余陰不足論”,故歷來提到朱丹溪,皆以其為“滋陰派”代表,其實,朱丹溪也擅長雜病的治療,并非拘于滋陰一端,王綸有“雜病宗丹溪”之說。原發(fā)性肺癌(以下簡稱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10年我國新發(fā)肺癌病例60.59萬,居惡性腫瘤首位。同期,我國肺癌死亡人數為48.66萬,占惡性腫瘤死因的24.87%,肺癌死亡率為27.93/10萬[1]。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失去手術機會,且不能耐受放療、化療,中醫(yī)藥在肺癌治療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運用朱丹溪的”氣、血、痰、郁”學術思想,分析肺癌的病因病機、治法方藥,為肺癌的辨證論治提供新的思路。
1.1 邪盛正衰是肺癌形成的根本《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元氣虛衰可以貫穿肺癌發(fā)生的整個過程。丹溪亦十分重視元氣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兜は姆āて茰狻吩疲骸叭艘詺鉃橹鳎幌⒉贿\則機緘窮,一毫不續(xù)則穹壤判。陰陽之所以升降者,氣也;血脈之所以流行者,亦氣也;榮衛(wèi)之所以運轉者,此氣也;五臟六腑之所以相養(yǎng)相生著,亦此氣也”??梢姷は^的氣多指元氣。正氣虛衰,氣機不行,導致痰飲瘀血等病理因素的產生,此類有形實邪又反過來阻礙氣機運行,加重氣滯,形成惡性循環(huán),閉郁之陽氣與有形之陰邪互相搏結,蘊結不解,日久而成瘤,即所謂“陰陽交錯,而變由生”[2]。正如《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癥瘕痃痞癖源流》所云:“邪居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宣通,為痰,為食,為血,皆得與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而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
1.2 “痰、郁”是肺癌重要的病理因素朱丹溪認為,“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明確提出氣血郁滯是諸郁成病的關鍵所在,尤其是痰證,更與氣郁有密切的關系。從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來看,其病機多是在臟腑氣機逆亂,郁而不伸的基礎上,氣不布津而痰凝,氣結血阻而成瘀。如肝氣郁結,失于疏泄,津液失布,凝而成痰;肝郁化火,郁火灼津,煉液成痰;肝氣郁滯,橫克脾土,脾失健運而痰濁內生,此皆因郁而生痰。另有飲食勞倦,先傷脾胃,脾不健運,斡旋失職,痰濁內生,若先因痰濁中阻,木不能疏土,而成土壅木郁之病機,此則為因痰而郁。由于肺為儲痰之器,無論因郁生痰,或因痰而郁,所成之痰皆可貯于肺,壅阻肺氣,礙其宣降,肺氣郁滯,通調失職,痰濁又由肺而生[3]。明代醫(yī)家王綸私塾丹溪之學,對丹溪“氣、血、痰、郁”學術思想進一步發(fā)揮,其在《明醫(yī)雜著·醫(yī)論》中指出:“氣、血、痰三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或誤藥雜亂而成郁”。
2.1 從氣論治丹溪治氣,尤其重視后天脾胃之氣及氣機失調的治療。肺癌早期雖存體虛,但邪尚不深,傷正不著,治療當扶正袪邪并重,一般建議患者一定把握手術機會,且術前術后均以調補氣血為要。依據患者臨床表現,脾胃受損,證見氣短乏力、食欲減退,多汗等肺脾氣虛之證,可參考丹溪治療氣虛慣用之四君、六君子湯;若脾胃氣虛,飲食不進,嘔吐泄瀉,病后胃氣虛怯者,又主以參苓白術散加減。
2.2 從血論治肺癌可見痰中帶血或咯血,丹溪對此亦有獨到見解,《丹溪心法·吐血》云:“先吐紅,后見痰嗽,多是陰虛火動,痰不下降,四物湯主之,加痰藥、火藥”;先咳嗽后出血,多是痰積熱,降痰火為急;對于咯血、痰帶血絲者,以姜汁、青黛、童便、竹瀝入血藥中,如四物湯加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2.3 從痰論治痰是肺癌形成及發(fā)展中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邪居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宣通,為痰,為食,為血”。丹溪治痰,善用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法,如《丹溪心法·痰·附錄》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順矣”?!爸翁捣?,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丹溪以二陳湯為治痰的基本方,認為其“一身之痰都管治,如要下行,加引下藥,在上加引上藥”。
在肺癌的形成和發(fā)展中,痰郁往往互為因果,“膠固雜揉”。肝郁氣滯而致郁痰內生,或因痰而郁、氣機不暢引起的咳、痰、喘等癥狀,可見于各期肺癌。胸脅脘腹脹滿或脹痛、苔膩是其共有見癥。寒痰證型可見便溏納呆、痰稀白、苔白膩、脈濡滑或沉滑;有便秘、口渴不欲飲、痰黃、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者可辨為熱痰證型。寒痰證型常用柴樸二三湯(小柴胡、半夏厚樸湯、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藥如柴胡、黃芩、清半夏、厚樸、茯苓、陳皮、蘇子、炒萊菔子、白芥子,有疏肝解郁、降氣化痰之功。熱痰證型用柴胡陷胸湯(大柴胡湯合小陷胸湯),有疏肝解郁、清熱化痰之功[4]。對于痰涎壅盛,氣逆于上,上盛下虛,肢體浮腫者,則用蘇子降氣湯。
2.4 從郁論治郁,即滯而不通之意,丹溪認為情志內傷、六淫外感、飲食失節(jié)等因素都可使人體氣血怫郁而產生郁證。戴思恭云:“郁者,結聚而不得發(fā)越也。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傳化失常。六郁之病見矣”。朱丹溪首倡氣郁、濕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六郁學說,開郁證專題研究之先河,并創(chuàng)制了行氣解郁之越鞠丸。
然而,肺癌的“郁”當以氣郁為主。經云:“諸氣膹郁,皆屬于肺”。葉天士云:“肝從左而升,肺從右而降,升降得宜,則氣機舒展”。又肝之經脈上行,貫膈而注于肺;胸為肺之分野,脅為肝經所循,胸脅不可分,肝藏血條達于氣,肺主氣鼓動血行??梢姡闻c肺生理上相互聯系,病理上相互影響,肝常以樞機不利、木叩金鳴、木火刑金、風搖鐘鳴、木郁生痰犯肺、肝腎不足及肺而影響肺的宣降,而肺之功能失職可使肝失疏泄,樞機不利,氣機升降失宜,氣血失于調暢,木反侮金,從而痰瘀蘊毒結滯成積,停于肺而成肺癌。可見肝郁氣滯致肺臟氣機宣肅失常是肺癌的病機之一。
因此,從“郁”辨治肺癌時,當學習他贊賞許叔微“讀仲景書而知其意,然未嘗全用其方”的態(tài)度,靈活變通“知其意”。還要學習他“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病既本于此,為工者豈可他求哉”。故肺癌之“郁”當以疏肝解郁,理氣化痰為原則治療。臨床可辨證選擇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方加減。
朱丹溪以“氣、血、痰、郁”為綱論治雜病,具有豐富的經驗,“氣、血、痰、郁”論治是其豐富的臨床實踐的產物。古代遂無肺癌的病名,但依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入“雜病”范疇。朱丹溪論治雜病的思路,可以為肺癌的中醫(yī)治療提供借鑒;同時,丹溪學派還有豐富的學術思想、理法方藥值得我們努力挖掘,為中醫(yī)治療腫瘤開辟新的道路。
[1]支修益,石遠凱,于金明.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年版)[J].中華腫瘤雜志,2015,37(1):67-78.
[2]賈冰,姚秋菊,楊隊,等.淺論氣與腫瘤[J].中醫(yī)藥學報,2013,41(4):9-10.
[3]武維屏.肺癌從肝論治探析[J].中醫(yī)雜志,2014,55(24):2091-2093.
[4]關秋紅,武維屏.從肝論治肺癌十法[J].現代中醫(yī)臨床,2015,22(6):47.
(收稿:2016-12-13修回:2017-01-10)
浙江省湖州市科技局公益性應用研究項目(No.2016GY75)
浙江省長興縣中醫(yī)院腫瘤科(長興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