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福安木船建造技術對近代船業(yè)發(fā)展的貢獻

2017-01-12 07:13:26福安市船舶行業(yè)協(xié)會寧德市民族中學林瑞金李健民
海峽科學 2016年12期
關鍵詞:福安木船桅桿

.福安市船舶行業(yè)協(xié)會 .寧德市民族中學 林瑞金李健民

論福安木船建造技術對近代船業(yè)發(fā)展的貢獻

1.福安市船舶行業(yè)協(xié)會 2.寧德市民族中學 林瑞金1李健民2

千百年來,福安的造船業(yè)在閩東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尤其是福安建造的福船很有特色,具有船體密實、吃水較深、穩(wěn)定性好、適合江海航行等特性。經(jīng)歷多年積累與傳承,形成了木船建造工藝、水密隔艙技術、船寮造船方式等優(yōu)秀的非物質(zhì)船政文化,影響并促進了近代造船業(yè)發(fā)展。

福船 設計建造技藝 非物質(zhì)船政文化

1 傳統(tǒng)木船的建造技藝

賽江民間的造船技藝和其他地方一樣,靠言傳身教。舊時造船師傅大多不識字,他們的造船法式和自身體驗無法用文字流傳,修造過程憑記憶和經(jīng)驗,沒有精確的圖紙和量度數(shù)據(jù)。對經(jīng)驗豐富的造船師傅來說,單憑記憶就可以指揮工匠做出一艘小型木船。遇上中大型的木船,主持師傅(“師傅頭”)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和世代相傳的營造法式,用篾筆在木板上畫一個十分粗放的草圖,把船身分成前、中、后三個部分(更大型的分成前、前中、中、后中、后五個部分),邊制作邊調(diào)整,按照船東的要求,在不太長的時間內(nèi)把船造出來。

中大型的木帆船包括毛纜、旦仔、烏艚、長艚、透垛、艋艚、圍繒船等船型,在建造工藝方面都具有傳統(tǒng)福船的特征。福船是一種有龍骨的木船,船體密實,吃水較深,穩(wěn)定性好,適合江海航行,詳見圖1。

圖1 福船

1.1 設計法式

1.1.1 定龍骨

建造木船最重要的工序是確定龍骨。福船龍骨的兩端翹起,因而要先確定龍骨的總長度,再確定它的彎度??傞L度根據(jù)船的長度決定,按比例分為三段,即船底的中間段和兩端的起翹。根據(jù)福建民間造船法則,龍骨的交接匙長為龍骨厚度的5倍;龍骨的前后起翹決定龍骨的彎度,其畫法為兩

個疊加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即為起翹的高度,詳見圖2。

圖2 龍骨結(jié)構(gòu)

1.1.2 分艙

根據(jù)船身長度,按4∶6(前四后六)的比例確定大桅(主桅)位置,確保該位置為接受風力的中心,方便逆風調(diào)戧。然后以大桅相對于龍骨的艙位為中心,按船型的要求,確定前面和后面幾個船艙的位置,以待用隔艙板分隔。

1.1.3 定船型

船的肥瘦高矮與隔艙板直接相關,隔艙板的形狀也就是木船的橫剖面。根據(jù)船型的特點,先確定龍骨艙位隔板的面寬、底寬和高度,然后以此為基礎,計算其他部位隔艙板的尺寸,基本船型就此確定。隔艙板上闊下窄,上抵兩梁,下抵船底板;左右分別與兩舷船身板的內(nèi)壁相接,用于加強橫向強度,并且分隔水密艙室。面梁又稱梁頭,是安于隔艙板上方的橫梁,用于加強橫向強度,以及承受甲板上工屬具和船樓的重力。為適應沿海潮急浪涌、臺風頻發(fā)的自然環(huán)境,船的總體外形首部窄而上昂,中部寬闊,尾部呈馬蹄形,底角圓弧形。

1.1.4 工屬具的設計

木帆船的工屬具包括桅、帆、槳、櫓等推進工具,舵、磁羅經(jīng)等定向工具,碇(石制的為“碇”,木制的為“椗”)、錨等靠泊工具。船型和船的長、寬、高(深)確定以后,根據(jù)既定比例,工屬具的尺寸及形狀、數(shù)量也隨之確定。

1.1.5 桅桿的設置至關重要

根據(jù)船型大小可以設置1桅(3~5噸位)、2桅(10~20噸位)、3桅(30~50噸位)。以三桅船為例,居中者為大桅(主桅),大桅前為頭桅,尾桅設在船尾的左側(cè)或右側(cè)。大桅長度一般為船寬的4倍,頭桅和尾桅的尺度都小于大桅(頭桅長約是大桅的0.6~0.8)。大桅略向后傾,傾角在3°以內(nèi);頭桅向前傾,傾角為10°~30°,頭桅與大桅的間距以掛帆駛風時互不干擾為度。桅桿的選材要求嚴格,如桅桿長5丈,必須選用桿頭周圍7尺、桿尾直徑7寸的大杉木制作。大桅頂端還要設置風向標。

不同船寮造出來的木帆船不完全相同,這主要是緣于該船寮的主持師傅的設計和把控。比如上世紀后期外塘蘇氏船寮建造的100噸級木帆船,船體長7丈、寬2丈、深8尺,蓋上6尺,艙底至蓋頂1丈4尺;同時期其他船寮建造的相同噸級的木帆船,具體尺寸與外塘船可能不盡相同。

1.2 建造工序

賽江各船寮建造木帆船的工序大致相同。總的來說,都是先從下做到上,從外殼做到內(nèi)里,各主副大小部件相互提協(xié)又相互依靠,構(gòu)成一個牢固的整體。整條船的設計和建造都由主繩師傅主持,根據(jù)船主的要求,決定船型、尺度、用料、取材等。不同船寮的主持師傅各有一套自己的經(jīng)驗和代代傳承的營造法式,在設計中一律用長度來表示,并且不用角度。他們使用的工具幾乎完全一樣,都是木工必備的傳統(tǒng)工具,如鋸、斧、刨、鑿、鉆、墨斗、魯班尺等。

下面以典型的木帆船為例,分步介紹傳統(tǒng)的基本建造工序。

(1)做龍骨。首先根據(jù)船型的要求把龍骨加工好。加工龍骨最要緊的是按設定的前后起翹尺寸,將龍骨的三個部分牢固地連為一體。然后擺上工作架,確保龍骨端正,這叫做“定穩(wěn)”。龍骨用雜木制成(因雜木硬度較好)。工作架要離地面數(shù)十公分,以便工匠作業(yè)。定穩(wěn)后,按主持師傅的設定,先釘龍骨翼板(緊靠龍骨兩邊的底板),再安裝矮梁,矮梁也用雜木制作。

(2)安裝隔艙板和“牛頭”。按設定的尺寸先將所有的隔艙板預制好,然后分艙定閘,即將隔艙板逐一用榫卯固定在指定的龍骨位置,并確保各隔艙板的垂直和平行。隔艙板又叫大梁,用幾寸厚的樟木制成。同時在矮梁兩端裝上“牛頭”(即“肋骨”)。

(3)釘?shù)装?。用杉木板條包裝船的底殼。從最靠近龍骨的位置開始,向兩邊將底板釘在隔艙板和矮梁外面。船底和船側(cè)的彎曲部位稱為“舭板”,木料比其他部位厚實;先釘上舭板,然后填塞舭板與龍骨側(cè)板之間的空余部分。這一道工序技術含量很高,既要保證杉板接縫緊密,又要確?;⌒瘟Ⅲw造型。同時安裝已經(jīng)做好的船首沖浪板(尖頭船無此安裝)。

(4)安裝船舷。底殼釘好后就安裝船舷,以完成船的整個外殼。在兩舷平行釘上“走馬”,走馬釘在隔艙板和牛頭的邊側(cè)位置上。走馬用長條杉木對開鋸成(大型木船則七三開取“七”用),視木船的大小,每邊船舷排列2~5道走馬不等。然后緊靠走馬上方釘“坡板”,使船的首尾上昂。最后在坡板上裝壓條,安裝兩舷的纜樁;壓條用椿木制作。新船下水前要用米湯調(diào)和蠣灰粉涂刷外殼,以防蟲蛀。

(5)釘斗頭、安內(nèi)梁?!岸奉^”是船頭沖浪板上方的橫梁和兩側(cè)“龍鰍”,必須十分堅固。同時鋪設艙內(nèi)墊板,安裝各艙梁拱,安裝船尾的燕尾板、承舵座、廁位板等部件,使船身定型、牢固。為了提高船身的穩(wěn)定性,出海木船的艙底還要加壓艙石。

(6)甲板工程。甲板工程的內(nèi)容豐富。先鋪設左右兩邊從船頭到船尾的厚杉板,加固船身,再用杉板鋪釘剩余部位。根據(jù)不同船型的特點,在指定位置安裝錨車、帆車,各艙口的梁、蓋、水枧,船后的生活間(船樓)、船尾(下金)的舵等;安裝好各桅桿座(夾耳),以備豎桅桿。

(7)安船眼。船體做好后,就在船頭兩舷安一對船眼(以樟木制就,小溪船一般不安裝)。船眼也叫“龍目”,商船眼睛朝上,以期看清財路;漁船眼睛盯著海面,希望能多多捕魚。昔日船戶視船為“木龍”,據(jù)說安上眼睛后,木龍便有了“靈氣”,所以安船眼必須擇吉日進行。

(8)立桅。又稱“撞桅”,是至關重要的一道工序。木船下水前將桅桿放到船上,對著夾耳位置。船先下水,在主桅師傅的指揮下,將兩根長杉木交叉搭成剪刀形的架子;然后用苧麻繩捆住桅桿,將桅桿隨架徐徐豎起,使之與甲板保持垂直平衡,并對準夾耳中間預先鑿好的桅座方孔。這時桅桿離甲板的高度是否適當是決定撞桅成敗的關鍵。就緒后,主桅師傅喝令砍斷牽拉桅桿的麻繩,讓桅桿頭部以自身重量穿過桅座孔墜入艙內(nèi),確保桅桿頭離艙底20cm左右(視船的大小調(diào)整高度),絕對不能碰到艙底。然后把桅桿固定在夾耳中間。

(9)綁帆治纜。桅桿立好后,開始綁帆和安置纜繩。古時候出海木帆船的帆用藤篾編織,其狀如席。近代木帆船的風帆都用帆布制作,矩形,分段落綁上竹桁,然后掛在桅桿上。為了使風帆耐用,多用薯莨(薯莨,別名薯良、雞血蓮、血母、朱砂七、紅藥子、牛血蓮、染布薯等。其塊莖含有膠質(zhì),可用來染棉、麻織品,包括船帆、漁網(wǎng)等用)汁染成棕色。未經(jīng)染色的風帆是白帆,溪船多用白帆,白帆的缺點是不耐用。桅桿末梢安上滑輪,通過繩索控制風帆升降。風帆安好以后,木船便可以順風調(diào)帆。除風帆外,船上還要準備櫓、槳、篙等人力驅(qū)動裝置,以便在無風時使用。

上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機器動力逐步普及,傳統(tǒng)木帆船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先是變成木殼機帆船,有風駛風,無風開動機器,大大減輕了船工的勞動強度;再后來木船不再豎帆,完全變成機動船。

1.3 水密隔艙

水密隔艙是中國古代在造船技術方面的一大發(fā)明。

如圖3所示,所謂“水密隔艙”就是用隔艙板將船艙隔成若干個小艙,每個小艙彼此密隔,互不相通。這種將船身分割為多個獨立部分的結(jié)構(gòu)方式具有許多優(yōu)點,至今仍為現(xiàn)代造船業(yè)普遍采用。

圖3 水密隔艙

采用水密隔艙建造的木船在航行中即使有一兩艙破損滲漏,進入船內(nèi)的水不會流到其他船艙,因而不至于全船沉沒,還可以在繼續(xù)航行的情況下進行修補;大大增加了航行的安全性,同時也便于貨物的分艙儲存。由于隔艙板與船殼板緊密釘合,增加了船只整體的橫向強度,具有加固船體的作用。

隔艙板的最低處還留一個過水的“水眼”,平時用木塞堵上,保持艙室水密;同時在船底最低處設一小積水艙,一旦發(fā)生漏水,水即流入積水艙。這樣,就可以隨時發(fā)現(xiàn)漏水,便于及時排除。

有學者認為,早在溫麻船屯時代,閩東的造船先驅(qū)們已經(jīng)掌握了這種技藝,“溫麻五會船”(五板合成的船)就是采用“水密隔艙”的技術建造。到西晉初期,溫麻船屯能造具有8個水密隔艙的大木船。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后來成為福船的基本特點之一。

為了確保木船水密,必須對船體進行艌縫,這道工序的質(zhì)量要求很高。先是艌塞板縫,將苧麻絲斫成小段,用鈍鑿將苧麻絲絮嵌塞到所有的船板合縫處。然后是艌補船隙,用桐油與石灰按一定比例調(diào)拌,再加麻絲(也可用棉絮)調(diào)成油灰,將船體內(nèi)外所有部件的合縫和船板的天然節(jié)疤填補密實,一定要使船殼及各艙完全水密,確保不漏水、不滲水。

歷史上賽江各船廠建造的木船都是采用這種技術,一直傳承至今。

1.4 傳統(tǒng)船寮

歷史上,福安曾有過許多以修造傳統(tǒng)木船為主業(yè)的造船村。因為造船場所簡陋,只需搭建一個寮棚能夠遮陽避雨即可,所以也稱為“船寮”。

由于社會歷史的變遷,船寮村也多有興衰更替,能夠堅持到民國后期的不算太多,更早的船寮村已經(jīng)無法詳知。

就近代而言,傳統(tǒng)的船寮村主要有穆陽溪下游靠近賽江的沙巖、上灣,賽江沿岸的外塘、長岐和江中之島的六嶼等。這些船寮規(guī)模都比較大,持續(xù)時間比較長,在閩浙沿海都有較大的影響。

此外,福安南部重鎮(zhèn)賽岐從晚清到民國也有過幾家船寮,規(guī)模相對比較小,以修船為主業(yè)。例如,張恒利船寮,位于賽岐萬壽街,創(chuàng)設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張慶鑾船寮,位于賽岐泥坪,后遷過港,創(chuàng)設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勤興船寮,位于賽岐萬壽街,創(chuàng)設于1919年;聯(lián)安船務行,位于賽岐萬壽街,創(chuàng)設于民國后期。1950年代,經(jīng)過合作化運動和工商業(yè)改造,船寮的歷史結(jié)束。

2 木船技術對近代船業(yè)繁榮的貢獻

2.1 港口經(jīng)濟促進船業(yè)繁盛

2.1.1 海上茶路與賽江船業(yè)

鴉片戰(zhàn)爭以后,賽江的口岸經(jīng)濟得到迅速發(fā)展。賽江傳統(tǒng)的民間船舶修造業(yè)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中大顯身手,使賽江木帆船的修造達到歷史的頂峰。

咸豐三年(1853年),正值紅茶新秀福安坦洋工夫初創(chuàng),由于紅茶主要用于外銷,坦洋工夫因濱海交通便利之故,轉(zhuǎn)占輸出優(yōu)越地位。坦洋工夫紅茶制品先用溪船運至賽岐,再從賽岐碼頭過駁大船,沿賽江過白馬門出洋。以賽岐為起點的海上茶路形成。光緒七年(1881年),坦洋工夫茶總產(chǎn)量5萬箱(每箱75斤,計3.75萬擔),產(chǎn)值 100萬大洋,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

2.1.2 其他商貨助推造船業(yè)

除了茶葉,閩東內(nèi)陸腹地還有大批土產(chǎn)商貨和外埠的時尚商品像潮水一般從賽江涌進涌出。清末(20世紀初期),每年從賽江出口的大宗商貨有綠茶、茅茶、白尾茶、茶油、桐油、牛皮、土煙、白豆等;每年入口的大宗商貨有蘇松串布、蘇杭綢緞、上海洋布、福州洋油(煤油)、藥材、鹽等。以上各物品均系水運,文獻上稱賽岐“閩東各地貨物,多由此進出,商業(yè)之盛,儼如大邑?!?/p>

不論是運往外埠的茶葉和其他土產(chǎn),還是從外面碼頭運進來的各色商品,基本上靠木船運輸,而木船的壽命大約就是十年左右;不停的新舊輪回,使賽江的造船業(yè)長盛不衰。

2.2 賽江木帆船的建造高峰

傳統(tǒng)的修造木船的船寮都是家庭或家族式的手工業(yè)生產(chǎn),兼收雇少量技師或徒工,規(guī)模小,設備簡陋。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內(nèi)河、近海水運業(yè)的日益繁榮,促使各造船寮的規(guī)模、技術必須有較大的提升,使賽江木帆船的建造達到歷史的高峰。

賽江船寮承造的木船除渡船、舢板、舴艋、刀豆船、龍舟等平底船外,還有許多尖底的木帆船。

渡船是載運人或物橫渡江河、連接兩岸的船。長溪水系水道縱橫,以這些水道為“經(jīng)”,山路石徑為“緯”,織成了古代福安的交通網(wǎng)絡;而散布在長溪及其支流兩岸的眾多渡口和橋梁,就是它們的交匯點。自古以來,福安一邑對渡船的需求量很大,一般渡口都有1~2艘渡船待渡,一些重點官渡配備的渡船更多。

舢板是靠人力劃槳、搖櫓推進的無甲板小船。舢板頭平尾方,船體輕便,載重量1~3噸,吃水淺,抗風浪能力差;故多用于海邊和江面上過駁貨物或短途運輸。舴艋是形似蚱蜢的小船,與舢板相似,形體比較修長,體態(tài)更加輕盈;是便捷的水上交通工具。舢板和舴艋由于靈活輕便,成為賽江和沿海很受歡迎的交通工具。近代賽江船寮所造舢板有寧波式和福安式兩種,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寧波式底角圓,福安式底角方。

渡船、舢板等平底船,與尖底的木帆船不同,不適合在浪大流急的水域中長時間航行。

木帆船是賽江船寮的主要產(chǎn)品。木帆船主要靠借助風力前進,船上的主要設備有桅、帆、舵、槳、櫓、碇及繩索等,櫓主要用作調(diào)整方向用。順風時,木帆船比較好走,速度也較快;偏順風時,則需要調(diào)整帆的方向行駛。賽江造的木帆船包括內(nèi)河船和外海船。較大的出海帆船都裝上小羅盤作為唯一的助航設備。出海木帆船對風的要求很高,風太大了不安全,船不能出航;風小或無風時只好靠搖櫓、劃槳,遇水淺的溪河還可撐篙,使船緩慢前進;若遇上逆風,必須降下風帆,根據(jù)潮水流向作“之”字形路線前進。

賽江船寮修造的木帆船有單桅(小型船)、雙桅(中型船),三桅(大型船)。除溪利、溪艚、毛纜等小型木船外,也建造如長艚、里仔、釣艚、墨魚船、艋艚等中大型的木帆船,作貨船或漁船用。1956年福州—溫州公路未通之前,長溪航道的溪船東溪可達沙巖,西溪可達斜灘,穆陽溪船可達蘇堤。小型的溪利船也叫“鼠船”,載重量僅0.5~2噸,中大型的帆船一般載重量可達30~50噸以上。民國17年(1928年)陽頭船主黃培英建造的“橫海飛”號木帆船達100噸位,經(jīng)營賽岐往福州、青島、臺灣等地客貨航運業(yè)務;民國29年(1940年),賽岐巨商高而山建造的“永和順”號木帆船達110噸位,船員18人,成為福安歷史上最大的木帆船。

賽江民間造船以外塘、長岐兩村的船寮最為著名。兩村都地處賽江中游,隔岸相望。外塘共有2家船寮,均屬蘇氏;長岐的1家船寮則為尤氏。此3家船寮旗鼓相當,都有一定的規(guī)模。上世紀三四十年代,3家船寮設計、建造的木殼船舶品種達到十來個,共有造船技工七八十人,能建造多種型式的大小木船,訂戶遍及閩浙沿海。外塘、長岐兩村造船人才輩出,名聲在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外塘的蘇德銓和長岐的尤鈴銓,他們的造船技藝在閩浙沿海有口皆碑。外塘、長岐船寮還為閩東沿海其他民間船寮(船廠)培養(yǎng)了大量的造船技師。

賽江船寮除了為本港本澳修造大小木船外,也為外地船主定造木帆船。較大型的帆船 “旦仔”“烏艚”“南船”“長艚”等,均應外郡船東之請建造,這些船有單桅、雙桅和三桅之分,50噸位左右,作遠程貨運和海洋漁業(yè)生產(chǎn)用。

“旦仔”是福建中部沿海的主要船型,也叫丹陽船、福州船、連江船等。該船型的船首較平,船身漆成多種顏色,主要作漁船用。

“南船”是福建南部和廣東沿海的主要船型,船首一般漆紅色,所以又叫做“紅頭船”,其余與旦仔的區(qū)別不大。

“烏艚”是浙江北部沿海的主要船型,也叫寧波船,船東大多來自舟山群島。船首兩個開角向上昂起,漆成黑色,所以叫“烏艚”;有的因為靠近船首的兩邊舷幫漆成長條的綠色,所以又叫“綠眉毛”。其他構(gòu)造、設帆和噸位與旦仔船差不多。

上述外地船型多是大型木帆船。賽江船寮船廠還建造“長艚”、“里仔”、“四角底”等本澳本郡漁業(yè)捕撈用船,其中“四角底”多為霞浦西洋島和南北礵島的漁民建造。這些木船平時活躍在閩東、浙江海面跑運輸,漁季則到沈家門和官井洋漁場進行捕撈作業(yè)。

“毛纜”是閩東本地船,一般100~200噸位,屬中型以上運輸船,主要航江浙、臺灣(舊時從賽岐碼頭出發(fā),半日潮可抵達基?。?。由于是本地船,需求量特別大。

賽江造船業(yè)還派生出許多為木船生產(chǎn)配套部件的工場。民國后期,僅賽岐一地就有10家工場為木船制作竹篷,賽岐還有9家工場為木船打制棕繩,2家打鐵鋪為木船打制鐵錨。以上行業(yè)同時也分布在甘棠、下白石等地。

2.3 賽江近代輪船業(yè)的興起

歐洲資本主義興起和現(xiàn)代機動輪船出現(xiàn)以后,長期稱雄世界的中國造船業(yè)漸失優(yōu)勢。

民國7年(1918年),福安王泰和從外地購得一艘“江門”號輪船,率閩東之先開辟三都澳至福州的輪航。繼而他又先后添購兩艘輪船,創(chuàng)辦“泰安輪船公司”,從而開啟了閩東的輪船事業(yè)。此后活躍在賽江水面的本地輪船越來越多,這些輪船的經(jīng)營者雖然都是本地商人,但船均購自外地,非本地建造。

據(jù)《福安交通志》所述,上世紀30年代初,沙巖村的船寮已能建造100噸位的木殼機動貨輪。同時期長岐、外塘船寮也已能建造多種型號的木殼運輸船,估計其中不乏機動船舶。

賽江早期建造的機動船舶是木殼機帆船;機帆并用,順風時使帆,無風或逆風時則開啟機器動力。

賽江真正意義的輪船建造始于民國35年(1946年)。這一年,賽岐利寧輪船公司(賽岐商人李松康等合股創(chuàng)辦)建造的“華安”、“新同安”兩艘輪船下水(其中“新同安”達260噸位),開始了福安近代造船業(yè)的新篇章。繼“華安”“新同安”后,利寧公司又有“建安”號下水;賽岐??递喆荆ㄙ愥倘烁咴K?、李贊成等合股創(chuàng)辦)有“福泰”“??怠眱伤逸喆滤?。

這些船均為木殼,不用風帆,以煤為燃料,用蒸汽輪機做動力,推動外部螺旋槳前進。

此后,輪船作為先進生產(chǎn)力的代表,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木帆船,成為賽江水運的主力軍。

3 結(jié)束語

天然的資源條件蘊育出船舶工業(yè)發(fā)展史話。在歷史長河中,福安造船人不畏兇濤巨浪,一代又一代順應時代潮流,開發(fā)各種船型技術和建造工藝,傳承積淀并形成了非物質(zhì)船政文化,影響和促進了近代中國船舶工業(yè)發(fā)展,并將在新時期繼續(xù)發(fā)揮著造船人特有的堅韌不拔品質(zhì),發(fā)揚光大船舶工業(yè)。

[1] 李建民. 閩海賽江.

[2] 福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安市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3] 楊熹. 中國木帆船建造技術簡介[J]. 海交史研究, 2009(1).

[4] 許路. 清初福建趕繒戰(zhàn)船復原研究[J]. 海交史研究, 2008(2): 47-74.

[5] 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鎮(zhèn)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甘棠鎮(zhèn)志[M].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2.

猜你喜歡
福安木船桅桿
張福安作品
美術界(2022年4期)2022-04-26 11:07:24
生命的桅桿
閱讀時代(2021年6期)2021-09-10 07:22:44
福安廉村
生命的桅桿
《小木船》后傳
履帶起重機超起桅桿替換性研究
福安八斗村:扶貧做得精,荒山野茶能刨金
對桅桿式起重機的幾項革新改造
福安廉村:不廉潔就不能葬在村里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4:14
江蘇太倉元代古木船
大眾考古(2014年11期)2014-06-21 07:18:34
故城县| 云龙县| 延寿县| 金坛市| 宜川县| 凤阳县| 永德县| 乌鲁木齐市| 西吉县| 东山县| 比如县| 和林格尔县| 鹤庆县| 普洱| 兴隆县| 土默特右旗| 沂源县| 封丘县| 吴江市| 张家港市| 临高县| 平江县| 沈丘县| 化德县| 两当县| 安陆市| 阳城县| 阳春市| 旅游| 永新县| 理塘县| 怀柔区| 民权县| 米泉市| 巴彦县| 德庆县| 镇原县| 买车| 平泉县| 离岛区|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