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坤
翁同書是清末重臣翁同龢的長兄,大學(xué)士翁心存的長子。太平天國起事時,他以文臣入清軍江南大營,在不適合的位置上獨當(dāng)一面。這段軍旅歲月里真正令其留名后世的,并非政治,而是求書、校書與藏書。翁同書每得江南流散善本,便加批校,寄還京師,書多賴此而存,其中也保存了大量批校、題識及跋語。
這些跋識多涉軍中日常,如操練軍士、修治軍械、褒獎祭祀、人情往來、身臨兵事的情景,也透露出對政治文化動向的關(guān)注。翁氏一門中,翁心存與翁同龢均有日記存世,而翁同書則付闕如。翁同書曾為貴州學(xué)政,有《使黔雜記》;任安徽巡撫后,奏疏又收入《顨齋奏稿》;只有江南大營時期無個人記述傳世。而其藏書中豐富的題識跋語,可以像日記一樣,點點滴滴彌補(bǔ)起他的個人史。
翁同書《顨齋自訂年譜》止于咸豐七年,次年起“軍事益棘,無復(fù)敘述”,后由翁同龢補(bǔ)訂。正是在這最為緊張的時段里,翁同書批校起了諸子典籍——咸豐七年閏五月望日至廿三日批《韓非子》,其間與劉庠論《荀子》,?!盾髯印分亮仑ノ迦?,十月十一至十四日?!秴问洗呵铩?,十一月十二日至次年三月重?!俄n非子》。三書均藏國家圖書館,存題識及跋語共四十四條,所記咸豐七年事頗可與《年譜》對讀,亦有補(bǔ)于咸豐八年未及自記之處。三子多論政論兵之言,翁氏亦題“在兵間久,獨喜荀卿之言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