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絕活立身,企業(yè)靠好產(chǎn)品實現(xiàn)高收益
人奔忙一生究竟為了啥?奮斗一生,也只有清靜和絕活歸屬于你?;氐降赖抡嬖矗^拱地拿出絕活。我的體會,王陽明悟道三個階段,給出了回到道德真源的三種基本路徑。
第一階段:立志,證悟萬物一體圣人境界,都一樣。
1506年,35歲的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一路上被人追殺,他沒有抱怨。厄運沒有絲毫影響他立志做個圣賢,反而成了他達到人生目標的機遇。他每天見證生死,干脆向死而生。他鑿了一副石槨,日夜沉默端坐其中,自誓“吾惟俟命而已”。
一天深夜,王陽明從山洞狂奔而出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薄拔嵝募吹??!薄胺蛉苏?,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边@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萬物一體”是宇宙真理。同時也意味著,無論發(fā)生什么,都一樣。
萬物一體,發(fā)生什么都一樣。世界上無非有兩類新發(fā)生:挑戰(zhàn)和危難,是來成就我們的;便利和資源,是來滋養(yǎng)我們的。關(guān)鍵是立志與擔當。天崩地裂也能淡定與平和,“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謙虛、敬畏、謹慎、恭敬、精進、純粹,只要你有了這樣一些品質(zhì),就會沒有抱怨,就會坦然面對所有的發(fā)生。
立志!擔當!慈悲!立志向世間的苦處行,擔當解救萬千生命于危難中。
第二階段:立誠,包含著大愛和惟精惟一,我愛你。
王陽明龍場悟道后有著巨大的喜悅,但是聽懂的了了。這個天大的道理就在那里,可是為什么能夠接近的人卻少之又少呢?王陽明苦苦思索。
圣人境界難有人及,但人們知道做人做事都需要“立誠”。立誠,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態(tài)度,是惟精惟一,是全心全意的愛。普通人的愛,或許連接不到萬物一體,可是可以連接到家人、朋友、同事和伙伴。平時在這些圈子里,紛爭不少。一句“我錯了”或“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立刻就會消弭一場戰(zhàn)爭。
立誠,在商業(yè)上就是“拿出絕活,磨好豆腐”。為什么要把豆腐磨好?因為你的爹要吃,因為你的娘要吃,因為你的孩子要吃。我們愛我們的爹娘和孩子,我們可以把全部的愛投入于磨好豆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與所有客戶一體,進一步我們也就自然有了“萬物一體之仁”。
第三階段:致良知,知行合一在事上磨,這一刻。
人們被利得心驅(qū)使,常常迷失,把“誠”給丟了,“愛”被貪婪吞噬了。王陽明又在實踐中苦苦思索。最后,他悟出“致良知”就在當下這一刻。不必那么糾結(jié),只要能沉下心來,制心一處,把所要做的事情做好,你就可以“致良知”了。
日本學(xué)陽明心學(xué),就不在概念邏輯上兜圈子,而在實踐中推崇惟精惟一的工匠精神,推崇無論做什么,只要是你經(jīng)手的,就要沒挑兒,就要成為絕活。這就是你全部的價值和自尊。如此天長日久,工匠精神就成了一種國民意識。
所以,工匠精神就是致良知之路。致良知不在概念中,而在你聚精會神頭拱地拿出絕活的“這一刻”!總有一天,如下意識會成為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
“人有絕活才有尊嚴!”
“公司有不同凡響的產(chǎn)品才有價值!”
“回到真源,拿出絕活!”
致良知的出口就是“回到真源,拿出絕活”。這是一個圓形的運動:你良知真源出來了,干啥都可以拿出絕活;只要你拿出一針刺破天的絕活,良知真源就會越來越強。不可以割裂這個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