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智
連日小雨,今日傍晚無事,我漫步走入田野中,感受雨中清涼,也希望能讓疲憊的雙眼能感覺到一點新綠。
我漫無目的地走著,誤入一處小小的荷塘。映入我眼里的荷花,紅的、白的、粉的都有,有的含笑初放,充滿嬌羞;有的全然綻放,直指云天;有的鶴立雞群,高高撐在水之上面,仰天長嘯,青翠欲滴;有的殘留片片花辨,落英飄揚,暗香浮動。放眼望去,水波瀲滟,青荷田田,朵朵荷花迎風舞蹈,似有靈性,宛如傳說中的凌波仙子翩翩起舞,瀟灑飄逸。緊密挨擠著的青綠荷葉,沾著顆顆圓潤的水珠,晶瑩剔透,光芒閃爍,像大珠小珠落玉盤;陣陣荷香沁入心脾,這些潔白的精靈喲,令我萬分感嘆!
她,風情萬千飄搖在蕭索的風中,婀娜多姿;她,玉樹臨風舞動在粼粼的水面,倒映于清晰的漓波中,微風吹拂,搖出一圈又一圈漣漪,水里搖晃擺動的清影,可是對我執(zhí)著深情的凝眸?她,腳踏著污穢泥濘,而旖旎身姿一塵不染,纖纖面杼,淡芳沁雪;她,根底藕絲長,粉面含淚語,嬌蕊成詩行,花里蓮心苦,為的可也是幾許風流,幾許清愁?從泥土里的寂寞,到穿越水的艱辛,再到烈日下的炙烤,最后才擁有了短暫的開放。盈盈一水間,蓮花對影落,就是這瞬息之間的悠然飄落,也是幽靜淡雅至極,在水光的映照中璀璨,在飄泊中搖曳著它的嫵媚,在穿越時光的湖水中尋求生命的真諦,即便花顏不在,卻馨香殘留。清塘掩殘影,心雨葬花魂,以水為家,以荷為冢,生死相偎。
置身荷塘邊,心情會平常,會從容,會淡泊,會忘卻世俗的桎梏,以及塵世的喧囂。自然會想起作家朱自清膾炙人口的抒情散文《荷塘月色》,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荷的操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荷的耿介;“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是荷的追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更是荷的品質(zhì)。
“小荷才露尖尖角,”“留得殘荷聽雨聲”,在每一個日出日落里,充滿希冀的等待,在無約的夢里夢外,我想用自已的普通見證一份高雅的生命,就像這盛開的蓮花一樣,把美麗和芳香留給人間。
故鄉(xiāng)炊煙
我思故鄉(xiāng),憶故鄉(xiāng)。我的父輩都生長在農(nóng)村,我的故鄉(xiāng)是周圍被小山包圍的一個平坦壩子,家鄉(xiāng)的村莊都背靠著小山。童年記憶里,清晨的炊煙隨著雞鳴從村落的角落緩緩升起,驚擾了村莊的寧靜,飄來一天的憧憬;午間的炊煙似飛流直下的瀑布,一頭連著銀河一頭連著新農(nóng)村的白墻青瓦,仿佛是一雙丹青妙手書寫的美輪美奐;傍晚的炊煙,如曼妙的仙女,又似含情的少女,婀娜多姿地在空中長風起舞,把一天的勞作和辛苦歸于錦緞般的艷麗空中。不管是黎明還是晚間,飄忽散淡的炊煙,清濃淡染著村莊的平淡,給寥廓的天空送去了溫暖,飄忽散淡的炊煙冉冉升起,升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升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向往。
故鄉(xiāng)的炊煙,是無言的親情與溫暖。當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房頂飄出淡淡的炊煙時,總是自然不自然的加快了回家的步伐,因為我知道那淡淡的炊煙是母親的無聲召喚,當我把母親燒好的飯菜端上桌時,總能聽到父親驅(qū)趕牛羊的吆喝聲,因為父親知道那淡淡的炊煙是收工的信號;當裊裊炊煙飄向蔚藍的天空時,我總能在游離的浮云中找到屋頂上的莊稼,山岡上的羊群,還有父親躬耕的犁,母親喚兒時舉起的手,因為淡淡的炊煙已經(jīng)化成了我難以割舍的情愫。“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笔前?,有煙火處有人煙,有人煙處有仁慈。難怪人們在迷路時總是朝有炊煙的地方去詢問,因為那里有生命,有希望。透過那冉冉升起的縷縷炊煙,我找到了我在農(nóng)村生活的童年時光,看到了母親在灶前夾柴生火做飯的忙碌的身影,聞到了比海味山珍還要香甜的白米飯的香氣。
故鄉(xiāng)的炊煙,是父老鄉(xiāng)親美好生活象征。想起炊煙,故鄉(xiāng)的那個小村莊就會浮現(xiàn)在心中,可我在她的空氣里總能聞到散發(fā)著泥土和稻禾的氣味,還有那縷縷的炊煙也總有種淡淡的草木灰香氣。記得老家那個彌漫著裊裊炊煙的村莊,家家戶戶都沿用那種燒柴禾的傳統(tǒng)土灶。這種灶,它的前灶膛上有口很大的生鐵鍋,灶的后膛則配有一口溫水的小鍋,灶的高度一般都在80公分左右,而后膛的出處就是那排煙的煙筒,那縷縷炊煙就是自那里冒出來的。那時經(jīng)濟還不發(fā)達,人們的生活也不富裕,鄉(xiāng)村人還不知道什么是燃氣,更別說能用得上或用得起什么氣了。另外,農(nóng)家生活環(huán)境的特定,人丁的興旺,加上都有養(yǎng)豬、釀酒的習慣,也就只能因地制宜地采用那種燒柴禾的大灶。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升,國家為了還原生態(tài),防止水土流失,逐步開始實行“封山育林”運動,如此一來,就不允許再到山上去砍柴了。這樣,那燒柴火的灶就使用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沼氣和電器?!按稛煛币簿吐馗鎰e了農(nóng)家,消逝在曾經(jīng)的田野上空。
如今,曾經(jīng)溫柔的炊煙已成為了我對過去的懷念,雖我再也難以看到它多情的身影,但我卻自生活中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和鄉(xiāng)村面貌的日益改變。而更讓人欣慰的是,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人也終于徹底地擺脫了那種祖祖輩輩沿用燒柴禾做飯的習俗,而且都過上了更好的農(nóng)家生活。我雖再也難以重溫過去那種裊裊炊煙的溫馨,但是,我依然自生活的流彩里感受到那炊煙的親切與美。
憶故鄉(xiāng)的炊煙,就想起一首歌唱的:“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愿你變成彩霞,飛到我夢里……” 無論走出多遠,故鄉(xiāng),都是我記憶中永遠的沉香;無論走出多久,炊煙,都是我靈魂中永遠的詩行。炊煙,我童年的味道,嗅一下就會滿口生香;炊煙,我故鄉(xiāng)的味道,走遍天涯海角,也會魂牽夢繞;炊煙,我親人的味道,絲絲縷縷都在游子的心頭纏繞。我喜歡故鄉(xiāng)的炊煙,喜歡故鄉(xiāng)炊煙彌漫的純樸,喜歡故鄉(xiāng)炊煙升起的寧靜,喜歡故鄉(xiāng)炊煙飄蕩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