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昱穎
朱光潛如是說:“每個人所走的路應(yīng)該是由他審度自然條件和環(huán)境需要,逐步摸索出來的?!?/p>
誠然,人生不過是一場百年的造訪,我們行走在不同的人生之路上,滿目而來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風(fēng),無意不是命運慷慨福澤的傾注,露珠尚且借楓葉熠熠生輝,借荷花清涼欲滴,人亦可憑借外物,暢游人間。
但,外物與人,卻被視作不足掛齒。人們對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只是使用卻未曾擁有。隨著自身能力和信心的加強,人類逐步自我膨脹起來,認(rèn)為自己可以成為世界的主宰,所以它們寧死也不愿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最后落得草木同腐的境地。如此忘恩和狂妄于外物,這樣的人生當(dāng)滑向不可知的終點。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p>
心境是自由的空間,可以包舉宇內(nèi),席卷天地,亦可狹如籠屜人之于世,無非是憑借外物來裝點自己的心境。善假于外物,方可使內(nèi)心豐盛,莊周把大地收納將濮水引進,大氣鏗然,后又手摘星辰,衣帶蝴蝶,翩翩而雅致,莊周將萬物附屬于他,萬物皆為之所有,于是,他的心境浩淼,不與世俗喧囂的宇宙同流合污。
史鐵生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rèn)識:“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既是殘疾。在此意義上,殘疾與事俱來,每個人都是如此。
難道我們只甘于自身的“殘疾”而無所作為?
不,憑借外物亦可彌補自身殘缺,在布滿鐵蒺藜的道路上向前進,葡萄藤借木竿,盤環(huán)而上,沐浴陽光,蒲公英借徐徐輕風(fēng),隨欲而安,繁衍生息,明月借日光以照亮黑暗,皎輝如織,善于假助外物,人才不會被拘泥于自我框架,使一生遼闊高遠(yuǎn)。
荀況先生在《勸學(xué)》中幾句深深觸及人的內(nèi)心: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于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p>
世界上最無能為力的不是自己的限制,而是“我和一株頂高的樹排立著,卻沒有依靠?!?/p>
愿我們都能成為善假于外物的智者,而不是執(zhí)拗于內(nèi)心,踟躕不前的潰敗者。
指導(dǎo)教師:何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