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山西省中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段行武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經(jīng)驗
張 玲
(山西省中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段行武;尋常型銀屑?。唤?jīng)驗總結
銀屑病是一種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具有蠟樣鱗屑、篩狀出血點、薄膜現(xiàn)象的典型特點,發(fā)病以冬季為多,有明顯的家族傾向。段行武教授是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皮膚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yī)師,從事皮膚科臨床工作近30年,對銀屑病的中醫(yī)藥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和獨到的見解。筆者有幸隨師侍診,受益匪淺,現(xiàn)將其治療銀屑病的經(jīng)驗介紹如下。
西醫(yī)病因:西醫(yī)學尚未完全明確病因,一般認為與遺傳、感染、季節(jié)氣候、精神因素、勞累緊張、飲食、外傷等眾多因素有關。
中醫(yī)病因:段行武老師認為,銀屑病初期(進行期)的發(fā)病原因是外感六淫,或過食辛辣、腥發(fā)之品,或情志內傷,致火熱內生,火熱之邪相搏,內入營血,外發(fā)肌膚,或火熱與濕濁相合,內入營血,外發(fā)肌膚而發(fā)病。后期(靜止期)熱毒耗傷陰血,熱滯經(jīng)脈,表現(xiàn)為血虛風燥,氣虛血瘀。初期熱重毒輕,是中藥治療的最佳時期,后期熱輕毒重,癥狀看似減輕,但治療卻比較困難。
銀屑病因具有頑固性、復發(fā)性的特點,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的困擾,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段行武老師認為,目前中醫(yī)藥治療銀屑病越來越受到重視,采用中藥治療不僅有效,而且能夠延緩復發(fā)時間。中醫(yī)治療銀屑病在臨床治療、遠期療效方面往往可以獲得良好的療效,因此銀屑病成為中醫(yī)治療的優(yōu)勢病種之一。
段行武老師對銀屑病臨床診治有如下幾個要點:
1.分型、分期論治銀屑病。段行武老師認為,中醫(yī)不論治療哪種皮膚病,首先要對其證型有全面的了解。銀屑病的基本皮損為紅斑,斑出于血分,疹出于氣分,因此對于本病的治療應該抓住血與熱這個病機要點。段行武老師將尋常型銀屑病分為血熱、濕熱、血瘀、血燥4個證型。
(1)血熱內蘊證(進行期):皮疹多呈點滴狀或斑片狀,不斷增多、擴大,顏色鮮紅,鱗屑多,瘙癢劇烈,抓之有點狀出血;伴有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心煩易怒,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shù)。治則:涼血清熱,解毒消斑。方選犀角地黃湯加減。組成:水牛角、生地黃、赤芍、牡丹皮、紫草、大青葉、生槐花、苦參、梔子、蚤休。
(2)濕熱蘊阻證(進行期):皮損多發(fā)生在四肢屈側、胸腹以及肘窩、腹股溝等皺褶部位,紅斑潮濕,痂屑黏厚,疼痛劇烈,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治則:清熱利濕,解毒消斑。方選萆薢滲濕湯加減。組成:萆薢、黃柏、生薏苡仁、土茯苓。
(3)氣血瘀滯證(靜止期或退行期):皮損經(jīng)久不退,顏色暗紅,浸潤肥厚,呈斑塊狀或地圖狀,舌質暗紅,有瘀斑,苔白,脈弦澀或沉細。治則:活血化瘀,解毒消斑。方選桃紅四物湯加減。組成: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川芎、雞血藤、莪術、鬼箭羽、白花蛇舌草。
(4)血虛風燥證(靜止期):病程較長,皮疹多呈斑片狀,顏色淡紅,鱗屑干燥,時有皸裂,自覺干癢或干痛,伴口咽干燥,舌質淡紅,苔白,脈沉細。治則:養(yǎng)血滋陰,潤膚息風。方選四物湯加減。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當歸、赤芍、白芍、川芎、丹參、天冬、麥冬、土茯苓、蜂房[1]。
2.隨癥加減。咽喉腫痛者,加板藍根、北豆根、玄參;感冒誘發(fā)者,加金銀花、連翹;大便秘結者,加大黃;胃脘脹滿、舌苔厚膩者,加炒萊菔子、陳皮、枳殼、大腹皮;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者,加生龍骨、生牡蠣、珍珠母;月經(jīng)色暗、經(jīng)前加重者,加益母草、香附、澤蘭;皮損肥厚色暗者,加三棱、莪術;瘙癢劇烈者,加白鮮皮、地膚子、白蒺藜;病程日久、反復不愈者,加烏梢蛇、全蝎;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炒酸棗仁;大量脫皮、口干唇燥者,加天花粉、石斛。
3.加引經(jīng)藥。臨床用藥時,段行武老師注重引經(jīng)藥的使用,根據(jù)病變部位,正確使用引藥,使藥物直達病所,更好發(fā)揮治療效應,提高臨床療效。頭部皮損重者,加川芎、藁本、白芷、蜂房;皮損以上肢為甚者,加桑枝、姜黃;皮損以下肢為甚者,加川牛膝、漢防己、獨活。
4.重視活血化瘀。銀屑病基本病機是血熱,血受熱煎成塊,無論血熱,還是濕熱,熱灼血液,形成瘀血。血熱日久耗傷營血,陰血虧虛,血行不暢,以致經(jīng)脈阻塞,氣血瘀結,肌膚失養(yǎng)。瘀阻經(jīng)絡貫穿病程始終,所以治療時,對活血化瘀藥物的使用應貫穿始終?;钛幎辔缎炼菩?,即能佐制清熱藥凝滯血脈,又可助藥物速達肌腠經(jīng)絡,使氣血通達,充養(yǎng)肌膚[2]。熱瘀者,加丹參、白茅根、紫草、生槐花、茜草、玄參;氣滯血瘀者,加川芎、郁金、枳殼;氣虛血瘀者,加生黃芪、黨參;血虛血瘀者,加當歸、雞血藤;痰瘀阻絡者,加僵蠶;病久難愈、皮損頑厚屬血瘀阻絡者,加三棱、莪術、鬼箭羽或烏梢蛇等蟲類搜剔之品。
5.運氣論治。段行武老師認為,四時陰陽、晝夜陰陽與臟腑、氣血有相似相應關系,疾病的病理表現(xiàn)和證候表現(xiàn)也產生相應的變化,所以臨證可根據(jù)相應的表現(xiàn)進行辨證用藥。
(1)應晝夜治:夜間劇癢者為血燥生風或陰虛風動,加當歸、白芍、生地黃、川芎;白天癢甚、夜間反減輕者為氣虛,加黃芪、黨參。
(2)應四時治:銀屑病冬季加重者,其一因人體冬季陽氣潛藏于里,陽氣虛于表而盛于里[3];其二因寒為冬季主氣,在冬季人體常易感受寒邪,寒邪使氣血凝滯,腠理收縮,邪氣閉郁,不得疏泄而發(fā)為本病,因此宜用辛溫之劑解表寒,加葛根、桂枝。暑季除氣候炎熱外,常多雨而潮濕,熱蒸濕動,使空氣中濕度增加,暑邪常夾濕邪侵犯人體,因此宜用解暑化濕之品,加藿香、佩蘭。
6.扶正氣護脾胃。段行武老師強調,銀屑病的調護要“三分治療,七分調養(yǎng)”。首先要合理膳食,以食后皮損不加重為原則,預防感染,適量運動,生活作息有規(guī)律,即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其次,在治療方面,急性期以實證、熱證居多,用藥偏于寒涼攻伐之品,因此要囑患者飯后服藥,以免苦寒傷脾胃,疾病后期或病程長者,由于久病多虛,常配伍黨參、白術、黃芪顧護脾胃[4]。
7.重視外治。段行武老師認為中醫(yī)外治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皮損,能更好地促進皮損的恢復。①進行期皮損,外用藥宜溫和,切忌刺激,選用黃連膏、普連膏等外涂,每日2次。②靜止期斑塊狀皮損,可外涂10%黑豆餾油軟膏;大斑塊浸潤肥厚皮損,可用封包療法。③皮損干燥皸裂,外涂潤肌膏、凡士林、橄欖油等滋潤皮膚。④藥浴療法有祛除皮屑、改善皮膚血液循環(huán)、促進外用藥物吸收的作用。適用于靜止期、退行期,常用徐長卿、千里光、蛇床子、秦皮、楮桃葉、側柏葉等煎湯,亦可用內服湯藥煎第三煎,待溫后洗浴、浸浴患處,再外涂藥膏[5]。
患者,男,41歲,2015年8月15日初診?;颊?個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肌注青霉素,用藥后第二天起皮疹,在外院診為藥疹,靜注地塞米松,每日5 mg,10 d后皮疹消退,停用激素。1周前身起皮疹,脫屑,3 d后泛發(fā)全身??滔掳Y:全身起皮疹,瘙癢,低熱,口干,咽干,喜冷飲,納可,大便干。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滑。西醫(yī)診斷:銀屑病(尋常型)。中醫(yī)診斷:白庀,證屬血熱內蘊。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清斑。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藥物組成:板藍根15 g,玄參20 g,生地黃30 g,蜜桑白皮15 g,白鮮皮15 g,生槐花20 g,土茯苓20 g ,紫草15 g,茜草10 g,牡丹皮10 g,炒蒼耳子6 g,白芷10 g,鬼箭羽15 g,30劑。
2015年9月13日二診:皮疹鱗屑減少,部分皮疹中心有消退趨勢。處方:生地黃30 g,白芍20 g,酒黃精20 g,白鮮皮15 g,酒烏梢蛇15 g,紫草15 g,茜草10 g,玄參20 g,連翹12 g,鬼箭羽15 g,丹參15 g,半枝蓮30 g,30劑。
2015年10月11日三診:皮疹明顯消退,大部分皮疹僅遺留色素脫失斑,頭皮尚見少數(shù)紅斑,鱗屑不多,瘙癢止。處方:玄參20 g,板藍根15 g,連翹10 g,白茅根30 g,生地黃30 g,赤芍15 g,丹參15 g,醋莪術15 g,生槐花15 g,土茯苓20 g,茜草10 g,黃芩15 g,酒黃精20 g,30劑。
2015年10月11日四診:皮疹消退,臨床痊愈。
[1]段行武,翟幸.常見皮膚病[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3:166.
[2]閆小寧,李爭紅.當代中醫(yī)皮膚科臨床家叢書·韓世榮[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177.
[3]朱進忠.天人相應與辨證論治[M].太原:山西科學教育出版社,1985:127-195.
[4]王晞星,李源增.醫(yī)苑英華[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95.
[5]翟幸.中醫(yī)皮膚性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169.
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