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兵
(微山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山東微山 277600)
仔豬補鐵技術措施
劉 兵
(微山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山東微山 277600)
鐵元素是動物機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尤其對子仔豬,鐵參與多種細胞酶的構成,是合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的重要物質,可促進仔豬的免疫系統(tǒng)的發(fā)育。鐵在仔豬肌體中主要有三個生理功能:生理防御、預防肌體感染疾病;參與體內(nèi)物質代謝;參與載體的組成、轉運和儲存營養(yǎng),對仔豬的健康生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仔豬的生長速度快,一般出生后7d體重就可達到初生重的2倍,14d體重可達初生重的3倍以上,仔豬體重每增加1kg,就需要大約50mg鐵,因此仔豬時期對鐵的需求量隨日齡增加而急劇增加。然而仔豬自身由于胎盤屏障的存在,導致新生仔豬體內(nèi)的鐵貯存量較少,出生后母豬的乳汁中鐵含量也很低,供給仔豬的量每頭仔豬每天大約只有1mg左右,此階段仔豬吃料少,從飼料中吸收的鐵也很有限,這是圈養(yǎng)仔豬的共存特點和對鐵的攝取的制約性。若是放養(yǎng)條件下,仔豬有機會接觸土壤,可以從中吸收一部分所需的鐵作為補充,但是由于不同的土壤中鐵含量不一致,導致仔豬對鐵的攝取量也不是都能滿足自身需要。
(2)適當補鐵可促進仔豬生長。研究表明,給母豬和仔豬補鐵,都對仔豬的生長發(fā)育有促進作用:3日齡仔豬開始補鐵,仔豬白痢發(fā)病率可降低54.3%,35日齡育成率可提高14.5%,對照實驗證明,補鐵仔豬斷奶均重比未補鐵組平均高0.8kg。
(3)仔豬補鐵不僅可預防仔豬缺鐵性貧血,還可以改善毛色。對照表明,在3日齡和10日齡補鐵的仔豬毛色光亮,膚色紅潤,未補鐵的仔豬則被毛粗亂,皮膚蒼白、發(fā)干,還有的膚色發(fā)黃,觀感不佳。
仔豬補鐵的方法及優(yōu)缺點:
現(xiàn)階段,給仔豬施以外源性補鐵的方式一般有3種。
(1)母豬間接補飼。在母豬懷孕后期和哺乳期,在飼料中加入有機鐵(氨基酸螯合鐵),可以提高初生仔豬的鐵儲備量和母豬乳汁中的鐵含量,這是最安全應激最小的補鐵方法,不僅利于初生仔豬的補鐵,增加仔豬的初生重和血紅蛋白含量,還可改善母豬的健康狀況,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促進母豬產(chǎn)后發(fā)情,減短空懷時間,提高生產(chǎn)效率。缺點是母豬吸收的鐵通過胎盤和乳汁傳遞給仔豬的數(shù)量有限,飼料中添加有機鐵仍不能完全代替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常用的肌肉注射鐵制劑。
(2)仔豬口服補鐵。通過飲水或者直接喂食補鐵的方法給初生仔豬補鐵。這種方法優(yōu)點是簡單、快捷、應激小,勞動強度低,效果確實而且經(jīng)濟。缺點是不一定都傳達到有效補鐵要求,原因是:一是初生仔豬對水的需求量少且不會主動飲水,而含鐵制劑一般適口性較差,仔豬攝取量無法確定;二是飲水和飼料中添加量較大,造成成本較高;三是補鐵劑量不好控制;四是直接飼喂需多次強制口服,應激大,操作不便。
(3)肌肉注射法補鐵。自1995年以來,規(guī)模化豬場采用給新出生1~3d的仔豬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鐵制劑的方法補鐵,這種方法確實給仔豬補鐵帶來一個新飛躍,該方法見效快、針對性強、用量少、時間短,該方法很快得以普及。缺點是對仔豬應激較大(捕捉、驚嚇等),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下面以當前最優(yōu)的肌肉注射法來說明。
新生仔豬的補鐵劑量與次數(shù)與補鐵效果有直接關系。仔豬補鐵量小不能滿足機體需求,量大則易對仔豬機體產(chǎn)生毒副作用。一般來說一次注射鐵含量不能超過200mg。在常規(guī)的補一次鐵的基礎上,一些豬場開始嘗試2次補鐵甚至3次補鐵。試驗證明,3日齡1次補鐵150mg雖能明顯提高仔豬增重率,但并沒有發(fā)揮出仔豬的生長潛力;仔豬3日齡和15日齡各補150mg鐵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均高于1次補鐵;仔豬3日齡補鐵1次150mg,15日齡再補1次150mg,必要時在30日齡(即斷奶后)加強補鐵1次150mg,所達到的補鐵效果最優(yōu),不僅提高了仔豬的生長性能,還使白痢發(fā)病率明顯降低,獲得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
給仔豬補鐵最好選擇頸部肌肉注射,補鐵的同時切不可添加治病防病的藥物,因為鐵離子活性大,某些含鉛、鎂、鈣的藥物制劑,遇鐵容易在胃腸內(nèi)形成難以溶解的絡合物或沉淀,降低吸收效果或出現(xiàn)瘀斑、青紫等皮膚現(xiàn)象,甚而至于有的仔豬耐受性差,出現(xiàn)過敏癥狀: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驚叫、倒地不起等,嚴重可引起休克死亡。發(fā)生這種過敏情況時,立即肌肉注射腎上腺素每頭1mg,約2h即能恢復;補鐵的同時也要適量補充維生素A、D、E,增強機體造血功能,最終使仔豬機體各項機能協(xié)調發(fā)展,增強仔豬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