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姚菊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作為生長于中華大地的炎黃子孫,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果亦是我們責無旁貸的義務。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古詩文教學,引導學生領略古詩文之美,靈活應對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興趣激發(fā),讓學生爭當樂之者
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果在課堂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學就會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特別對于古詩文教學來說,很多學生因為對古詩文缺乏正確的認識,加上學生口口相傳的“恐怖渲染”,很容易對古詩文學習產(chǎn)生一種抵觸心理。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授的內容,利用興趣激勵法來引導學生?!昂玫拈_頭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下工夫設計出一番引人入勝的課前導語,就能夠很好地吸引住學生,水到渠成地進入高效教學環(huán)節(jié)。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課文《活版》為例,在授課之前引導學生思考在網(wǎng)絡之前文明傳播的主要媒介,然后提出問題:“如果你穿越到古代,開了一間印刷店,會用什么辦法來提高自己店鋪的利潤呢?”最后針對學生的想法指出比較于活版印刷的利弊,從而自然地進入到課文學習階段。如此循循善誘,結合在學生中認可度非常高的穿越話題,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fā)學生思考,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與學習主動性。
二、發(fā)掘背景,讓學生知其所以然
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作者因為感于某事某物才會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詩文,而這些事物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必然又與特定的社會時代相聯(lián)系。古詩一向講究含蓄美,表達感情比較委婉,加上中學生大多沒有重大的社會經(jīng)歷,不可能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因此在講解詩文內容之前,有必要向學生講解作者經(jīng)歷的主要社會活動,講解作者寫作的背景緣由,這對學生理解古詩、把握中心思想具有無法替代的助力,同理古文教學也是一樣。
以《馬說》教學為例,介紹作者韓愈的寫作動機和背景。這篇文章大約創(chuàng)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間,此時韓愈初入官場,胸有大志卻不得。三次上書宰相求錄用均遭冷遇,即使后來在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也未得重用。再加上當時朝廷中奸臣掌權,官場黑暗,有才之士不能受到重用,韓愈感于自身經(jīng)歷和社會現(xiàn)狀,所以才有“伯樂不常有”的感慨。經(jīng)過如此介紹寫作背景,學生就能了解作者的坎坷遭遇,而不會產(chǎn)生作者是閑來無事有感而發(fā)所寫的誤解,從而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三、吟詠誦讀,讓學生體會音律美
不論是哪種寫作形式,古詩文作者向來都十分重視語言的音律美,忌諱文句的誦讀不暢,佶屈聱牙。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選錄的古詩大都音律和諧,流暢自然,學生反復吟誦、細細品味字詞句,是探尋語言美的一種享受。反復誦讀,可使學生體會到詩中描繪的意境美,領略到詩人選詞造句的超俗文采,從而培養(yǎng)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文言課文誦讀則要注重學習積累常用的通假字、古今字和異體字,在誦讀古詩文時,這些字音字義一定要把握準確,要鼓勵學生背誦下來,作為詞匯儲備。教師要注重誦讀的指導,讓學生讀出感情,用心欣賞。從誦讀開始,字詞節(jié)奏停頓進人詩文,進入作者的感情,這對于把握作者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指導學生誦讀《過零丁洋》,首聯(lián)、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要使用低沉悲嘆的音調,用以突出國家支離破碎,作者一人孤苦無依的沉郁凄涼;尾聯(lián)應該峰回路轉,誦讀由沉郁改為堅定、灑脫,以表現(xiàn)出作者堅貞不屈、無畏愛國的高尚節(jié)操,讀起來當如撞鐘,清音不絕。
四、亦莊亦諧,讓學生深諳趣味美
教材中選錄的古詩文毫不夸大的說篇篇經(jīng)典,句句珠璣,但是為什么卻無法吸引學生來主動學習呢?古詩文難以理解固然是原因,但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否對路也是原因之一。語文教師傳授知識的首要媒介就是語言,而在所有的語言藝術中,幽默的表達總是能發(fā)揮出其不意的表達效果,在古詩文課堂教學中也能大展拳腳。作文語文教師,亦莊亦諧的語言表達方式更應該成為教學中的有力工具,在課堂中大放異彩。成都有位被網(wǎng)友們戲稱為“最潮語文老師”的教師,他在平時教學中就能夠將網(wǎng)絡流行語和所授內容結合起來。如在教授《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時,他請同學們用含義類似的字來替換文中的“癡”字,然后再一起朗讀。學生分別用了“瓜”、“雷”、“囧”、“呆”替換,四遍讀完之后,所有學生爆笑不止,氣氛達到高潮。
總之,優(yōu)秀的古詩文作品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一筆財富,身為傳播文化與知識的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迎難而上,繼承古代先賢的優(yōu)秀文學成果,探索科學合理有效的古詩文教學途徑,引導學生領略民族文化之美,增強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