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承芳
以往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新課程則要求“構(gòu)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營造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在信息技術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將微課有效地應用在語文教學中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fā)展趨勢。學生可借助微課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將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通過微課來解答,讓學生在直觀下理解知識、享受知識獲得的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我在《看云識天氣》中,以“卷積云”與“積雨云”為教學內(nèi)容,利用思維導圖制作了“微視頻”,制定了“學習單”,在上課的過程中借助精心制作的微視頻,學生在課前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了較好的自學。翻轉(zhuǎn)的課堂中則顛覆了以前教師講、學生聽的常規(guī),此時的課堂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主人:課堂是他們交流課前學習的舞臺,課堂為他們打開了求疑解答的大門,課堂成了他們拓展思維的空間……在這里,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在這里,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達成自我的目標;在這里,每一位學生都擁有發(fā)展的航標。而教師也真正成為了一名組織者、指導者。在教師的組織下,小組學習卓有成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錯誤得到了及時的糾正,思維的空間得到了拓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孩子們眼里,這個課堂是活躍的、不受拘束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知識,在趣味活動中、在小組合作中拓展了知識。孩子們還認為課堂里的小組學習使他們的學習更有效,小組的交流可以集思廣益、相互幫助,事半功倍。全新的理念,清晰的指導,有效的學習,無限的拓展,讓我們的孩子在知識中徜徉。
二、化靜為動,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 語言的橋梁。一直以來,小學教育都沿用“教師講,學生學”的傳統(tǒng)方式,而新課程卻要求改變過去那種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學習的現(xiàn)狀,倡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合作的能力。利用微課不但解決了這個困擾我們已久的問題,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
比如運用微課,將與童話故事中的主題關系最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利用他們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直觀真實地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既可以輕松地引導學生認識字,又能享受童話故事里的樂趣。
比如《小熊住山洞》一課,可以用微課配上輕松歡快的音樂呈現(xiàn)六幅圖畫:小熊想建造一間木頭房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熊想砍樹卻不舍得砍;小熊一直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動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上課時先讓學生看微課視頻,說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然后進入識字的教學過程。通過直觀動感的視頻畫面與輕快富有生氣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視覺沖擊中領悟生字的意思。利用微課,感受童話故事的美好。微課能把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chuàng)設一個更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這樣,直觀形象與想象、聯(lián)想相結(jié)合,就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認識字。利用微課,培養(yǎng)學生的認字能力,童話是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源泉,識字因為童話故事而充滿生機和活力。
三、放飛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語文博大精深,許多內(nèi)容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可感悟而難于表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構(gòu)建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要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深刻體會,同意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在微課的輔助下,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大膽想象,積極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jù)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和積累的知識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異議的問題交流討論。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課本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展示,學生通過微課對知識進行理解感悟,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有了微課的輔助,課堂氣氛活躍開放,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變得更大更廣,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西沙群島是“我國的海防前哨”,“是鑲嵌在祖國大陸南邊的一顆明珠”。接著利用微課將西沙群島的美景直接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直觀感受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特點。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想象去西沙群島去游玩,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交流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陶冶學生熱愛祖國的優(yōu)美情操。
四、鼓勵尊重,求索創(chuàng)新,讓學生展現(xiàn)自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熱愛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任何學生都積極鼓勵尊重,沒有歧視,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他們參與適合自己的學習過程,大膽求異,讓每個學生都發(fā)揮出自己的特長,展現(xiàn)出自我。教師多方位、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在教師的尊重下,在教師耐心的鼓勵下,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不但自信心被激發(fā),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也被激活,學習的主動性就大大提高。尤其是微課的加入,也為教師引導小學生開展求異思維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機會。微課形象生動,教師在此基礎上旁征博引,增加了說服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學《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時,教師用微課展示太陽、星空辨別方向,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還有什么辨別方向的方法?這時教師允許每個學生都積極發(fā)言討論,并予以鼓勵,不管答案正確與否,都給予學生尊重,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你的看法很獨特!”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變得喜歡發(fā)言,喜歡學習,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微課是濃縮的課堂,是最精彩瞬間的集合,是課堂濃縮的精華,是課堂上的閃光點,值得嘗試。利用微課輔助,學過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從而使學生簡便、快捷地直觀現(xiàn)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臨其境。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開辟全方位立體的思維通道,加大信息的接受量,促進學生分析力的形成、理解力的增強、鑒賞能力的提高。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從而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