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飴
(1.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00;2.南京大學,江蘇 南京,210000)
深度整合資源 設計高效教學*
——深度整合型高職英語教學設計案例研究
甘 飴1、2
(1.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00;2.南京大學,江蘇 南京,210000)
該文根據(j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針對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這個問題,以“3N教學模式”為核心,基于“移動教學資源庫”,結合院校推行的“OAO課堂”建設,展示了如何通過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深層次整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解決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問題。
課程深度整合;高職英語;教學設計;3N教學模式
在本研究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整合主要是指狹義范疇[1]內的整合,即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學習環(huán)境構建和學習認知的工具,有效銜接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生活經(jīng)驗與學習經(jīng)驗,通過教師運用融合了信息技術的新教學法知識,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入到學生的課程學習過程中。這對教師、學生、教學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綜合性要求。這種要求并非面向知識,而是強調把知識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觀念和綜合實踐能力。根據(jù)沈琰(2010)[2]的整理,整合技術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型包括分析、設計、開發(fā)、實施、評價五個階段。研究框架圍繞這五個階段展開,從教學前測到教學后測[3]分析某節(jié)具體的基于移動資源搭建的高職英語整合教學設計,從可以運用到課程整合中的新移動資源和課程設計入手,研究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深層次整合途徑,探討3N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
本課程設計以高職英語教學大綱要求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準則,以任務驅動為核心教學方法,將教材內容進行二次開發(fā),完成職業(yè)場景、實操內容相結合的OAO(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綜合解決職場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的設計者即為筆者本人。從教師角色分析筆者,有一定信息化教學技術能力,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課后可支配時間多,樂意于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為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出生年份基本分布在1996年(數(shù)字原住民),生源地基本來自于江蘇省各市。具體來說,案例中的教學對象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①學生均已通過應用能力考試,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但英語詞匯量積累較少,語法知識基礎較弱;②由于學生均已通過考試,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動力不足,課堂參與程度較低;③英語學習的耐力和韌性不足,平日很少花時間復習所學內容,學習效率較低,需要有效學習策略和方法指導;④相較于大一上學期,學生現(xiàn)階段具有一定的相互競爭意識;⑤熱衷于移動社交,習慣于又短又快的溝通方式,熱衷于移動應用的操作與使用;⑥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為缺乏耐心、不樂于進行枯燥的單詞和語法知識記憶。
2.1 3N教學模式下的課程設計
整合型英語課程資源庫發(fā)展模式遵循3N的模式。3即為資源庫建設執(zhí)行的三個基本理念:實踐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定位;明確的資源篩選標準;清晰而科學的資源分類方法。此部分在筆者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有詳細闡述,此篇不做贅述。N即為授教教師個人對于資源的選擇和篩選過程。將3和N放在一起產(chǎn)生聚合作用,最后形成的就是具備教師個人價值取向的,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及自學資源庫。
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根據(jù)學習參與性理論設計,教師在線上和線下充分地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參與情況,學生作為參與者,被要求全程線上線下都要充分地參與這項學習活動,活動的目的是形成有效的OAO(線上與線下)課堂[4]。教師在教學活動前期的資源庫建設工作中,要判斷所選擇的資源是否滿足從技術上、目的上、運營上、用戶體驗上四個方面基本的標準。在使用了移動資源之后,教師要針對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評價活動,在評價過程中,學生要有充分的點評權利,教師針對學生點評進行調整。
針對案例中班級學生的學情特點,明確以下五點為教學設計基本思路:
1) 明確TA(課程助教)工作職責,綜合了解同學課后學習情況,保證每節(jié)課前TA向教師進行學習反饋,課上教師針對反饋情況,重點解決同學學習難點問題;
2) 采用過程性評價(占50%)、終結性評價(占40%)與綜合主體評價(占10%)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完成教師給學生評價、TA給學生評價、小組組長給組員評價、小組給小組評價、在線投票評價、校外方評價等多元渠道評價。為了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考核內容更關注學生課堂過程性表現(xiàn),包括考勤、課堂表現(xiàn)、主動參與、演講表達、線上互動等方面。在評價考核方面,更多地選擇加法而非減法,采用鼓勵為主、懲罰為輔的教學形式。
3) 結合翻轉課堂模式,課前布置了與本節(jié)課相關內容的任務,經(jīng)過教師篩選,在課內課外使用具備社交功能的英語學習APP,以及維護的微信公眾平臺,引導學生課前完成翻轉任務;建立了VR虛擬現(xiàn)實學習資料庫,并將內容發(fā)布到微信公眾平臺,課上課下學生均可利用紙板VR虛擬眼鏡完成相關的沉浸式學習,解決英語學習,特別是詞匯學習枯燥的問題;
4) 利用學生樂于競爭的特點,進行分組式教學,均勻分配學生,有意識地將英語口語及水平較高的學生均勻地分配到各小組;要求組長對每一組學生成員都進行特長挖掘,進行組員任務分工,如口語表達、寫作、翻譯、資料查詢等;
5) 課堂上利用符號、數(shù)字、關鍵詞等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展示,給學生演示如何有效系統(tǒng)地學習。
2.2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分為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具體到本案例當中,能力目標包括:了解菜單的基本構成是SMDBP,掌握并完成菜單的設計;知識目標包括:了解菜單設計基本流程,掌握菜單設計相關的詞匯和表達;素質目標包括:通過與小組成員討論,完成菜單設計,自主利用信息資源,獲得一手資料,提高信息檢索能力。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分析:教學重點包括利用關鍵詞SMDBP:幫助學生掌握菜單基本構成是前菜、主菜、甜點、飲品、價格;菜單設計的流程:顧客分析、餐館分析、食譜公式、定價公式、菜單設計;教學難點包括能夠綜合運用食譜公式、定價公式按要求完成菜單的設計;與食物相關的詞匯及表達的記憶。教學重點及難點解決方法:①要求學生自行在微信平臺領取下載本節(jié)課的電子任務單。將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知識點作為課前任務布置下去,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和探索。根據(jù)教師設計好任務單的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探索英語學習APP:①滬江開心詞場和公式練習題。教師在APP中均創(chuàng)設了虛擬班級及群體,并與學生在課前進行了線上交互和指導;同時利用兩款APP的趣味及競爭功能,讓學生一邊完成APP探索任務,一邊完成與本節(jié)課相關詞匯及表達的預習工作。②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板塊整合功能,將本節(jié)課所需要完成的活動整合在統(tǒng)一板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該板塊,完成從電子任務單的領取、課堂詞匯及句型資源庫瀏覽、課堂評價投票、以及與下節(jié)課相關的微課視頻觀看等活動。③教師利用符號及縮寫等方法,將所學內容進行整合,幫助學生能夠形成系統(tǒng)的記憶方法及模式。④充分利用個人資源,創(chuàng)設西餐館菜單設計的任務情境,并利用微信組與餐館老板就菜單設計進行線上實時互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有更多的參與感與成就感。⑤利用多媒體教室資源,學生能夠使用桌面多媒體設備進行自主學習和練習。
3.1 教案設計
下表(表1)具體展示了深度整合移動信息資源下高職英語課程的具體教學活動設計。設計內容包括教學步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學活動及時間分配。其中教學步驟共有八步:上節(jié)操作任務、課程開始、回顧復習、翻轉任務、課前答疑、新課講解、完成任務、布置操作任務。教師在課前根據(jù)前測結果,結合教材授課內容,利用移動資源庫,篩選適合授課主題的移動資源應用,設計并完成教學的設計活動。
表1 《實用英語(二)》某單元教學設計
3.2 電子操作單設計
電子操作單類似于但又有別于作業(yè)。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任務類型、截止日期、上傳方式、任務獲得途徑及任務完成流程指南。教師應當有一份任務完成評價標準,并在課程后期提供給TA助教。學生通過便捷的網(wǎng)絡社交平臺,下載獲取當節(jié)課程的操作單,根據(jù)操作單內容完成相應的任務。教師基于最近發(fā)展理論,根據(jù)授課內容,完成電子操作單的設計和編輯,決定操作單的任務完成類型(包括個人任務、團體任務)。結合廣泛的教育移動資源,形成豐富而有趣的課后任務。電子操作單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高職學生能夠在應用的操作過程中鍛煉和學習英語,英語應用水平得到提升。下圖(圖1)示例了本教學設計案例中課后需要完成的一份電子操作單。
圖1 案例教學設計電子操作單示例
課程實施管理中的助教制度。TA(教學助理)由學生自薦擔任,定期輪換。在教學活動過程中,TA(教學助理)有一定的評分權限,考察班級同學的日常學習表現(xiàn)??疾斓囊匕ǎ菏欠癜匆髸r間之前提交任務、任務完成的質量和數(shù)量、課前提問的質量和數(shù)量等。TA的任務主要包括:登錄微信公眾平臺,統(tǒng)計整理同學的任務,根據(jù)同學任務提交的情況完成初步的評價,負責完成微信公眾平臺初步的維護工作;TA給同學的初步評價主要是描述性的評價,必要時可以補充說明評價理由;教師會對TA的統(tǒng)計整理工作進行評價,對于每階段教學助理工作給予鼓勵。
下圖(圖2)展示了由課程助教填寫的班級單元任務完成情況統(tǒng)計評分表。該表為一單元一填寫,教師在交給教學助理前詳細地說明填寫要求。
圖2 TA(課程助教)班級任務完成情況統(tǒng)計評分表示例
如下圖(圖3)所示,教學設計案例中學生的評價考核分為三部分: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多元主體綜合評價。其中過程性評價占總分的50%,終結性評價占總分的40%,學生綜合評價占總分的10%;考核表分為五個色塊:灰色部分為學生信息,藍色部分為過程性評價,綠色為終結性評價,橙色為多元主體評價,紅色為最終的學期成績;多元主體評價部分包括來自學生之間(30%)、TA評價(60%)、校外評價(10%)等多渠道的評價綜合分數(shù)。
圖3 學生考核評價統(tǒng)計表示例
筆者對教學對象進行了初步的問卷調查。根據(jù)五個階段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設計,從教學前測到教學后測,完成基于移動資源搭建的高職英語整合教學設計,在“主導—主體相結合”的3N教學模式下,教學對象所在班級的教學效果顯著高于傳統(tǒng)模式下的班級。間接證明了以“3N教學模式”為核心、基于“移動教學資源庫”、結合院校推行的“OAO課堂”建設的可行性。但是,我們也要謹記這種情況或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如學者徐繼存(2013)所倡導:機械照搬套用某種課堂教學模式,會摧毀課堂教學的經(jīng)驗基礎,而且還會使課堂教學改革陷入一種主觀主義的危險境地[5]。高職學生英語基礎弱,自主學習能力弱,有時傳統(tǒng)教學仍然是快速傳遞知識的手段。因此,筆者與學者鐘偉秀(2015)[6]有共同的思考:我們需要通過教師的智慧,將技術與課程從整合的階段上升到融合的程度,有目的地運用技術,探索個別化教學,使翻轉課堂本土化,從而為我國的高職英語人才培養(yǎng)服務。技術與語言教學深度整合,就是通過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語言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實現(xiàn)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較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使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根本性改變——由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椤爸鲗А黧w相結合”的3N教學模式。
[1]蔣鳴和.從教學手段的整合到課程信息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探索,信息技術教育[J].2006(1):18-21.
[2]沈琰.整合技術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型,遠程教育雜志[J].2010, 28(3):3.
[3]沈琰.整合技術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型,遠程教育雜志[J].2010, 28(3):5.
[4]甘飴.基于外語素質培養(yǎng)的高職國際合作辦學項目英語課程內涵建設研究與實踐,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J]. 2015(3):40-42.
[5]徐繼存.后模式時代課堂教學的選擇與重建[J].當代教育科學,2013(23):15-16.
[6]鐘偉秀.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實證研究,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J].2015(3):40-44.
A study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with Resources Integration
Gan Yi1,2
(1. 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ransport Technology, 2.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88)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is directed at the issue of how to improve the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ies amo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garding the "3N teaching mode" as a core, based on the "mobil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OAO college classroom" construction implemented by the college, this paper shows how we can integrate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nglish curriculum and creatively design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desig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 difficulties in English learning.
Curriculum integration;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design; 3N teaching model
G642
A
1674-3083(2016)05-0048-05
2016-11-02
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青年基金項目“互聯(lián)網(wǎng)視閾下本院中外合作基礎英語整合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Q1507)。本文屬于此基金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
甘飴(1986—),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在讀博士,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學管理及信息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