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連連看
在陽光下,變色眼鏡是一副黑墨鏡,在光線柔和的房間里,它又變得和普通的眼鏡一樣透明無色。這是怎么回事?
變色眼鏡的奧秘藏在一種名為“光致變色”的玻璃里。這種玻璃在制造過程中預先被摻進了對光敏感的鹵化銀物質以及少量催化劑。眼鏡片從無色變成淺灰、茶褐色,再變回到無色,都是鹵化銀變的“魔術”。
當人戴著變色眼鏡站在陽光下,鹵化銀見光分解成許許多多黑色的銀微粒,均勻地分布在玻璃鏡片里,玻璃鏡片因此顯得暗淡,阻擋光線的通行。但與感光膠片不一樣,鹵化銀分解后生成的銀原子和鹵素原子依舊緊緊地挨在一起。當回到光線稍暗的地方,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銀原子和鹵素原子重新結合,生成鹵化銀,玻璃鏡片又變得透明。
用指甲撓撓皮膚很舒服,可舒服的時間總是很短暫,因為它往往會導致又一輪的瘙癢“攻擊”。而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種被稱作“快樂激素”的物質——5-羥色胺。
科學家曾以為癢覺是痛覺的一種,屬于比較輕微的痛覺。直到2009年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癢覺研究中心的陳宙峰及同事在小鼠體內發(fā)現(xiàn)了專門傳遞癢覺的神經(jīng)元,才把兩者區(qū)分開來。
盡管痛覺和癢覺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在大腦某一區(qū)域內共享同一神經(jīng)回路。正因如此,導致激活了一方另一方就被抑制的情況出現(xiàn)。同時,抓癢還會釋放可降低痛覺的5-羥色胺。
但最近陳宙峰的團隊研究表明,抓癢會加劇“癢-抓-癢”的惡性循環(huán)。雖然5-羥色胺僅能與其中能減弱痛覺的那部分受體結合,但它也會間接影響增強癢覺的受體,使人更癢。
(據(jù)環(huán)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