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加軍 李美忠 趙瓊英 王云艷 陳璟
后背鱸鯉人工繁殖育苗研究報告
文/邵加軍 李美忠 趙瓊英 王云艷 陳璟
后背鱸鯉是瀾滄江和怒江部分江段及其部分支流特有野生魚類,地方名江花或花魚。自2013年開始,我站對后背鱸鯉進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幼魚培育方面還存在技術(shù)瓶頸。該研究重點探索解決魚苗魚種培育技術(shù)難題。
后背鱸鯉(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 cui et chu)隸屬鯉科、鲃亞科、鱸鯉屬,是瀾滄江和怒江部分江段及其部分支流特有野生魚類,地方名江花或花魚。自2013年開始,我站對后背鱸鯉進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幼魚培育方面還存在技術(shù)瓶頸。該研究重點探索解決魚苗魚種培育技術(shù)難題。
后背鱸鯉頭長,體側(cè)扁,口亞上位,須有兩對,頭后背部隆起,鱗片較小,體上布有黑斑。該魚常見體重1kg~4kg,生活在水體中上層,喜食小型魚類、浮游動物,捕食時行動迅速,屬兇猛性魚類。繁殖季節(jié)為每年的1月下旬至3月下旬,適宜繁殖水溫15℃~17℃。后背鱸鯉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又因其體色金黃,斑紋漂亮,兼具食用和觀賞價值。目前,野生后背鱸鯉活體主要由人工捕撈而得。但隨著河流污染、偷捕以及水電開發(fā)等等原因,后背鱸鯉野生資源銳減,已近乎瀕臨滅絕。
1.親本來源與親魚培育
該研究所用親本采集于瀾滄江、怒江,挑選體色光亮、鱗片無損、無大損傷、無病、非畸形個體,通過進行池塘培育獲得。
親魚培育池面積以1畝~2畝、水深1m~2m為宜。注水口高于池塘水面形成沖擊水流,池底平坦,控制淤泥厚度在5m~10m。親魚放養(yǎng)前10天,用漂白粉10kg融水全池潑灑消毒,親魚放養(yǎng)時用食鹽水消毒。
親魚放養(yǎng)后,主要以麥穗魚為餌料投喂,,5天~8天后每天三次定時用配合飼料輔助投喂。配合飼料蛋白含量以30%~40%為宜。繁殖季節(jié)(1月份~3月份)強化飼養(yǎng)管理,主要以麥穗魚等新鮮餌料為主投喂。
每天堅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觀察親魚活動情況、做好水溫統(tǒng)計,保持水質(zhì)清新、防止病害發(fā)生。
2.人工催產(chǎn)
(1)準備工作
后背鱸鯉的人工催產(chǎn)地盡量靠近親魚培育池,催產(chǎn)水溫以15℃~18℃為宜。魚苗孵卵池應設(shè)在遮陽棚中(避免陽光直射),孵化池為半徑2m圓形流水池,池子進水口裝水龍頭以控制流水大小,孵化用水經(jīng)(過濾池)過濾和紫外燈消毒。受精卵孵化框為木質(zhì),孵化框長、寬、高分別為80cm、60cm、20cm,其中三面用60×60目篩絹制成。
(2)催產(chǎn)親魚挑選
在水溫16℃~17℃時,按雌雄1∶1.5~2挑選親魚。雌魚選擇腹部膨大,生殖孔紅腫外突,輕壓腹部即有少量卵粒外流的個體,雄魚挑選輕壓腹部即流出精液(精液遇水即散)的個體。
(3)藥物和藥物注射
用注射用促黃體釋放激素類A2(LHRH-A2)、多潘立酮(DOM)、多情素(HCG)混合物,采取胸鰭基部一次性注射。雄魚劑量為雌魚的一半。注射催產(chǎn)藥物后的親魚放到暫養(yǎng)池中,密切觀察其活動,定時拉網(wǎng)檢查。水溫15℃~17℃時,18h~22h后親魚開始發(fā)情。
(4)人工授精
親魚發(fā)情,出現(xiàn)追逐強烈現(xiàn)象時,拉網(wǎng)檢查后進行人工授精。該研究采用半濕法受精。催產(chǎn)后的親魚及時注射青霉素,并處理好外傷口,放回親魚池精心喂養(yǎng)照料。
3.魚苗孵化
將漂洗干凈后的受精卵置入孵化框于孵化池中進行微流水孵化。每個池子置3個~4個孵化框,每個孵化框中的受精卵控制在5000粒~8000粒。孵化期間安排專人值班管理,每天察看水質(zhì)變化、水溫變化、受精卵發(fā)育情況,及時挑出死卵,清除孵化框中的污物,每隔3天用食鹽混和小蘇打各萬分之四潑灑流消毒。經(jīng)7天~10天孵化可出苗。待幼苗全部平游后將其從孵化框中放入圓形流水池培育。同樣,每隔3天用萬分之四的食鹽和萬分之四的小蘇打混合溶液全池潑灑消毒。
4.魚苗魚種培育
(1)科學投飼
待幼苗卵黃囊完全消失、開始平游時,孵化豐年蟲作為開口料每天早晚兩次投喂,為補充其生長所需營養(yǎng),可輔以少量蛋黃投喂。投喂時,要盡量將豐年蟲殼清除干凈。平時注意觀察幼苗食量情況,按量孵化豐年蟲,以保證其新鮮度。幼苗長至2cm開始大量進食時,改為每天8點、12點、16點、20點四次定時投喂。此時,開始少量加入飼料粉投喂,粉料蛋白質(zhì)含量以30%~40%為宜。并且,每隔數(shù)天逐漸遞減豐年蟲數(shù)量,遞增粉料量(改投顆粒飼料時也采用此方法),直至完全轉(zhuǎn)食配合飼料。投飼時,注意慢投細喂,投喂速度不宜過快,每次投撒量不宜過多,每次投喂時間都應不少于10分鐘。投喂區(qū)選擇避開池子進水處和出水處,避免飼料直接被水沖沉、沖走。遇水溫低、水質(zhì)差、雨天時,幼苗進食不活躍,應酌情減量,并且在飼料中摻拌水產(chǎn)多維以增其體質(zhì),促其進食。平游苗經(jīng)3個月飼養(yǎng),平均體長達5.0cm。
(2)精心管理
除記錄水溫、調(diào)控水質(zhì)、注意防洪外,為預防水霉病,每隔4天~7天潑灑食鹽、小蘇打(比例為1:1)混合液。雨天水質(zhì)惡化時,潑灑硫醚沙星。同時,定期用大蒜泡水潑灑,防止幼苗爛鰓、腸炎。另外,每天清池1次,換水量為1/2或1/3。注意不宜驚嚇幼魚。
1.結(jié)果
該研究于2016年在關(guān)鍵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取得突破,其中一組親魚獲受精卵1.50萬粒魚苗1.19萬尾,經(jīng)60天培育體長達3cm~4cm; 至2016年9月底,試驗池放苗100尾,出苗805尾,平均體長達8.5cm。孵化率、育成率都達到80%,為野生背鱸鯉資源保護與開發(fā)提供了科學可行的技術(shù)方法。尤其,魚病防治技術(shù)有了突破,如水霉病、爛鰓病的預防治療找到了途徑,并取得明顯效果。
2.討論
(1)孵化用水采用砂石過濾池過濾,經(jīng)紫外燈殺菌措施,大大降低了水生病蟲害到來的影響,有效地提高了孵化率和育成率,在魚卵孵化和幼苗培育環(huán)節(jié)起到重大作用。對比2014年、2015年水質(zhì)得到大大改善,受精卵、魚苗因水質(zhì)原因而造成損失的情況較少出現(xiàn)。但遇大雨洪水時,采取切斷供水、采用增氧機增氧的措施,同樣效果明顯。因此,改善引用水水質(zhì)非常關(guān)鍵。
(2)該魚苗不食沉到池底靜止不動的飼料,每次投撒飼料不能多,并且要慢慢投撒。
(3)該魚喜食動物性餌料,魚苗出現(xiàn)進食飼料不多情況時,應撈取水蚯蚓配補充投喂,但水蚯蚓投喂前必須用食鹽、小蘇打?qū)⑵浣菹?。為避免因增加鮮活餌料造成魚體不適而得腸炎、爛鰓,在飼料中摻喂大蒜素。
(4)后背鱸鯉魚苗長勢慢,避光怕人,應當嘗試重點在夜間投喂,或采取深水飼養(yǎng)。
(5)魚苗長至5cm~6cm時,厭食2號虹鱒魚飼料,因此,在不同生長階段應考慮采用不同飼料試喂。
作者單位:云南省保山市水產(chǎn)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