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軍
摘要:中國石化某分公司常減壓裝置于2011年在常頂循泵發(fā)現垢鹽,2012年大檢修發(fā)現常壓塔的第38層塔盤至52層塔盤都有不同程度的垢鹽腐蝕。本文主要總結了分散緩蝕劑在大型常減壓裝置的工業(yè)應用及取得的效果,以及試提出可以解決常頂循結垢的基本工藝改進方法。
關鍵詞: 常頂循鹽垢;分散緩蝕劑;節(jié)能降耗;工藝措施
中圖分類號:G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20-0354-02
1 前言:
中國石化分公司某大型常減壓裝置常頂循系統(tǒng)的垢鹽問題,一直是該常減壓裝置生產的難點之一,從2011年開始就在常頂循泵維修過程中發(fā)現黑色油泥狀物質,通過化驗分析,此物質屬于水溶性物質,同時在2012年大修中發(fā)現,常壓塔的第38層塔盤至52層塔盤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蝕,已經影響了今后的正常生產,因此將這14層塔盤進行了材質升級和更換。至2014年常頂循的流量逐漸下降,由原來可以達到最大值的950t/h,降至2014年6月20日的500t/h,常頂循打不上量已經嚴重的影響了裝置的正常生產,不但造成了常頂循取熱量降低,常頂回流量的增加,同時為了保證常壓塔的安全生產,加大了常一中和常二中的循環(huán)量,造成了航煤產品產量下降,這樣的操作不但造成了能耗的提高,也造成了高附加值產品收率的降低。
2 分散緩蝕劑注入前的裝置各項情況:
(1)通過分析:常頂循系統(tǒng)操作工況、對常頂循換熱器最后一組進行腐蝕檢查、對比2012年大修常塔及常頂循系統(tǒng)腐蝕情況和2014年2月常頂循最后一組換熱器檢修情況,該公司設備部認為本周期裝置頂循系統(tǒng)出現堵塞、腐蝕結垢現象,主要集中在設備局部溫度較低及流速較慢的部位,并產生垢下坑蝕,換熱器管束、管口等部位腐蝕較重,較上周期腐蝕程度明顯增加,垢鹽主要為NH4Cl鹽與FeCL、FeS等腐蝕產物結合體。
(2)通過優(yōu)化裝置常頂循系統(tǒng)腐蝕監(jiān)測點,進一步排查腐蝕隱患點,該公司針對常頂循系統(tǒng)管線及常頂循抽出和返回口中間與塔盤連接處塔壁進行定點測厚,未發(fā)現明顯減薄現象。
(3)針對注水水質問題,外委天津大學對作為電脫鹽、常頂注水來源的1#污水汽提裝置凈化水進行分析,其中6項指標不合格,主要是懸浮物、氧含量、CN-離子、CL-離子含量超標嚴重,對常減壓電脫鹽和塔頂注水效果產生影響,從而影響裝置防腐效果
(4)針對該常減壓裝置常頂添加劑注入點及注入情況進行檢查,在研究院的配合下做好常塔頂進出物料有害物質分析以及氯、氨氮的平衡分析工作。結果顯示氯和氨氮主要集中在常頂循油和常頂切水中,可證明常頂循系統(tǒng)容易結垢(氯化銨鹽)。
2013年8月23日和2014年1月25日兩次取得垢鹽樣品, 分析其組成,結果見下表。
由表可知:
(1)垢鹽樣品中,總氮含量為42760.87?g/g,氨氮的含量為38059.78?g/g,未檢測出硝酸根和亞硝酸根,可以計算出,垢鹽中有機胺的含量為4701.09?g/g;
(2)垢鹽樣品中,氯離子含量為328422.97?g/g,可與氨氮形成氯化銨,且含量很高;
(3)垢鹽樣品中,總硫的含量為5030 ?g/g,硫酸根的含量為1788.62?g/g,未檢測出亞硫酸根和二價硫離子,通過計算,可知含有有機硫的量為3241.38?g/g;
(4)垢鹽樣品中,總鐵的含量為90866.72 ?g/g,鈉離子的含量為658.88?g/g,其他金屬的含量較低;
(5)垢鹽樣品中檢測到緩蝕劑的成分——咪唑啉季銨鹽離子,且含量較高,為0.09866.72mmol/g。
(6)通過計算可知,咪唑啉季銨鹽中的有機胺的含量為2708.44?g/g,小于垢鹽中總有機胺含量4701.09?g/g;
3 常減壓裝置注入分散緩蝕劑后常頂循流量的變化
3.1 該常減壓裝置于2014年6月27日開始對常頂循注劑,以下為注劑流程:
3.2 常頂循系統(tǒng)注入分散后,對比注劑量和常頂循流量。
分散緩蝕劑自2014年6月27開始從塔頂注入,注量為2ppm(以日加工量為基準)。當天頂循量為525t/h,晚上23時采樣發(fā)現,頂循油略顯黃褐色,初步判定為分散的垢鹽,航煤顏色未發(fā)現有變化。7月10日下午15:00開始常頂循流量由570t/h開始上漲,到7月11日9:00上漲至610t/h,到7月15日緩慢上漲到625t/h,到7月16日上漲到635t/h,初步理解為分散緩蝕劑發(fā)揮作用。航煤正常,無顏色變化。至2014年7月14日,頂循量升至690t/h。2014年7月21日阻垢分散劑注入量增加為3ppm,后續(xù)采樣中發(fā)現常頂循采樣瓶底為黃褐色,并伴有褐色物質(垢鹽)出現,此黑色物質即為頂循換熱器內部剝離的垢鹽。7月22日9:00,常頂循流量為700t/h,初步理解為分散緩蝕劑發(fā)揮作用。8月1日9:10發(fā)現常頂循流量從720t/h上漲至730t/h,并保持平穩(wěn),航煤正常,無顏色變化,采樣時未發(fā)現原來的黃褐色物質。常頂循流量和分散劑注入量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述圖表可以看出,3#常減壓常頂循的流量在隨著注劑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大。
3.3 下面詳細介紹從2014年6月27日至2014年9月16日期間工藝調整情況及常頂循流量、注劑量的變化情況。
由2014年6月27的525t/h增大至2014年8月13的740t/h,并一直保持在740t/h左右,可見分散緩蝕劑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同時介紹注劑過程中的一些工況如下:在2014年6月27日開始注劑后,每天每四個小時對常頂循和常一線進行一次采樣,采樣的目的就是為了觀察常頂循和常一線油品顏色的變化,防止由于常一線油品顏色的變化而造成對產品罐的污染。27日晚23時采樣發(fā)現,常頂循油有變色現象,顏色為黃褐色,初步斷定為分散的垢鹽。但航煤沒有明顯顏色變化。
2014年7月1日常頂循泵進行切換,2014年7月2日通過開關常頂循的E-107E的副線,進而改變常頂循流量,從而改變頂循流速和溫度,去沖刷結垢點。2014年7月3日開關常頂系統(tǒng)換熱器的副線,改變常頂循流量,從而改變頂循流速和溫度,去沖刷結垢點。通過常頂循換熱器的付線調整操作并未改變常頂循的流量,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4年7月21日10:30對常頂循泵進行切換,同時提高注劑量至3ppm,為2.2L/h。切換機泵后,對原運行泵放油未發(fā)現垢鹽、或者類似垢鹽物質。在注劑過程中常頂循流量也是逐漸上漲的過程,至7月21日流量上漲為660t/h,7月22日9:00校表,儀表校正后,發(fā)現常頂循流量為700t/h。
從7月23日開始不在進行大幅度的工藝調整,但由于常頂循系統(tǒng)內被溶解垢鹽不斷堵塞儀表的引壓管,在此期間進行的多次校表,至8月1日開始,常頂循流量上升至740t/h左右, 并保持平穩(wěn),,航煤正常,無顏色變化。
2014年8月5日10:00增加至4ppm,注劑量為3.2L/h,同時對常頂循和常一線加強監(jiān)測,并沒有發(fā)現常頂循和常一線的顏色變化。8月12日10:00注劑增加至5ppm,注劑量為4.0L/h。
4 該常減壓裝置注入分散緩蝕劑前后產品中Fe2+離子含量對比:
由于垢鹽中的Fe2+含量為16.34%,因此通過對常頂循和常一線產品中Fe2+含量的監(jiān)測可以有效的了解到垢鹽溶解于油品中的情況。未注劑之前兩種油品中的Fe2+含量平均為0.2mg/l。注劑后,在7月2日發(fā)現常頂循中的Fe2+含量為2.71 mg/l,7月4日發(fā)現常頂循中的Fe2+含量為1.88 mg/l。
5 總結
中國石化某分公司常減壓裝置使用分散緩蝕劑后,常頂循因結垢鹽而無法提量的情況得到了緩解,至2014年9月16日為止,常頂循流量可以達到的最大值為740t/h,基本可以滿足27560t/d 的加工量的操作要求,但是距離結垢前的最大流量950t/h還有差距,今后再進行注劑時,先需要逐漸提高分散緩蝕劑的注入量至10ppm使系統(tǒng)成膜后,再逐漸降低分散緩蝕劑的注入量,最后根據實際的生產需求調整好分散劑的注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