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能力靠語言文字訓練形成,訓練是語文教學的立身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通過品析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深化語言積累,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有效實現(xiàn)語文學科發(fā)展語言的任務(wù)。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品詞析句;扎實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wù)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倍Z文能力靠語言文字訓練形成,正如張志公先生所說:“語言是個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練,練才能熟,熟能生巧?!蹦敲?,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使教學有效呢?關(guān)鍵在于詞句的訓練。在教學中,要引導(dǎo)學生通過品析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析詞句,深化語言積累;品析詞句,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巧抓詞句,帶動全篇
“拈一葉知天下秋,拈一朵梅花,帶出的是整個春天?!痹陂喿x教學中,這帶出春秋的“花”和“葉”就像是重點的詞和句。教學時,要巧抓重點詞句,引導(dǎo)學生咀嚼品味,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luò),準確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nèi)容,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一)抓住一詞,帶動全篇
教學《草船借箭》時,可抓住“神機妙算”一詞,引導(dǎo)學生品讀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下是初讀課文《草船借箭》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諸葛亮為什么能如期交箭,課文中有一個詞語能概括回答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來。
學生很快地在課文中找到了“神機妙算”這個詞語。接著,師追問:“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p>
生:諸葛亮在周瑜面前立下“軍令狀”,三天造十萬支箭??墒?,他不找自己手下的人幫忙。而是找魯肅幫忙弄船,并且要求魯肅“不能讓都督知道”。諸葛亮了解魯肅為人忠厚老實,是個靠得住的朋友。
師:諸葛亮如果找自己的手下弄船,不是更方便嗎?
生:不行。那樣容易引起周瑜的懷疑,而找魯肅幫忙,周瑜就不會懷疑??梢姡T葛亮識朋友,說明他“神機妙算”。
生:諸葛亮答應(yīng)周瑜三天造好十萬支箭。然而,他前兩天沒有動靜,一直到第三天的四更時,才帶船隊去江上借箭。因為他推算出這時江上有大霧,所以才行動??梢姡T葛亮能預(yù)測天氣,說明他“神機妙算”。
生:諸葛亮向魯肅借二十條船,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這樣便于受箭;等船的一旁受滿箭后,又下令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使船保持平衡又便于撤離;還讓軍士擂鼓吶喊,曹軍不敢輕易出動,箭才射得多??梢?,諸葛亮懂戰(zhàn)術(shù),說明他“神機妙算”。
生:在江中,魯肅吃驚地問諸葛亮,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而諸葛亮笑著回答,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梢娭T葛亮深知曹操性格多疑,使得借箭成功,說明他“神機妙算”。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導(dǎo)學生抓住“神機妙算”一詞,從“識朋友、曉天氣、懂戰(zhàn)術(shù)、知敵情”四個方面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樣教學體現(xiàn)了理解課文內(nèi)容與語言文字訓練,學習過程與學習結(jié)果的整體聯(lián)系,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
(二)抓住一句,通曉全文
中心句對文章起總括全文,提綱挈領(lǐng),總結(jié)歸納,深化內(nèi)容的作用。把握了中心句,也就是把握了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路。如《詹天佑》一文,可以從中心句入手學習課文。先讓學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再引導(dǎo)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然后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接著討論交流課文內(nèi)容:(1)介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重大意義;(2)從勘測路線,開鑿隧道和設(shè)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3)京張鐵路提前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懷念。最后緊扣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引導(dǎo)學生深究課文中的有關(guān)詞句,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加深理解,使詹天佑的形象在學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通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達到通曉全文的目的。
語文學習是一種知識習得、能力形成的過程,是在實踐中體驗、感悟形成的。有效的導(dǎo)練可以強化學習的效果,促進學生知識的把握和技能的形成。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作為教師,應(yīng)當讓學生掌握最有價值的知識,即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一旦擁有了這把“金鑰匙”,就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隨心所欲地“點石成金”,提高學習的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二、品析詞句,深化積累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闭Z文學習更需要積累語言,豐富儲備。因為積累有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有利于其他知識的學習。引導(dǎo)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可在品析詞句中積累,強調(diào)在品析鑒賞中積累語言,就是要學生不能淺嘗輒止,而應(yīng)在好詞佳句的鑒賞中,深化認識,融會貫通,把握實質(zhì),將范文中的語句化為己有。
《鳥的天堂》一文中描寫榕樹的語句十分優(yōu)美,教學時抓住“一簇”“堆”“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等詞句,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朗讀,揣摩鑒賞:從“一簇”“堆”看出葉子又多又密,葉間沒有“一點兒縫隙”,說明榕樹長得很茂盛;“翠綠”“明亮”說明榕樹的葉子綠得發(fā)亮,給人以翠色欲流的感覺,榕樹充滿活力,充滿蓬勃生機;“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讓人感到風一吹,葉子顫動,綠光閃閃,仿佛樹葉在使勁地伸展著,更讓人感到榕樹生命力的旺盛,再現(xiàn)了勃勃生機的大榕樹。這樣邊讀邊議,邊細細品味邊展開想象的賞讀,使學生領(lǐng)悟到榕樹的“內(nèi)涵美”,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興趣。如此將讀、品、賞緊密結(jié)合起來,審美積累和語言積累有機地滲透到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把這些好詞佳句記憶在腦,豐富了自己的“語言倉庫儲備”。
《秋天的雨》一文中,用了多種形式的疊詞,讀時音韻和諧。整體感知課文后,出示本課疊詞讓學生自由讀、齊讀;找出文中帶有疊詞的句子,畫好波浪線,再小聲讀一讀;師生交流,引導(dǎo)讀出疊詞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做到從讀中感悟語言的美。之后要求學生把本課疊詞分類寫下來,ABB式的有:一把把、一枚枚、油亮亮,AAB式的有:輕輕地、黃黃的、紅紅的、香香的、甜甜的、厚厚的,AABB式的有:舒舒服服,ABAB式的有:扇哪扇哪、飄哇飄哇;還要學生寫出自己知道的同類詞語,全班交流。通過這樣的訓練,激起了學生學習詞語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積累的內(nèi)驅(qū)力,學生不僅豐富了語匯,而且從中領(lǐng)悟到漢語構(gòu)詞方式的靈活多樣和漢語語匯的豐富多彩,在訓練中滲透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
閱讀教學,要充分地關(guān)注學生的語言積累。沒有積累,學生的語言世界將永遠是一片荒漠;不注重積累,學生的語言倉庫就會貧瘠,學生的語言泉流就會干涸。積學如儲室,持之以恒地進行積累語言,運用時才能得心應(yīng)手,為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打下良好的
基礎(chǔ)。
三、觸類旁通,放飛詞句
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引導(dǎo)學生積累,還要設(shè)計各種訓練形式,打通積累與運用的管道,讓積累與運用相輔相成,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共同提高。
《秋天的雨》這篇課文中,作者用“五彩繽紛”一詞,把秋天的色彩寫活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五彩繽紛”一詞,教師先提出問題:秋天都把好看的顏色給了誰呢?學生讀書,找到答案后,再讓學生在括號內(nèi)填上表示顏色的詞:( ? ? ? ? ? ? ? ? )的銀杏樹,( ? ? ? ? ? ? ? ? )的楓樹等;然后出示與物品相對應(yīng)的圖片,問:這么多的顏色,可以用課文中的哪個詞語來概括?(五彩繽紛)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是色彩很多;接著換詞練習(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萬紫千紅);最后,讓學生用“五彩繽紛”說說文中的其他景物。在此活動中,教師由一個詞帶出了一組詞,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還緊扣文本,設(shè)計了“語言操練場”,讓一個個詞語在學生筆下鮮活跳躍,也從中欣賞到語言繽紛的色彩。
一位教師在教學《秋天的雨》時,圍繞“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边@兩個語句展開讀寫活動。
師:讀著這兩句話,你會想到些什么?
生:我覺得秋天真美。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這兩句寫了銀杏樹和楓樹的顏色,還寫了它們像什么,讓我們感到它美。
生:這里說黃色的葉子像扇子,紅紅的楓葉像郵票,很形象、很生動。
生:還用了“一把把”“一枚枚”告訴我們?nèi)~子的茂密。
生:“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薄帮h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是把葉子當人來寫,很美。
師:那你能美美地讀一讀嗎?(生讀得不夠好)。我們可以邊讀邊想象銀杏葉子扇動,楓葉飄動的樣子。這樣就容易把它的美讀出來。(指名讀,越讀越有感情。全班齊讀)
師:能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它們有什么地方寫得一樣呢?
生:它們都是先說“秋天把什么給了誰。”
生:然后“_______像_________”的句式。
生:最后,“是什么啊什么,什么了什么?!?/p>
師:眼睛真尖。如果我們學著用寫銀杏樹和楓樹的句式來寫稻田、橘子和菊花,能寫嗎?
(交流時,學生呈現(xiàn)的句子精彩無比。)
生:你看,它把黃色給了稻田,金黃的稻谷像一串串珠寶,搖啊搖啊,搖來了豐收的喜悅。
生:它把橙紅色給了橘樹,橙紅的橘子像一盞盞小燈籠,照啊照啊,照出了果農(nóng)的笑臉。
生:它把紫紅色給了菊花,紫紅的菊花像一位位仙女,跳啊跳啊,跳起了優(yōu)美的舞蹈。
……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dǎo)學生在移情想象、咀嚼品味、感情誦讀中感受秋天美,感受語言美。然后通過比較,深刻認識到作家遣詞造句的精確。最后在學生把握了句式特點的基礎(chǔ)上,進行模仿、遷移練習。學生吸納、內(nèi)化了課文獨特的表達方式,并逐漸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養(yǎng)分”,促進習作能力的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梢?,語言文字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語文教學時,教師要緊緊借助文本的語言環(huán)境,為學生搭建閱讀學習的平臺,引導(dǎo)他們在品詞析句中內(nèi)化語言,運用語言,進而升華他們的人文情懷,迸發(fā)他們的智慧火花,使閱讀教學扎實有效。
作者簡介:林美琴,女,1968年生,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城西中心龍泉小學語文高級教師,語文教研組長,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教學經(jīng)驗豐富,曾主持完成市級課題《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研究》,參賽和發(fā)表過多篇論文。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