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小葵
故鄉(xiāng)三記
文 劉小葵
“戴家寺,陸地屬上東,距縣五十里,地饒禾稻,城中食米多仰給于此。道通成渝,由場十三里至爛泥橋,即隆昌界?!薄獡?jù)民國20年《富順縣志》。
我是一個有鄉(xiāng)土情結(jié)的人。我曾痛心于阿斗的“此間樂,不思蜀”,也不樂另一位,啖了人家?guī)最w荔枝,就想拋別家鄉(xiāng),嚷著要“不辭長作嶺南人”。正是由于有這種強烈的根的觀念和對家鄉(xiāng)的綿綿愛意,砥礪著我去發(fā)掘、去找尋蘊藏在家鄉(xiāng)山山水水、民謠民俗中現(xiàn)實和歷史的長物,去盡情地為它歌唱。
我的家,在川南的一個鎮(zhèn)子上。它水無巨流,山無寶藏,自清末以來,一直由保而團,由團而鎮(zhèn),建制不變,無緣長大。比起由井而起,因鹽設(shè)市的鹽都,那是慚愧了。
家鄉(xiāng)代寺鎮(zhèn)雖小,卻是縣中第一大旱鎮(zhèn),一處小小通衢。清末即有古道穿鎮(zhèn)而過,至隆昌,通川東。鎮(zhèn)子街道仄小,石塊鋪地,幾經(jīng)拓寬,車輛仍掀瓦輾攤,揚灰起塵,影響商貿(mào),殃及居民。1982年,富(順)?。ú┕犯牡溃涉?zhèn)外過境,始改觀此等窘?jīng)r。對此,鎮(zhèn)人有“蟲唱窗彌寂,車行路更通”的句子。而今,域中交通、能源、通訊等大大改善,又列為全省小城鎮(zhèn)建設(shè)的試點鎮(zhèn),家鄉(xiāng)有望長大。
家鄉(xiāng)人民有“勤于穡事”的美俗。幺姑湫美麗而辛酸的傳說,即是明證。鎮(zhèn)西有大田,百二十挑,產(chǎn)稻逾萬。田畔幺姑,人極俊俏,腰極柳條,手勤心不飄,招婿要招精于農(nóng)事的少年郎。比“技”招親那天,眾多少年不堪栽秧不伸腰之苦,紛紛退出。唯有一健壯少年,秧子越栽越有勁,山歌越唱越開心:
“大田栽秧行對行,秧根腳下有螞蟥。
螞蟥爬到腳桿上,情妹盼著少年郎?!?/p>
少年繞田一周,將要栽完,幺姑羞答答送上茶水,哪知少年郎一直腰,“嚓”的一聲,腰斷人亡。幺姑悲天哭地,頓時昏厥,醒后矢志不嫁,傳為佳話。此田也因此叫幺姑湫。
我鎮(zhèn)人不僅勤勞,受邑中風氣熏染,也極機敏。相傳,舊時有外地狂生,游西南,指點江山,妄評風俗,莫有當者。他嗤我鎮(zhèn)仄仄,人也平平。鎮(zhèn)人有如東方朔者,對他說:“兄臺不知,我地不仄,轄有三個‘市’,一曰中石,二曰猴子石,三曰蛤蟆石?!笨裆恍牛詾檎N言,逢人打聽,問婦婦點頭,問孺孺稱是。及知真相,拱手稱服,不敢再言仄仄平平。
近年,家鄉(xiāng)教育,如刮颶風,連續(xù)數(shù)載,人才輩出,居縣邑前茅,人稱“才鄉(xiāng)明珠”。在外人面前,談家鄉(xiāng),我不再汗顏,不再慚愧了。
西出代寺鎮(zhèn)二里,有山,狀如一枚鍋蓋,土著人士都謂之“鍋蓋山”。我就在那兒居家過日子,教書育后人。
早在二十多年前,山中冥穴錯落,雜樹顛狂,松濤陣陣,恰似鐘馗跳舞。間有老鴰夜嗥,翠蛇冷梭,是一處生駭人的官山。有曾氏兄弟四人,繞山而居,欲與鬼神一搏。怎奈山中石多土薄,天公不作美,土地老者兒怕閻王,種的竹枝枝清瘦,生的草卻歲歲俱榮??诩Z拋了荒,窮得響叮當,長門長孫便少小乞討,人喚“告化兒”。
1975年,國家在此山開山鑿石,遷走墳墓,夷出四層平臺,建教室,修操場,辟為學堂。先人的靈魂在天,蔭翳了家鄉(xiāng)的子弟,鄉(xiāng)領(lǐng)導的心中有數(shù),累了苦了的是辛勤的園丁,他們才是教化愚昧的神手。功夫不負有心人,代寺鄉(xiāng)小學在建校之初,便飲譽才鄉(xiāng),打出招牌,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p>
靜坐山巔,托起腮幫,看遠近的田園風光:“谷暖群鶯出,田平一鷺閑;遙看荷鋤者,日暮踏歌還?!痹谖业难壑?,這情這景是不輸它處。而我腳下的鍋蓋頂頂,有我少年時的許多回憶。放飛起風箏掠過畦畦田疇、座座山崗,和翠竹叢間農(nóng)家升起的炊煙試比高,我也直蹦高,誰知樂極生悲,風箏斷線墜進不遠處的幺姑湫,我哭風也哭,我和幺姑哭的不同路數(shù)。若是在天朗氣清,空氣特別剔透的日子,于山頂而西望,定能見到一座塔,立在落日彤紅的圓暈中,那是縣城東頭的文光塔。
山中納涼,也是極富情趣。端午過后,暑氣上升,山野間毒蟲孳生。入夜,在校園的高臺上,男人們?nèi)计鸩萜寻~,煙霧裊裊,香氣盈盈,蚊虻蛇蝎不得近身。婦人小孩則竹席鋪地,蜷腿而坐,搖扇打扇,說著東家長娃兒乖,紅油菜豌豆尖的閑話,說至酣處,忽有鬼冬哥(貓頭鷹)插進一兩聲,小孩都“滋溜”矮進人堆,只聽“啪”一巴掌,“哇嗚嗚——”“死鬼,把你媽的膀子都扭青了。”一陣笑聲,呼剌剌,天黑各回家。
早先的鍋蓋山,鍋蓋揭開是稀飯,米星喝完去討飯。而今的鍋蓋山,是充盈著孩子們靈氣的山,校門打開,展現(xiàn)的都是些紅彤彤的圓臉蛋,朵朵花兒都滴著露水,鮮鮮嫩嫩,招人艷羨。
代寺鎮(zhèn),與牛佛渡并稱縣中水旱二碼頭。此各種說法由來已久,多使人誤會為——代寺無河。
據(jù)《富順縣志》載:“干柏樹河(代寺河)源出代寺鄉(xiāng)干柏樹,經(jīng)雙河口,在五龍橋上方小土扁,注入隆昌龍市河,境內(nèi)長13公里?!?/p>
足見家鄉(xiāng)的水系里有條名之為代寺河的溪流。只不過水流纖纖,遙遙窺鎮(zhèn),款款而去,被世人忽略,被河神遺忘罷了。
代寺河自干柏樹蜿蜒數(shù)十里,灌了良田數(shù)千。這田中種出的稻米,煮飯味香而糍,十分誘人。每年新谷上市,縣中小販都稱自己所賣為代寺稻米。家鄉(xiāng)水也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夏漲冬消,或清或濁。淺能綰褲而涉,深可寬衣而鳧。春來桑竹夾岸,繁花野草,怡然雜植其間。微風中,紫燕掠水而過,剪破河面;細雨里,魚兒啄水而出,惹動春波。夏時,水葫蓮漫河,風過耳,一河淡紫色的花兒冉冉而起,豐腴的腰肢扭動,恰似貴妃著霓羽而舞。每當夕陽將西,只要你乘上舟,蕩于中流,清風徐來,漣漪互疊。環(huán)視四周,野樹和煙,越岸斜籠??葱〉郎?,農(nóng)人隊隊,荷鋤而歸。翕上眼睛,聽浣女砧衣,余音裊裊,悅耳怡神。秋則落英滿溪,隨波雜沓而下,涓涓流別有韻味。
“菱可食,蓮可采,隨景樂事;竿可鈞,葦可航,任意化居?!奔幢銜x之陶令、唐之杜公到此,見這般風景人物,也定會構(gòu)宅結(jié)廬,悠然去南山種豆,東籬采菊,看無數(shù)蜻蜒齊上下,一雙鴛鴦對沉浮。
時空的坐標沒給代寺河這樣的機會。它依然山野俚語空留,晉唐詠歌不及,為石勒不爭之潴,作鴻儒未游之地。幸好,河邊有學堂一所——富三中。校園汩汩冒出的書香氣,為小河添了幾分斯文。也正是這一河清水,供給了鎮(zhèn)人生產(chǎn)、生活之需,哺育了多少代人,它是家鄉(xiāng)人民的母親河。
(責任編輯/呂文錦 設(shè)計/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