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杰
摘 要: 普通民眾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整體道德素質能折射出一個國家和城市的發(fā)展水平,群眾文化才能真正說明社會水準。況且在基層中進行群眾文化引導和建設不僅能有效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還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可以通過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得到一定的促進,通過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yǎng)。因此,在群眾身心都得到健康發(fā)展并且國民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的時代,社會主義能得到和諧化發(fā)展。從現(xiàn)今看,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發(fā)展還存在一定問題。文章對相關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 群眾文化 開展路徑 現(xiàn)實意義
群眾是文化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主體,他們對社會和國家發(fā)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v觀歷史上不同時期和不同國家的發(fā)展,群眾文化素質和對政治問題的關注度和參與度能深刻影響當?shù)禺敃r國家的發(fā)展。基層社會建設和群眾文化素養(yǎng)能促進社會文化學習氛圍營造,應當給予群眾文化建設足夠的重視。而且基層群眾是否具有豐富的文化生活影響群眾之間的聯(lián)系和社會穩(wěn)定。因而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能提高群眾的整體素養(yǎng),而且能促進群眾身心健康發(fā)展。從目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看,還存在一定提升空間。因而本文中我會基于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具體分析這一問題,僅希望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在我國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意義
所謂群眾文化活動,就是以群眾為主要內容,通過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如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世界交往和聯(lián)系緊密,在基層群眾中激化了一些矛盾。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有效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們的文化水平,因而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或者消除群眾當中存在的矛盾心理和狀態(tài)。上升到國家角度,國家政策和意識需要及時傳達給廣大群眾,促進他們理解。這樣在工作人員進行文化活動的時候,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進去,才能以群眾生活作為基礎踐行國家理念,才能從群眾需求創(chuàng)新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才能推動國家軟實力和社會主義的發(fā)展。
二、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路徑
(一)增加資金投入
一項活動的開展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作為基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文化活動開展,才能有效促進文化水平提高。政府作為群眾活動的組織者能夠有力推動活動進行,因而政府部門需要針對基層群眾文化設計專門機構進行監(jiān)管。在嚴格監(jiān)管制度之下,既能保證對資金的合理使用,又能避免經費濫用狀況出現(xiàn)。在政府組織之下還需要機關單位加強宣傳力度,才能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對群眾文化進行資金資助。在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支持之下有效減輕政府財政負擔。除了政府機構開展和推進以外,工作人員需要通過多種社會活動拉贊助,才能為群眾活動提供更多選擇,才能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有效開展。所以在政府進行公益性文化活動建設的時候,需要從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角度出發(fā)建設一整套文化服務內容,才能以多樣性方式有效促進基層群眾文化開展。
(二)建立一批專業(yè)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由于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人需要有一定的組織和合理活動開展方式,這些都需要培養(yǎng)專業(yè)性人才。況且高素質人才隊伍本身就是有效開展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因而政府應當首先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這樣才能保證文化活動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招聘工作人員的時候需要對其進行嚴格挑選和考核,選擇那些職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都比較符合條件的應聘人員。而對那些已經在崗的人員來說,政府部門和工作單位應當優(yōu)化隊伍整體質量,完善和發(fā)展用人和管理制度。此外,工作單位需要對工作人員的技能和工作效率進行考核,在內部評比之后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人員進行獎勵,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開展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才能促進內部競爭和合作意識增強。通過這些內容更好地推動群眾文化的開展,從而增強群眾整體的文化水準和審美能力。因而在專業(yè)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指導之下,群眾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地推進。
三、結語
本文是基于我對群眾文化活動相關知識的了解展開的,文章當中首先論述了在我國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意義。而后分別從增加資金投入和建立一批專業(yè)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這兩個方面分析了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路徑。然而囿于個人知識水平的限制,文章當中并未能夠就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詳盡的分析和論述,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萍.群眾文化活動應貼近群眾[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6).
[2]李小鳳.文化館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眾文藝(理論),2008(4).
[3]周秀俠.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科學大眾,2008(4).
[4]張延君.群眾文化發(fā)展的幾個立足點[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1(8).
[5]蘇茂參.簡述建立群眾文化活動常態(tài)化機制的必要性[J].青年文學家,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