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合作的人性基礎

2017-01-27 01:34龔天平李昭亮
倫理學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道德感利益個體

龔天平,李昭亮

合作的人性基礎

龔天平,李昭亮

合作與人性的關聯(lián),是當今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探討的熱點問題。當代進化生物學和博弈論都證實,自利可以導向合作,其路徑就是親緣選擇和互惠利他;實驗經濟學家認為,合作并不全然基于個體利益,而且還基于人的社會偏好。而在歷史唯物主義看來,人作為集自然性與社會性、個體性與整體性于一身的二重性存在物,其本性是社會交往。但人的交往以競爭與合作為最基本的共生并存的交往形式。合作首先基于利益,同時合作以正義為前提約束,也與人的利他性情感即道德感有機融通。因此,合作具有深厚的人性基礎。從本質上說,人就是一個合作性的物種。

合作;親緣選擇;互惠利他;社會偏好

第二,基于互惠利他的合作。雖然親緣選擇理論可以解釋有血緣關系的合作行為,但對那些無血緣關系的個體之間時有出現(xiàn)的合作行為則無法很好地解釋。1971年,美國進化生物學家羅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借助于博弈論,提出無血緣關系的個體之間的合作是為了未來的回報,即互惠利他。馬丁·諾瓦克也針對互惠合作提出有直接互惠和間接互惠兩種機制:“直接互惠,就是簡單的平等交換原則。我給你撓了背,也指望著你能為了回報我而給我撓撓背?!盵4](P36)間接互惠是“如果我給你撓了背,我就樹立起了一個好榜樣,可以鼓勵他人效仿這個做法,如果足夠幸運的話,也會有人給我撓背”[4](P72)。這就是導向合作的第二條被廣泛認同的途徑即互惠利他。對于互惠利他導向合作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且被人們廣泛借鑒的成果是著名政治學家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Robert Axelrod)《合作的進化》。

由互動、回報導致的合作可以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一是理性自利。阿克塞爾羅德的“一報還一報”重復策略即是建基于個體的自利,往往是“理性的行動者”習慣采用的策略。正如阿克塞爾羅德本人所言,如果“對策者能通過對雙方有利的可能性的試錯學習、通過對其他成功者的模仿或通過選擇成功的策略剔除不成功的策略的盲目過程”[6](P126),即通過群體生活、交往、互動的經驗學會如何合作,而那些常規(guī)性的合作交往方法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經驗的積累從而演變?yōu)槲幕漠a物。二是以回報為目的的利他性情感。與阿克塞爾羅德觀察到的現(xiàn)象同樣不可忽視的是,重復策略博弈過程并非只見于理性的行動者,許多行動者在非理性如情感的驅使下也可如此行動。對于這種既非出于血緣關系也非出于自利的互惠利他機制之形成途徑,羅伯特·特里弗斯從進化生物學角度提供了詳細說明。他認為,這種互惠是由于我們的祖先在至少最近五百萬年來的進化史中,某種強有力的自然選擇的結果,而這種結果“部分是出于構成人們與朋友、同事、熟人等之間關系基礎的強烈的情感系統(tǒng)”[5](P174),是由于“壽命足夠長、相對群居、生活于小范圍且相互依存的社會群體中,長期受父母照料以至于同近親形成廣泛的聯(lián)系”[5](P175)。因此,除血緣關系和理性自利因素外,非理性的情感也是互惠利他即合作的重要基礎。然而由于這種利他性以回報為基礎,含有功利目的,因此有人稱之為“軟核的利他”,由此導向的合作也就可以稱之為“軟核的合作”。

無論是親緣選擇還是互惠利他,從本質上說都是基于個體利益的合作。而在鮑爾斯和金迪斯等人看來,合作確實是人們之間的互利活動,但這種互利活動并不全然基于個體利益,而是還有一種并不以個體利益為基礎的合作,這就是基于人的社會偏好的合作。雖然生物學家和經濟學家通過建立“開明的自利”模型有效解釋了親緣選擇和互惠利他,但這些模型無法解釋基于社會偏好的合作?!吧鐣迷诰S護利他合作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是無處不在的。”[1](P4)社會偏好又可指他們經常用的另外一個詞“純粹利他”的意思,因此此種合作也可稱為“純粹合作”。

第一,基于社會偏好的合作之研究方法。鮑爾斯和金迪斯是以不同于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或自利假設或理性假設)的新方法得出這一結論的。包括他們的實驗經濟學在內的新興經濟學在探討合作問題時運用的方法可分兩個方面:一是前提假設。這一假設就是金迪斯提出的BPC①假設或“信念、偏好和約束”方法。根據(jù)這種假設,“個人在一定的可能行動集限制下將要做什么,一方面取決于他們的愿望和目標,另一方面也要取決于他們的信念”[1](P12)。其中,約束是指“某個個體的可能行動集在給定的情境下被施加的限制”;信念是指“個體對世界因果結構的表征”;偏好是指“個體對行動造成的各種可能后果進行評價時所依據(jù)的正面或負面情感”,它是各種因素如口味、習慣、情感和其他本能反應(如恐懼)、個體詮釋境況或者說制定決策的方式、承諾、對倫理行為規(guī)范的內化、心理個性(如攻擊性、外向性)、與他人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等影響下的結果[1](P12-13)。葉航教授把這一假設精煉地概括為如下原理:“人的行為是在給定約束和信念的前提下,最大化自身偏好的過程。”[3](P3)

這種假設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的超越。經濟人假設被人們指稱為是由斯密在《國富論》中刻畫的,新古典經濟學家們繼承并發(fā)揚光大之,其基本原理是:一個社會的公共政策的目標不同于個體的私利目標,其內容應該是社會福利的提高,而達成這一目標的手段則是通過物質刺激來誘導市場中成千上萬的唯自身利益是從的行動者對公共利益和社會福利做出貢獻。BPC假設從三個方面與經濟人假設相區(qū)別:其一,根據(jù)金迪斯的解釋,有意回避意義含混、歧見疊出的“理性”一詞;其二,把人們對事物先驗的主觀評判同時也是社會和特定文化的產物的信念當作影響人們行為的重要因素;其三,把人們內在的、固有的行為選擇傾向即偏好當作人們行為的價值目標,但這種偏好既可以包括自利的個人偏好,也可以包括非自利的甚或利他的社會偏好。

二是具體方法。這主要包括兩種:其一是跨學科方法。在鮑爾斯和金迪斯看來,如果說20世紀是學科專業(yè)化時代,那么21世紀則也許是跨學科綜合化時代,而跨學科研究事實上也能夠實現(xiàn)許多傳統(tǒng)學科內部研究所不能實現(xiàn)的目標,這種研究方法抱持如下知識信條:“當不同的學科集中關注某個知識主題時,在它們重疊的地方,模型將相互支持并且取得一致性?!盵7](P5)其二是實驗方法。這種方法是“將經濟理論(尤其是博弈論)與社會心理學、經濟學和其他行為科學的實驗技術結合起來……對人類行為的復雜模型做出經驗上的檢驗”,其明顯的好處是“在讓其他參數(shù)成為常量的同時,它允許對那些我們認為影響行為的參數(shù)構造出精巧的實驗變量”[7](P5)。

第二,社會偏好的內涵及其產生。既然社會偏好可以導向合作,那么什么是社會偏好?作為一個概念,社會偏好最先由著名行為經濟學家科林·F.凱莫勒(Colin F.Camerer)于1997年完整提出,其后恩斯特·費爾(Ernst Fehr)和克勞斯·M.施密茨(Klaus M.Schmidt),加里·E.博爾頓(Gary E. Bolton)和阿克塞爾·奧肯費爾斯(Axel Ockenfels)把社會偏好與實驗經濟學完整結合起來,進行理論模型上的構造和分析,使得社會偏好理論逐步完善[3](P60)。但關于社會偏好的定義,人們則并沒有取得統(tǒng)一。一般說來,社會偏好表示“某個人或某群體的有益于他人或其他群體的行為”的特性,即人的利他性、親社會性、互助互惠性等,因此與自利偏好相對立。

第三,社會偏好的形式。社會偏好以公正偏好、無條件的利他偏好、嫉妒偏好、信任偏好等許多種形式表現(xiàn),其中強互惠是最重要的形式。鮑爾斯、金迪斯認為,市場是理性自利的經濟人與非理性自利的行動者共同存在的場所,后者就是出于強互惠而行動。那么什么是強互惠呢?強互惠包括兩方面:一是關心他人福利、維護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二是“即使付出個人成本”“也會懲罰那些盜用他人合作行為成果的人”,從而為群體利益或聯(lián)合項目的成功做貢獻的行為,這種行為能產生如此道德后果,即或者“滿足、驕傲甚至歡欣”的積極后果,或者因不如此行為而成為“羞恥和內疚的源泉”[1](P1-2)的消極后果。在此互惠即合作,強互惠即強合作,“強”是指即便行動者需要承擔成本甚至擔負成本后不太可能有收益也仍會采取的利他行動,因此這種行為也稱利他性懲罰(Altruistic Punishment)。葉航教授對此有個非常清晰的解釋:“所謂強互惠行為,就是我首先和別人合作,如果對方背叛合作,哪怕這種背叛不是針對我,我也要進行懲罰,甚至不惜花費個人成本……事實上,這就是我們人類所特有的‘正義感’。”[8](P39-47)因而人類因正義感而采取利他合作行動,而這種正義感就是人類經長期演化后所內部化、固定化在身體和心智里的稟賦和品質,是人類所特有的道德情感,其基本目的就是為了維持人類合作秩序。

合作基于親緣選擇或互惠利他或社會偏好,應該說,這些觀點都是有事實依據(jù)的,也是通過科學實驗得出的結論。但對這種結論必須做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解釋,否則也會演變?yōu)槌橄蟮睦碚撚^點。在歷史唯物主義看來,所謂合作是指作為主體的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某一共同目的而發(fā)生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協(xié)調的聯(lián)合行動,是作為主體的人的特性[9](P238)。因為人是集自然性與社會性、個體性與整體性于一身的二重性存在物,其本性是社會交往。但人的交往有多種形式或途徑,競爭與合作是最基本的交往形式,也是共生并存、不離彼此的關系。對于人的交往本性,互惠利他學說和社會偏好學說都是充分肯定的,這也正是它們的可取之處。沒有競爭也就沒有合作,沒有合作也就沒有競爭;競爭是為了合作,合作也是為了競爭。因此,競爭與合作的理由或條件是一樣的,都是人的交往本性的發(fā)揮和展現(xiàn)。

第一,合作是人為滿足需要和利益而發(fā)生的行動。競爭與合作都根源于人性,而人性就是人的需要和利益的體現(xiàn),是自利與利他的統(tǒng)一。之所以競爭,是因為作為個體性的存在物,人都有維持自身存在的需要、利益;之所以合作,是因為作為整體性的存在物,人都有維持群體存在的需要、利益,一旦個體賴以生存的群體不復存在,那么作為個體的人的自身利益也不能實現(xiàn)。同時,作為在社會中才能存在的個體,如果企圖僅僅憑借一己之力就能達成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要求,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相對于社會來說,任何個人都是單薄的,總有消解不了的局限性,因此,為了達成自己的利益要求,與他人合作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選擇。合作即能互利互惠、人己雙贏。這也是阿克塞爾羅德“重復囚徒困境博弈計算機競賽”實驗所證明了的科學結論。因此,從這一角度看,如果說競爭體現(xiàn)為個體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話,那么可以說合作就體現(xiàn)為他人利益、未來利益、整體利益。由此合作問題的實質也就可以概括為個體如何處理自身利益與非自身利益(即其他主體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系問題,也可理解為個體如何克服自身短期(或眼前、局部)利益而實現(xiàn)長遠(或未來、整體)利益的問題。

第二,合作以正義為前提約束。合作必須建立在共識和規(guī)范的基礎上,共識和規(guī)范與合作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而共識和規(guī)范的實質即是正義。根據(jù)社會偏好理論,人有三大社會偏好,即追求正義、信任他人、與他人合作。這三大社會偏好實質上構成一個因果邏輯鏈條,即因正義而信任,因信任而合作。因此,正義是合作的前提約束。這一點我們也可以通過羅爾斯(John Rawls)正義論來獲得理解。羅爾斯的整個理論可以概括為“理性多元論背景下政治共識到底是什么,何以可能且如何達成”,這種政治共識在他那里就是“作為公平的正義”,這是人類合作的道德和政治基礎。在他看來,正義問題就是合作問題,“作為公平的正義”何以可能且如何達成,人類合作就何以可能且如何達成。他說:“一個社會是一種為了相互利益的合作探索,它卻同時具有利益沖突和利益一致的特色?!盵10](P97)之所以存在“利益一致”,是“由于社會合作使所有人都能過一種比他們各自努力、單獨生存所能過的生活更好的生活”[10](P97);之所以存在“利益沖突”,是“由于人們誰也不會對怎樣分配他們的合作所產生的較大利益無動于衷(因為為追求他們的目的,每個人都想要較大而非較小的份額)”[10](P97)。這樣,就有必要簽訂一份在公平的正義原則指導下決定利益的恰當劃分的協(xié)議了。但是,“作為公平的正義”受制于環(huán)境,而這種環(huán)境也是人類合作的環(huán)境。

第三,合作既需要理性奠基,同時也需要人的道德感出場。如果說自利往往與人的理性相聯(lián),那么利他則往往與人的情感特別是道德感相聯(lián),從而合作也就與人的道德感有機融通起來。桑塔費學派通過計算機仿真方法得出結論,社會偏好或倫理偏好是合作的基礎,社會偏好或倫理偏好以道德情感特別是羞恥感為核心,這就說明,道德情感于合作是不可忽略的條件。其實,這種觀點在倫理學史上早就被人提出,近代英國情感倫理學家休謨就在繼承并發(fā)展沙甫慈伯利和哈奇森的道德感理論的基礎上認為,合作、正義、無私、憐憫等是對社會有用或對擁有它們的人有用的品德,它們構成絕大部分的道德,但是,這些道德與其反面如背叛、非義、自私、冷漠等則屬“道德的區(qū)別”即善(道德的)惡(不道德的)的區(qū)別。而善惡的區(qū)別并非來自理性,而是道德感?!暗赖碌膮^(qū)別是由道德感得來的”“道德寧可以說是被人感覺到的,而不是被人判斷出來的?!盵11](P506)而道德感從性質上說,即是一些特殊的涵攝善惡的苦樂感覺。樂即善,苦即惡??鄻窙Q定善惡。人的苦樂感覺與動物不同,而是人類的普遍本性,人人共有。道德感是人的合作行為的動力和原則。那么,道德感從何而來?在休謨看來,道德感既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人為”即是“由于應付人類的環(huán)境和需要所采用的人為措施或設計”[11](P513),即是說有些道德感比如正義感是人為地建構或設立的。那么,人為的道德感又是如何設計的呢?休謨聚焦于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經濟制度,從人的物質利益需要出發(fā),認為與動物相比,人有更多更高的需要但又有不如動物的天然缺陷,故需要難以滿足而不得不依賴于社會生活?!吧鐣峁┝搜a救。借助協(xié)作,我們的能力提高了;借助分工,我們的才能增長了;借助互助,我們就較少遭到意外和偶然事件的襲擊。社會就借這種附加的力量、能力和安全,才對人類成為有利的。”[11](P522)

休謨認為,人類最初的合作關系是男女兩性合作,隨后擴大到親屬合作,然后形成范圍更大性質更復雜的合作,人類也必然在這種合作中養(yǎng)成相應的習慣和情感。但是,人類自然本性中也有不利于合作的情感,即“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11](P532),這種自私本性驅使人對物進行占有和使用,但是,“自然為滿足人類需要”只準備了“稀少的供應”[11](P532),這又使得這種占有和使用不穩(wěn)定,而這種不穩(wěn)定就更激發(fā)了人性中的自私情感,因而人也就發(fā)出與社會利益相沖突的行為,從而對合作構成障礙。那么,如何補救以使人們合作呢?其辦法既不能從“自然狀態(tài)”中尋找,也不能在人的心靈中尋找,只能求助于經驗。休謨認為,孤立的個人需要有利于自己的社會,也需要通過心靈體認和覺察社會利益,而經驗就能起到這種作用。“最短的社會經驗,就會使每一個人發(fā)現(xiàn)出這些利益;當每一個人看到所有其他的人都有同樣的利益感覺時……他們全體都同心一致地加入那個旨在謀求共同利益的行動計劃中,并同意忠于他們的諾言。”[11](P559)經驗使人們發(fā)現(xiàn)社會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感又使人們締結穩(wěn)定財物占有、各自克制天性中的自私欲望的協(xié)議,協(xié)議又使合作得以補救,是合作的一切條件中最必要的條件?!叭祟惿鐣暮推脚c安全完全依靠于……法則的嚴格遵守,而且在……法則遭到忽視的地方,人們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社會是人類的幸福所絕對必需的;而……法則對于維持社會也是同樣必需的。”[11](P562)所以,在休謨那里,合作以協(xié)議為前提也以協(xié)議為表現(xiàn),協(xié)議是對情感和利益的約束也是情感和利益的真正產物,因而合作也是情感特別是道德感和利益的結果。

總之,競爭是人性的體現(xiàn),合作也是人性的體現(xiàn)?,F(xiàn)代經濟學和進化生物學對人性只做自利性的假設是不能全面地認識人、理解人的,從這一假設只能推導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競爭、敵對,推導不出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辭讓,而事實上人類又因為具有社會偏好從而創(chuàng)造了包括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多層面的宏偉復雜的文明成就,這些文明成就實際上是人類合作的產物。因此,現(xiàn)代經濟學和進化生物學對人性做了誤判,也是對人類文明事實的視而不見。合作具有深厚的人性基礎,從本質上說,人是一個合作性的物種,人類社會也是一個合作體系。

[注釋]

①BPC是Beliefs(信念)、Preference(偏好)、Constraints(約束)的簡稱。

[1]鮑爾斯·塞繆爾、金迪斯·赫伯特.合作的物種——人類的互惠性及其演化[M].張弘,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2]斯托特·琳恩.培育良知:良法如何造就好人[M].李心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3]葉航、陳葉烽、賈擁民.超越經濟人:人類的親社會行為與社會偏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諾瓦克·馬丁、海菲爾德·羅杰.超級合作者[M].龍志勇、魏薇,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福山·弗朗西斯.大斷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的重建[M].唐磊,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6]阿克塞爾羅德·羅伯特.合作的進化[M].吳堅忠,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金蒂斯·赫爾伯特.道德情操與物質利益:經濟生活中合作的基礎[M].李風華,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8]汪丁丁、羅衛(wèi)東、葉航.人類合作秩序的起源與演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5(4).

[9]陳志尚.人學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10]羅爾斯·約翰.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11]休謨.人性論:下冊[M].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龔天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教授,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李昭亮,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博士生,長沙師范學院思政課部講師。化、補充,而1976年道金斯的名著則使其聲名遠播。其意是指:“由血緣關系聯(lián)系著的生物個體具有共同的遺傳基因”,因此包容適應度就是“某個生物個體自身的適應度加上由該個體所引起的、和其有血緣關系個體的適應度變化之和”[3](P241)。即是說,有血緣關系的親屬間會嚴格按照他們基因的分享程度而予以相應程度的合作。哈佛大學著名數(shù)學與生物學家馬丁·諾瓦克(Martin A.Nowak)在2013年中文版《超級合作者》中對親緣選擇做了更為清晰曉暢的解釋,他認為,合作是繼突變和自然選擇之后的第3個進化原則。他提出五大合作機制,其中第五種就是親緣選擇。他說:“與另一個人的血緣關系越近,我們就越愿意努力與他達成合作。這種形式的合作關系之所以得到進化,是因為我們可以用這種方式增加傳到下一代的基因數(shù)量,從而擴大我們未來的遺傳規(guī)模。”[4](P123)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企業(yè)經濟倫理實現(xiàn)機制研究”(12BZX079)

猜你喜歡
道德感利益個體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fā)展
公德自在人心
外媒:研究證明狗和猴子跟人類一樣有“道德感”!
利益與西瓜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利益調整要十分注重“穩(wěn)”字
正義的別樣尋求:古代“母殺子”敘事中的悲情與道德
道德冷漠的原因分析及其矯治對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随州市| 华蓥市| 阿巴嘎旗| 湛江市| 喀喇沁旗| 和田市| 桂阳县| 新营市| 平阴县| 万州区| 贵定县| 乌苏市| 宝应县| 三门峡市| 乐都县| 杭锦后旗| 乌兰浩特市| 阳东县| 南宁市| 韶山市| 乐陵市| 塘沽区| 同德县| 三亚市| 郯城县| 双江| 许昌市| 密云县| 南川市| 黑龙江省| 广河县| 桓仁| 额尔古纳市| 秀山| 海宁市| 醴陵市| 离岛区| 宁武县| 扶余县| 瓦房店市|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