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花
(衡陽晚報社,湖南 衡陽 421000)
紙媒時事新聞留住讀者的路徑探討
□張 花
(衡陽晚報社,湖南 衡陽 421000)
在網(wǎng)絡發(fā)達的今天,人人都是自媒體。新形勢下,傳統(tǒng)媒體靠什么分得市場一杯羹呢?筆者以為,內容為王!優(yōu)質內容永遠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而一張有看點的報紙,就不怕沒有讀者。除了本地新聞的大放異彩,在大眾接受新聞渠道更趨多元、讀者的精神需求更加豐富的當下,國內國際時事新聞報道更需打破時效性和碎片化的局限,不斷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形式,才能“烹飪”出色香味俱全的新聞大餐,輔助報紙贏得讀者和市場。
作為湖南省創(chuàng)辦最早的都市類報紙,《衡陽晚報》一直因勢而為,順勢創(chuàng)新。特別是2012年以來,《衡陽晚報》在國內國際時事新聞報道上推陳出新,秉承“讀有所用、與己有關”的選稿編稿原則,在緊抓深度求質量、加強策劃求強勢、落地有聲求貼近方面狠下功夫,形成了自己的選稿編稿特色,深受讀者好評。
自媒體時代,海量的網(wǎng)絡信息充斥眼球,紙媒時事新聞“拼”不過信息量,需揚長避短,緊抓深度求質量,占領深閱讀的“高地”。
對于一張地方性報紙而言,本地新聞是“安身立命之本”,而國內國際時事新聞則是有益補充。在本地新聞方面,紙媒因為有優(yōu)質的采編隊伍而占據(jù)先天優(yōu)勢,而國內國際時事新聞面對客戶端、公眾號、微博等新興媒體的沖擊,不得不轉型另謀發(fā)展。筆者在新聞實踐中悟到了以下兩點:
一是權威性。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時事編輯組稿的第一前提?!度纸?jīng)》里說過為人子應“首孝悌,次見聞”,編輯時事新聞也應遵循此理:首要真,次實用。這不僅要求編輯有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更要獨具慧眼,才能從龐雜的信息中“拎”出有用的信息“為我所用”。
二是深度。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版面信息量已不再是紙媒的“主打”追求,高質量的深閱讀才能搶占“高地”。曾幾何時,“要聞不漏、大事不丟、趣聞不棄、差錯不出”成為不少時事編輯信奉的真理。但是,隨著傳播媒介的多樣化,這樣大而全的編稿方式已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唯有“沙”里淘金,質量優(yōu)先兼顧信息量才能制勝。
近年來,《衡陽晚報》遇到重大時事熱點,敢于做大做強,緊抓深度,從背后原因、詳細過程、前景趨勢及影響等方面進行闡述,給讀者呈現(xiàn)不一樣的新聞。如,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fā)生7級地震,《衡陽晚報》并不局限于地震動態(tài)新聞的報道,而是拓寬報道領域,從地震對景區(qū)的破壞、美景是否能恢復以及我國地震預報水平等方面組稿,連續(xù)幾天推出相關報道,讓讀者看到新聞背后的新聞。又如,2016年2月22日《衡陽晚報》刊發(fā)報道《時隔37年中央部署城市未來發(fā)展“路線圖” 我國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qū)》,一時引起熱議,已建的封閉小區(qū)圍墻是否要拆掉,小區(qū)道路是不是會變成公共道路等討論此起彼伏。24日、25日,《衡陽晚報》連續(xù)兩天推出《打開封閉式小區(qū),我家圍墻要拆嗎》《不是小區(qū)所有道路都要變成公共道路》《股神巴菲特的住宅也沒有圍墻》《推廣街區(qū)制不是簡單“拆圍墻”》《街區(qū)化能疏通城市交通的“毛細血管”》5個版的報道,從為什么推、怎么推、對老百姓的影響以及國外經(jīng)驗等方面回應讀者關注。這樣既解疑釋惑,又深化了閱讀。
重大時事報道,如,全國“兩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等,因其主題重大、領導重視、影響深遠、讀者關注,而成為媒體眼中的“香餑餑”。因此,傳統(tǒng)媒體在做重大時事報道時,不能簡單處理,而要加強策劃力度,形成新聞強勢,方能補齊時效性短板,與新興媒體“搶”新聞。
新聞報道策劃是新聞傳播工作者在一定時期內,為了達到某種傳播效果,對具體的新聞事實報道所作的組織、設計和規(guī)劃。也就是報道者根據(jù)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新聞報道規(guī)律,進行組織謀劃,達到最佳報道效果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過程。
眼下,在各大門戶網(wǎng)站、App、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沖擊下,傳統(tǒng)媒體時事編輯更要有新聞策劃意識,同一題材呈現(xiàn)不同視角,才能“搶”住新聞。正如一位辦報者所言,“在今天,獨家新聞的概念已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獨家新聞已不僅僅意味著搶到了第一落點和第一時間,它還意味著:獨家觀念、獨家視角、獨家方法。要力爭對同一新聞事件,挖掘比別人更深入的新聞事實;闡發(fā)出新的觀點,通過對已知事實的重新安排,亮出新的觀點、思想。尤其是要注意讀者已知事實背后為讀者所不知的事件成因、道理和走勢;記者可以運用類比、借喻、資料分析等手法,運用獨家方法交代事件?!边@番話實際道明了新聞報道策劃的重要性。
“策劃”可以說是新聞媒體圍繞著受眾在新聞宣傳方面展開的整體上的運籌,深度上的開掘,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一般由策劃而展現(xiàn)出的新聞宣傳,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和感召力,也會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亢奮和激情。新聞策劃不僅可以使報道主題更鮮明,還能發(fā)揮報道優(yōu)勢,形成輿論聲勢,滿足受眾需求,提高報紙質量。
近年來,《衡陽晚報》不斷創(chuàng)新策劃,幾乎每逢重大時事報道,必推策劃,且形成規(guī)模。如,2017年9月3日—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舉行,《衡陽晚報》并沒有固守成規(guī),而是提前預熱,在9月1日便推出《廈門會晤哪些看點值得期待》,9月4日-8日,相繼推出8個版的特稿,重點報道了廈門會晤的民生成果及對我國普通老百姓的影響。
再如,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的報道。2017年7月31日,《衡陽晚報》更是在2版整版刊發(fā),隨后在6-10版集中推出策劃報道,這樣既突出重要性,又形成了規(guī)模報道。又如,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衡陽晚報》于2015年11月4日一次性推出7個整版(4-10版)。
都市類報紙的時事新聞,既要接“天線”,也要接“地線”。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與本地新聞相結合,做到時事報道“落地開花”,才能“飛入非常百姓家”。
時事新聞一般很嚴肅,就像《楚喬傳》中玥公子的臉,不茍言笑,如果編輯也板起臉來組稿,的確會有點“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那么,如何讓高大上的硬新聞“軟著陸”呢?筆者以為,編輯此類稿件,首先一定要站在讀者的立場,在確保準確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多選取專家解讀,或者用事例進行剖析,使高大上的政策新聞變得通俗易懂,這樣讀者閱讀起來不費力,才會有興趣繼續(xù)看下去。
另一方面,都市類報紙讀者面更廣更多元,上至政府機關,下至學校家庭,他們會更關注國家某一政策出臺,對自身的影響,這就需要時事編輯跟記者溝通,結合本地實際采寫新聞,做到重大時事報道“落地開花”,更接地氣。報道國內外大事是時事新聞版的共性,而從實際出發(fā),為本地讀者所思所想,則是其個性。把共性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將國內大事與本地新聞相連做文章,是報紙的“亮點”和“賣點”,也是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取受眾、獨樹一幟、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如:《衡陽晚報》推出“高考恢復40周年特別策劃”,從高考改變中國、高考改變格局、高考改變生活、高考改變城市、高考改變際遇、高考改變你我六個方面進行組稿,于2017年6月9日一次性推出6個整版(3-8版),既有選摘稿件,也有本地采寫稿件;既有對整個中國國運影響的稿件,也有對衡陽甚至對你我命運影響的自采稿件。策劃氣勢磅礴,一經(jīng)推出,引起強烈反響。同時,也補齊了傳統(tǒng)媒體時效性的短板,深化閱讀,引起共鳴。當然,這樣的策劃報道,還很有收藏的必要性,因為這也是資料。
(編輯: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