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凱
(300134 天津商業(yè)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
試論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 凱
(300134 天津商業(yè)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是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文嘗試論述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素質要求以及開展工作的方法和路徑。
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高校輔導員要通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適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而高校輔導員是我國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當前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的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不僅僅是指擁有高的科學文化素質,還包括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隨著社會的轉型和發(fā)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多元價值觀沖擊著當代大學生,導致部分學生出現(xiàn)了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做好心理輔導工作成了保證大學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輔導員處于和大學生接觸的第一線,熟悉學生情況,便于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輔導工作具有相關性,便于發(fā)揮原有宣傳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1)要有相對健康的心理素質。首先輔導員的人格與心態(tài)應該是積極健康的。勝任心理輔導工作的輔導員在精神上應該是積極、樂觀和充滿生機的,這樣才能把他們熱愛生活的樂觀心態(tài)帶進咨詢工作,才能使心灰意懶的同學重新喚起生活學習的勇氣。其次是輔導員要具有較強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輔導員也和正常人一樣有自己的歡樂和憂傷。但是他們必須善于排遣,有較高的挫折承受能力。不能帶著自己的愛憎、喜怒、欲求等來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更不能背負沉重的精神負擔來會見來詢者。再次輔導員要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高校,人際關系不好是困擾很多大學生的重要問題之一,人際關系不好會導致個體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薄弱,進而使個體產生或加重心理困擾。輔導員不單要掌握一定的言語溝通技巧,還要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藝術,能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交往技術、方法。輔導員只有自己具備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能力,才能盡可能快的贏得學生的信任,消除學生的阻抗,走進學生的心,并在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問題上給人以指導。
(2)要有敏銳的覺察能力。輔導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對問題、對他人、對自身都需要有足夠的覺察力。面對存在心理困惑的學生,要判斷其面臨的是什么性質的問題,能否在學校的范圍內解決,是否需要家庭等方面的協(xié)助,要洞察到情緒表現(xiàn)的背后是否有生理、社會等方面的原因,對問題覺察的越清楚,越有利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就越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其中特別需要提請輔導員老師注意的是:不能把心理問題思想品德化。敏銳的咨詢者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找準切入點,將談話引向深入,進而幫學生解除心理困惑。
(3)要有一定的心理學專業(yè)基礎。心理健康輔導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它有著與思政體系不同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僅靠良好的愿望、熱情和一般常識來安慰、勸說那些處于心理困境的學生是不行的,有時反而引起學生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必須具備普通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病理心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精神分析、認知行為、人本主義等心理咨詢的理論流派,掌握傾聽、提問、共情等心理健康輔導的基本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學生心理問題的實際情況,真正用心理學的方法幫助在心靈上需要幫助的同學,幫助他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更有效地學習和工作,更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從而使之提高生活質量,充實而愉快地生活。
(1)輔導員要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理論并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心理健康輔導需要一支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較強的隊伍,因此高校輔導員應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特點及研究方法等相關的心理學理論,掌握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時還要了解教育學、社會學、哲學等理論知識。通過不斷地深入學習理論并聯(lián)系實際情況,了解和掌握學生個體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運用心理學相關規(guī)律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2)輔導員要結合實際工作,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輔導員的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學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傳統(tǒng)的工作內容中,要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深入到學生中去,重視不同群體學生的心理問題特點,增強輔導的針對性。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以某一個固定的標準化格式去統(tǒng)一,必須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對癥下藥,如對新生、違紀學生、失戀學生、特困生、畢業(yè)生等重點人群應加強情感關懷和心理疏導。發(fā)現(xiàn)有心理障礙傾向者應進行重點跟蹤和心理咨詢,對個別嚴重者要及時采取心理干預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分清層次,重點把握。高校輔導員要從本校、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認真調查研究,掌握不同階段大學生心理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咨詢、心理輔導、情感交流、團隊活動等,幫助他們完善個性,整體上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比如對大一新生開展“如何適應大學生活”教育;對大二、大三學生開設“自我定向”教育;對大四學生進行“考研、擇業(yè)”教育;“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要貫穿四年等。
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中一線人員,要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積極參與到心理教育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運用科學的指導方法,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疾病的發(fā)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逐步達到人格的成熟與完善,順利完成學業(yè)。
[1]殷燕子.論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教育中的地位與功能[J].咸寧學院學報,2005,25(5):109-110.
[2]楊文新,李泫永,張利慶.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原因及教育對策[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增刊):357-359.
[3]王穎.論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的作用[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5):118-120.
[4]胡云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方法[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25: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