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竹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130000)
音樂教育是對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
張 竹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130000)
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音樂教育研究的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它不是一門傳授技術的學科,本文將音樂教育引入人文的視角,融入藝術和歷史,讓音樂教育變得豐富起來,對音樂教育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素質培養(yǎng);音樂教育;審視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21世紀,音樂開始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以往的單一模式的教育不能滿足現(xiàn)狀的要求,這些都敦促著藝術教育的改革,音樂教育開始與人文相結合,哲學思想和素質培養(yǎng)被教育者們所重視,哲學的智慧引導著教育者者們的教育改革,人們認識到以往教育重技輕藝的弊端,開始培養(yǎng)具有藝術氣質的音樂人才。
素質培養(yǎng)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它無形,看不見摸不著,是一種邏輯演繹。但是將其引入到音樂教育當中,可以改善音樂教育的鋼化,讓教育理念和行為更加靈活多變,適應社會的需求和對多樣化人才的要求。
在高等藝術教育中,“以人為本”豐富了音樂教育的內涵,而且為音樂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視角,開闊了教育的思維和思想?!耙匀藶楸尽备嬖V我們,音樂教育的質量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決定的,它的本質就是自然人與社會人屬性。在這里,“人”是以人為本的前提。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能力十分重要。從教師方面來看,師德是基礎,音樂表現(xiàn)力和教育能力缺一不可;從學生方面來看,除了要有相應的天賦以外,還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和知識儲備。以上兩個方面是基本,更重要的體現(xiàn)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雙方都要充分發(fā)揮積極性,以以人為本為指導理念,共同完成音樂教育目標和長遠成長的目的。在音樂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及時進行自我調整,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樂觀的心態(tài)能夠培養(yǎng)出陽光的學生,自己工作起來也會愉快充實,這種心態(tài)有利于更好地跟學生交流,教師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為了管理好班級付出了很多辛苦,對于音樂素質不穩(wěn)定的學生教師要以及給予鼓勵,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跟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教師在完善自己心態(tài)的同時要隨時保持一顆平常心,學生在音樂訓練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擺正好自己的位置,認真傾聽學生遇到的困難,積極與學生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免學生產(chǎn)生負面的情緒,同時也避免將負面情緒帶給學生,有利于師生構建和諧的關系,教師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能夠使課堂的氛圍融洽。加深師生之間的了解,同時這樣的評價有利于學生接受和認同,真正達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作用,促使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交流中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更會滿足學生的虛榮心,為學生日后更好地學習奠定基礎,對接下來的學習與生活更積極,鼓勵性評價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教師將樂觀的心態(tài)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健康快樂地完成學業(yè),同時也會使學生成為一個樂觀的人,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首先要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惡心態(tài),這樣才能對工作充滿熱情,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樂觀享受的態(tài)度對待教學工作,使周而復始的工作變得的輕松愉快。
在這里,音樂教育的“以人為本”的意思不是以學生和教師任何單純的一方為本,而是強調在教育中既要重視老師傳授知識的作用,也要重視學生這個學習對象的感受,名師未必出高徒,但是名師應該是高徒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之一。以鋼琴之王李斯特為例,他一生桃李滿天下,學生不計其數(shù),但是最后真正成為大家的,并沒有幾個。這都表明了,音樂教育的以人為本是一個需要雙方互動的活動,具有一定上網(wǎng)實踐指導意義。
音樂不僅是技藝,它的藝術性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長河中不能忽視,它是一種不需要依靠造型和語言文字的特殊的表達情感和信息的文化傳播媒介。在很早之前的 “音樂之父”巴赫身上就得到了印證,巴赫曾經(jīng)說過“完美的表演包括能力,就是通過演唱或演奏使人的耳朵能夠領會到作品的真實內容和真摯感情”。更加印證了音樂的藝術性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人類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緊密相連,它是人們用來表達內心情感和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方式,通過演奏可以激起聽者和演奏者的共鳴。從本質上看,音樂的根本在于表達人類的內心,是一種具有很高藝術性的意識形態(tài),因此這就解釋了音樂教育為什么屬于人文學科了。
這個道理,在音樂教育的開始還沒有得到普遍的認識,那時候人們還把音樂教育看成是一種技術,各種音樂教學中練習曲雖然存在著自己一套規(guī)則,客觀規(guī)律,但是都有蘊含著哲學的光芒,在音樂教育中加入這些元素,可以使學生對于練習曲的規(guī)律和技巧更好的掌握,加深對演奏曲的理解。綜上所述,音樂教育要加入文化的視野,了解音樂中含有的藝術內涵,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的張力,實現(xiàn)技術、藝術、創(chuàng)作三者的完美結合。
音樂學家舒曼曾經(jīng)說過:“要學習音樂史,并且聆聽各個時代的典范作品,充實你在這方面的知識,這樣就可把你的虛榮和過于自信的毛病很快地醫(yī)好”。舒曼充分認可了學習歷史對于音樂的作用,各個時代的經(jīng)典都反映了當時的歷史,它既是呈現(xiàn)了一副歷史畫卷,也理性的對我們有所啟發(fā),讓我們以史為鑒,同時提高了我們的欣賞能力,在拓展我們視野的同時也提升了我們的素質。
我們要學習歷史,但是對于歷史的學習并不是全盤的吸收,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帶著選擇和批判的目光其學習,敢于質疑。在學習音樂史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廣泛學習,有一個寬度,在此基礎上,要篩選對音樂學習有益的歷史,將其帶到音樂教育的實踐中去。如對肖邦所在的歷史時期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對他的一生的經(jīng)歷進行了解,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的曲風發(fā)生了變化,在《降B大調瑪祖卡舞曲》曲風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有一股清新之風,但是到了晚期的最后一個作品《小調瑪祖卡舞曲》就呈現(xiàn)出了一種灰色的陰暗的悲傷的氣氛,如果我們對當時歷史以及對他個人進行了解以后,我們就可以很自然的接受這種變化,了解變化的原因,這就是對歷史進行充分了解后我們所能了解的。
音樂教育發(fā)展了也有了幾百年,它培育了一位位演奏家,是表演藝術發(fā)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對于音樂教育的研究還不夠多,除了傳統(tǒng)的使用了幾十年的經(jīng)典教材以外,對音樂教育的探索不夠深入,沒有歷史的依托,也缺乏理論的支撐,教育模式單一化。在建國以來,我國已經(jīng)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成果顯著,國外音樂教育者也有大量的譯作問世,這樣音樂的教育遍地開花,音樂教育不斷發(fā)展,構建的教育體系更加完善。
音樂教育是一門藝術,素質培養(yǎng)是參與者的精神,是促進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動力。音樂教育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性學科,它所培養(yǎng)的也不是只會敲擊鍵盤的工匠,它要培養(yǎng)的是富有人文氣息的藝術家。
[1]李霞.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音樂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2]徐威.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協(xié)同理論研究[D].河北大學,2004.
[3]張帆.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影響的調查分析與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7.
[4]李愛國.音樂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及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