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懿
(貴州大學音樂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獎勵作為一種在全社會廣泛使用的一種管理手段,因其立即見效的特質(zhì)也受到了現(xiàn)代教育者的喜愛,幾乎每一位教師都或多或少的使用過這一方式。
幼兒音樂教育因為其教學對象的低齡化,教學對象大多是3-7歲的幼兒,幼兒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水平都比較低,表現(xiàn)出依從性和被動性;表面性和局部性;情緒性和不確定性[1]的特點。而這個時期的幼兒自主學習動機多會呈現(xiàn)出出于新鮮感,好奇心的特征。但是,好奇心和意識的興趣并不能讓他們可以像稍大的兒童或者是成人一樣有著長時間的專注力。根據(jù)筆者的觀測及科學統(tǒng)計,大部分這類年齡的幼兒注意力的學習持續(xù)時間只有20分鐘。而幼兒音樂教育具備審美性,游戲性,綜合性三大特點[2],導致幼兒音樂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力要求更高。但如果教師通過對他們正確的引導,采用獎勵機制,使他們心里產(chǎn)生滿足感,不斷強化正確的行為,便能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并養(yǎng)成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研究顯示:相比懲罰,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獎勵通常更能產(chǎn)生積極的效應。
獎勵的理論源頭可以追溯到行為主義心理學,它由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于20世紀創(chuàng)立。以他為代表的一系列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大都通過對動物的實驗擴展到人的實驗,用其中的一些實驗結(jié)果來支撐他們的論點。華生認為環(huán)境是刺激,行為是反應,人的行為和反應是息息相關(guān)的。人類的行為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也可以因為學習而更改。當孩子做出一個值得鼓勵的行為時,及時的給予獎勵予以強化,這個行為就可以得到鞏固,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同樣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對人類的學習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桑代克的經(jīng)典實驗“餓貓開迷籠”:桑代克把一只餓貓囚禁于籠中,貓可以在籠中自由走動但是無法出去,只能通過抓繩或按鈴等方式使自己可以逃出籠外。第一次把貓關(guān)進籠子之后貓到處亂串,當偶然按了一個按鈕籠子被打開之后,下一次貓再被關(guān)進籠子,貓便很快可以按對按鈕再次逃出。通過此實驗桑代克認為,強存在于當人類做出的行為之后伴隨獎勵,這個行為就會被增強,即獎勵能增強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接。桑代克還提出:在懲罰與獎勵之間,造成的后果并不相等,獎勵的效果更顯著。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在桑代克的理論基礎(chǔ)上通過實驗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斯金納的“箱子實驗”:在關(guān)動物的箱子里設(shè)置一個按鈕或開關(guān),再設(shè)置一個與按鈕相聯(lián)系的食盒。只要動物觸到了那個開關(guān),便會有食物出現(xiàn)在食盒里,以此來強化動物按按鈕的動作,增多動物出現(xiàn)此動作的頻率。實驗得出結(jié)論: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就會采取一定的行為作用于環(huán)境。經(jīng)過后來一系列的實驗,斯金納將之前的結(jié)論總結(jié)提高,他認為:人生來本是一張白紙,所有行為都是操作性條件反射制造的結(jié)果。當人們知道某一行為會為他帶來有利后果時,便會多做這樣的行為;當這種行為會為他帶來不利后果時,人們就會避免它的出現(xiàn)。于是,教師可以通過正強化,也就是獎勵,讓幼兒的心理產(chǎn)生好的感受,強化他們的行為。
心理學家德西通過一系列實驗發(fā)現(xiàn):在幼兒對活動內(nèi)心沒有動力和興趣時,教師給予的外部刺激如獎勵,在促進幼兒的學習中是有用的。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杰斯則認為,人生來就有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傾向,學習、自然成熟和其它外部事件則會加速這一進程,動機就是受環(huán)境支持或阻礙的某種特定的基本需要或傾向的展現(xiàn)。[3]目前研究更多傾向于將獎勵看成控制學生行為的外部強化。
美國心理學家麥庫姆斯的《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一書,通過很多的案例說明:教師為學生提供和諧的環(huán)境和積極的心理支持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是學生的學習動機。而這些外部的支持可以是給予學生獎勵或是建立獎勵機制等。
美國心理學家J·布羅菲通過著作《激發(fā)學習動機》提出:獎勵要依靠它的使用策略刺激學生的內(nèi)部動機,從而改善學生的行為,所以,雖然獎勵是一種不錯的教學輔助手段,但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弄巧成拙。
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說過:“每個人在出色地完成任務后都渴望別人給他們所應得的承認和贊揚。當一個疲憊的孩子受到贊揚時,它會產(chǎn)生一種明顯的新的向上的力量。相反,當孩子受不到贊賞或受到批評時,他們現(xiàn)有的體力也會戲劇性地減退?!奔热华剟顚τ變簛碚f如此重要,音樂教師適用的獎勵類型又有哪些呢?
認知學派認為獎勵可以分為外在獎勵和內(nèi)在獎勵,并強調(diào)內(nèi)在獎勵的作用。行為主義者則認為獎勵可以分為物質(zhì)類獎勵和非物質(zhì)類獎勵。物質(zhì)類獎勵包括獎品、獎狀和額外獲得的自由時間等。非物質(zhì)類獎勵包括得到教師的注意、表揚和鼓勵等。[4]以上是根據(jù)獎勵象征物的形式來劃分獎勵的類型。而從獎勵的實施性質(zhì)看,獎勵包括控制型獎勵和信息提供型獎勵,前者指向獎勵幼兒的道德行為過程,后者偏重獎勵幼兒的道德行為結(jié)果。[5]筆者通過對幼兒音樂教師的訪談,對文獻的研究和自己親身的教育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了以下幾種獎勵的類型以供選擇,教師在了解足夠多的獎勵類型可以運用獎勵時根據(jù)情況適時使用和變化,避免造成獎勵的疲軟。
1.言辭獎勵。這是音樂教師們最常用的獎勵類型。比如:歌聲真好聽!做的真不錯!學的很認真!進步很大等等。教師在進行這類獎勵時,表情不僅要真誠豐富,語調(diào)也應該更加抑揚頓挫才能更好的把積極的情緒傳遞幼兒。這類獎勵適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既可以是在教師和幼兒單獨相處時使用,也可以在課堂上當眾使用,讓其他幼兒也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2.代幣獎勵。小星星,小紅花,小貼畫……這些幾乎都是幼兒音樂教師辦公桌上幾乎人手一疊的獎勵物品,對小朋友來說也是比較熟悉并且受歡迎的獎勵物??梢耘c積分獎勵機制結(jié)合使用,例如集齊多少顆小星星可以兌換其他的獎勵,在班級的墻上貼上小紅花數(shù)量的光榮榜等等。
3.活動獎勵。作為一名幼兒音樂教師,細心,善于觀察是他們必須要具備的技能。教師要充分利用平時和幼兒相處的時間,觀察,詢問,收集學生的喜好,以他們喜歡的活動作為獎勵,這樣更能投其所好。例如:玩滑梯,玩樂器,看電影,喂金魚等等。當小朋友表現(xiàn)的好的時候以此獎勵他們。
4.配合獎勵。這類獎勵需要家長與教師的配合,通過每天在學校表現(xiàn)評分和家里完成音樂課后練習的評分進行整體的評分,再獎勵,這種綜合性的考評操作難度和過程要復雜一些,也需要教師平時和家長緊密聯(lián)系,得到家長的配合和支持。
5.物質(zhì)獎勵。物質(zhì)獎勵的種類非常多,包括:學習用品,小玩具,小娃娃等等。但是注意最好不要用食物作為獎勵,畢竟食品安全不能保證,并且有的幼兒可能存在某些食物過敏的情況,安全風險比較大。在使用物質(zhì)獎勵時適量配合其他獎勵,既要避免單純的物質(zhì)刺激,也避免幼兒對物質(zhì)獎勵產(chǎn)生依賴性。
6.社會性獎勵。包括:一個溫暖的擁抱,豎一個大拇指,贊許的眼神,微笑,安慰的動作等等。這類獎勵也是教師很常用的,各種年齡段的幼兒都可以適用,特別是對害羞內(nèi)向,比較難以融入集體的幼兒,這類獎勵對他們效果更好。
7.操作性獎品。如:當一天音樂小組長,音樂會主持人,整理玩具,等等。這類獎勵適用于稍微大一點的幼兒,6~7歲的幼兒逐漸有了個人的榮譽感,自尊心也顯著增強,這類獎勵對他們能起到不錯的作用。
8.內(nèi)在獎勵。這類獎勵的形式不限,但旨在讓幼兒知道自己進步情況。如分數(shù),表格,圖形或者是教師的語言反饋讓幼兒知道自己的情況,讓幼兒產(chǎn)生成功的喜悅進而迸發(fā)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
9.榮譽獎勵。包括但不限于各類獎狀和榮譽稱號,主要以激起幼兒的個人榮譽感。比如:當小主持人,排隊站在第一個,進步小明星,小小音樂家等等。
在運用獎勵的過程中,如何讓它更能適應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發(fā)揮最大的功效,這是一門需要幼兒音樂教師掌握的藝術(shù)。如果時機和方式恰當,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獎勵。一般而言,3-4歲的幼兒理解能力較差,所以較適宜使用物質(zhì)獎勵等可以直觀展示的獎勵為主,榮譽獎勵為輔。4歲以上的幼兒由于自我意識的增強,可以漸漸較多的使用榮譽獎勵等可以激發(fā)幼兒內(nèi)在動力的獎勵類型。但是,過多的使用物質(zhì)獎勵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幼兒下次做一個行為時考慮的不是這個行為的對錯,而是物質(zhì)獎勵的大??;下次的物質(zhì)獎勵要比前一次多才能激發(fā)起幼兒的積極性。所以,在進行物質(zhì)獎勵時,一定要謹慎,既在數(shù)量上要控制,也要配合其他獎勵一起使用。
2.根據(jù)每個幼兒的特殊性選擇獎勵。每一個幼兒因為生理心理特點,家庭因素,對任務的感興趣程度等原因?qū)е聦γ糠N類型的獎勵的接受程度不一樣,需要教師平時細心觀察,根據(jù)他們每個人的特點給予他們合適的獎勵。例如:給予比較內(nèi)向愛哭的幼兒溫暖的擁抱,輕輕握住他們的小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對于自卑膽小的幼兒,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別之處,當眾表揚和鼓勵他們……如果幼兒本身對任務表現(xiàn)出感興趣,或者是需要幼兒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的任務類型,教師就不應該給予獎勵。因為根據(jù)德西效應表明:給予對任務表現(xiàn)出興趣的孩子以獎勵反而會削弱他們對任務本身的內(nèi)部動機,造成不良的影響;當目標是需要幼兒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完成的時候,這時的獎勵也并不能發(fā)揮它的激勵作用。
3.恰到好處的時機給予獎勵。幼兒音樂教育中,獎勵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在正確的時機獎勵,很可能會造成相反的效果。一般來說,獎勵應當及時,特別是之前表現(xiàn)不好的幼兒,一旦他有好的表現(xiàn)時應該及時給予強化;獎勵不應當在任務完成前給予幼兒,這樣會導致幼兒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獎勵物身上,也會讓他沒有了期待感,失去了內(nèi)在的動能。對于稍大的比較有自制力的幼兒,可以適當延長一下他們得到獎勵的時間,這樣可以使他們養(yǎng)成謙虛自制的性格。
4.獎勵要公平公正。柏拉圖說過:“一切背離了公正的知識都應叫做狡詐,而不應成為智慧?!苯處熥鳛橛變撼砷L的引路人,要以身作則,因為教師既是專業(yè)知識的教授者,也是幼兒道德的示范者。從小就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進行獎勵時,既不能有失偏頗,帶著個人情緒,個人偏好去獎勵,也不要為了獎勵而獎勵。當幼兒確實達到了獎勵的標準,才能進行獎勵,這樣的獎勵才有意義。如果獎勵失去了公平公正,幼兒會從小喪失了獲得公平公正的待遇的機會,教師的威嚴和誠信也會大打折扣。
5.制定科學的獎勵標準。明確科學的獎勵標準有助于幼兒積極的自我管理,同時也是實現(xiàn)公平公正的一種手段。教師在制定獎勵制度時應該放低身段,不僅僅把制定獎勵制度當成一種管理手段,更應該作為一種教育的手段,與幼兒一起制定獎勵制度。這樣,可以使幼兒更深刻的了解到哪些行為是好的,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禁止的。在制定過程中,不僅需要個體的獎勵制度,也需要集體的獎勵制度。一個原因是較大的幼兒會產(chǎn)生集體榮譽感,這時候以小組或班級的集體獎勵更能激勵他們。另一個原因是在集體獎勵制度下,是以橫向來比較,往往反應比較迅速的幼兒會得到更多的獎勵,這樣會使教師忽略掉一部分幼兒。個體的獎勵制度不以其他幼兒的表現(xiàn)為參照,它更加注重幼兒自身的成長和進步。
6.獎勵的指向要明確。從微觀上講,獎勵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多指向過程。成人對兒童所實施的獎勵基本上存在三種指向:指向個人,指向過程,指向結(jié)果。[6]教師在進行獎勵時要明確清楚告知幼兒的哪些行為和思想是好的值得鼓勵的,而不是籠統(tǒng)的說你真棒,具體的指向越詳細明確越好。例如:寶貝,老師很喜歡你剛剛的歌聲,因為你把嘴巴豎起來了,也沒有大聲吼叫,所以聲音變得好聽了,我們再唱一遍,讓其他小朋友也聽聽這美妙的歌聲!這樣,幼兒可以明確的知道自己做正確了哪些事情而得到了獎勵,下一次再做出這樣行為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在獎勵時還需注意應該避免外部因素如天賦,運氣,智商等歸因,教師應該更多的將幼兒值得鼓勵的表現(xiàn)歸因于認真,勤奮,專注等內(nèi)部因素,以此培養(yǎng)幼兒堅韌不拔,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7.獎勵的范圍更全面?,F(xiàn)代社會給音樂教育提出了除了教授技能以外更高的要求,希望通過音樂教育能夠為孩子塑造更加健康健全的人格。我們音樂教師在運用獎勵機制時也要兼顧到對孩子良好品行的培養(yǎng)和鞏固,不僅僅獎勵他們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還應該擴大到對幼兒習慣和良好品行的獎勵。
8.注意獎勵之后對幼兒的評價和教育。獎勵不是目的,而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所以在進行獎勵時要抓住一切機會對幼兒進行教育。在對幼兒進行獎勵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評價,也可以讓其他幼兒或者教師自己評價。評價要真實具體,能讓幼兒非常明確的了解哪些行為是值得鼓勵的,并且告訴他們是因為這樣的行為是對的所以我們要這樣去做,而不是僅僅因為想得到獎勵而去做。這樣既可以讓幼兒以后在做出一個行為之前,能夠預想到后果,以此來激勵他們做出好的行為,也可以讓幼兒之間形成良好的氛圍。
9.換個方式進行獎勵。有心理學實驗證明:當學生對某種活動感興趣時對他進行獎勵,就會對此活動減少興趣。這個結(jié)論讓教師可以反向運用在學生的獎勵中。例如一個學生喜歡玩游戲不喜歡看書,就可以讓他必須連續(xù)不斷玩幾個小時不間斷,當他對此游戲產(chǎn)生厭倦心理時才能獎勵他看半小時書,這時他心里會對看書產(chǎn)生全新的看法,對看書產(chǎn)生興趣。因為在幼兒還沒有產(chǎn)生強烈的自我意識時,很容易被教師影響,他們自身不會先對一個行為做出判定是獎勵還是懲罰。當教師說這是獎勵時,他們便認為這是獎勵。所以教師可以開動腦筋,充分利用這些理論原理進行教育教學。
10.幼兒音樂教師需要不斷的自我提升。因為幼兒具有很強的向師性,很多幼兒和教師呆在一起的時間比家長多得多,決定了教師在他們的教育中擔任著非常重要作用。所以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言行對他們具有莫大的影響。教師應該對自己更加嚴格要求,讓幼兒以自己為學習的榜樣。幼兒音樂教師不僅需要專業(yè)技能如鋼琴聲樂舞蹈,也需要了解幼兒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現(xiàn)在高校對幼兒音樂教師的培養(yǎng)普遍存在重專業(yè)技能,輕教育學心理學相關(guān)理論知識的現(xiàn)象,導致幼兒音樂教師普遍缺乏幼兒音樂教育知識。教師這個職業(yè)決定了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是需要不斷學習,才能適應世界的不斷快速發(fā)展的,所以幼兒音樂教師在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不僅要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zhì),也要提升自己的教育心理理論知識,用理論武裝自己頭腦,來指導自己的實踐。
[1]羅伯特·斯滕伯格,溫迪·威廉姆斯.斯騰伯格教育心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212-213.
[2]謝嘉辛,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施利承.動機理論對課堂教學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7:36.
[4]周小宋,李美華.美國課堂管理中的有效獎勵與無效獎勵[J].比較教育研究,2004,03:64-65.
[5]HELENROSE FIVES, DANA K MANNING.Teachers’strategies for student engagement: Comparing research to demonstrated knowledge[R].Washington DC: The 2005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5.
[6]姚素慧.表揚對幼兒心理作用的辨證探究[J].幼兒教育,2006,06.